擁驚人學習能力? 內地年輕人養黏菌寵物解壓 玩家人數超歐美日
繼養「紙盒狗」、「芒果核」之後,愈來愈多內地年輕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養黏菌當寵物的經驗。有「飼主」介紹,養黏菌的初衷可能是想轉移注意力、解壓或尋求陪伴。
黏菌賣家表示,近兩年國內的黏菌玩家人數已超過歐美和日本,但黏菌的聰明行為被誇大,其實只是本能,「找到食物之後會用最短路線連接食物的行為,只是因為這樣最節省能量而已」。
《九派新聞》報道,菌物科普博主「曳尾菌」周晴烽介紹,黏菌既非真菌也非細菌,而是一種真核生物域-變形蟲總群-黏菌綱的生物,無毒無害,只會經歷營養階段和繁殖階段。
營養階段的黏菌叫作原質團,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會不斷分裂成樹枝狀到處爬行,通過吞噬食物顆粒來獲得營養,只有繁殖階段才會出現在有光亮和略乾燥的地方,整片原質團集體變身,長出一根根像蘑菇或一團團像粉末的子實體,散播孢子。
從事科普相關工作的王君(化名),2019年因工作壓力大,想通過養寵物來轉移注意力,又考慮到黏菌所需的空間不大,萬一養不活也不會帶來較大的精神創傷,便從「曳尾菌」網店購入名為「剛絲絨泡菌」的黏菌。
她介紹,黏菌的生長狀態較好時,一晚就能在培養盒中長成「菌簾洞」,有時還會長到墊紙外,為了不污染環境,她更換墊紙時就不得不把黏菌破壞,需要用熱水將舊墊料上以及爬到墊料以外的黏菌燙死,「但是每次燙死它們時還是會有種殺死了生物的內疚感」。
王君表示,飼養黏菌需要每天喂食,但她因工作過於忙碌,經常加班且常要出差兩三天,無法保證其正常的喂食和更換墊紙,黏菌明顯變得虛弱,「那段時間恰好是潮濕的夏季,房子裏霉菌泛濫,養了一個半月後,最終所有黏菌都被霉菌污染並殺死了」。
同樣從「曳尾菌」的店舖購買黏菌的顧女士稱,剛拿到手時的黏菌算是處於休眠狀態,分布在一小片紙片上的黃色乾燥絲狀物,不需要喂食,在喚醒之前避光保存即可,她更為黏菌取名為「扎克」。
她表示,朋友們知道她養了黏菌後都覺得很神奇,「扎克不太需要我的關心就能長得很快,有時候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不過,顧女士因經常出差、旅行,導致後期更換墊料不及時,培養皿的雜菌愈來愈多,無奈之下只能用熱水徹底結束「扎克」的一生。
周晴烽是淘寶上首位出售黏菌的賣家。她介紹,2017年在野外採集到一種很愛吃燕麥的黏菌,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飼養過程,很多網民十分感興趣、紛紛求購。經過反覆的實驗,她終於研究出黏菌休眠體菌核的做法,並考察了不同溫度下菌核的儲存時長,最後才開始在網上出售。
周晴烽表示,一開始購買黏菌的買家以大學生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居多,其中有不少搞藝術的年輕人買來做裝置藝術,近期愈來愈多小學生購買。
她認為,現在大家生活比較安穩,很多小孩和年輕人都喜歡新奇的小玩意,尤其是電視劇《小舍得》其中一個小朋友角色設定成愛養黏菌,讓很多家長和孩子了解這種生物,「我剛玩的時候,黏菌在歐美和日本已經有一定受眾了,但在國內黏菌愛好者幾乎是零。我比較有把握地說,這兩年國內的玩家已經超過歐美和日本了」。
網上流傳不少關於黏菌的傳言,稱其擁有驚人的學習能力,一旦知道自己在被人飼養就會主動「自殺」等。周晴烽解釋,自然界的黏菌會在短時間內經歷從生到死的循環,「所謂的黏菌自殺其實都是它們作為生物的本能,自然進入了繁殖階段,而非受到了人類的影響,它們活著就是為了繁殖」。
由於黏菌是通過四處爬行來覓食,它能找到取食的最短路徑,科學家利用此特點,讓黏菌尋找迷宮的出口以及設計鐵路交通網,它更被譽為最安全的實驗生物,但周晴烽認為,以此吹捧黏菌聰明的說法有點誇張,「這也是它的本能,找到食物之後會用最短路線連接食物的行為,只是因為這樣最節省能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