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2周年|烏克蘭只能默默接受失敗?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在俄烏戰爭爆發兩周年之際,烏克蘭撤出東部頓涅茨克地區重鎮阿夫季夫卡。這被認為是俄軍去年5月攻克交通要地巴赫穆特以來所取得的最大勝利。據悉近來美國對烏軍援受阻,烏軍在東部戰線面臨彈藥和人力短缺等壓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解釋撤出是為了挽救烏軍士兵生命。

烏克蘭這次撤出,理由非常直白:打不過了,堅持不了了,不能無視士兵的生命。自俄烏衝突以來,烏克蘭一直在慷慨激昂地保家衛國,甚至在2022年發起了反攻,但是現在連基本的尊嚴和麪子都不顧,直接撤退了。

2023年戰爭進入第二年,烏克蘭在各方的支持下開始反攻,但是從春季攻勢到秋季攻勢,反攻一直沒有成氣候,現如今戰事即將進入第三年,烏克蘭明目張膽從重鎮撤軍,是連表面的抵抗功夫都不裝了。整體的應戰士氣越來越低迷頹廢。

俄烏戰爭:俄羅斯國防部俄方2024年2月19日公布影片,顯示烏克蘭武裝部隊從阿夫季夫卡市(Avdiivka,又譯阿夫傑耶夫卡)撤軍。(俄羅斯國防部Telegram)

從烏克蘭國內看,原定於5月舉行的總統選舉已經推遲。根據烏克蘭憲法戰時不進行大選。2月初烏克蘭最高拉達335名議員全票通過了延長戒嚴令的法律草案。這種高度一致的共識背後,不是因為澤連斯基領導的抵抗多麼深入人心,而是目前的局面在政客的眼中,就是一盤死棋,沒有人願意替澤連斯基接盤,沒有人認為現如今烏克蘭政局是有利可圖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俄烏戰爭的前景對烏克蘭十分不利。

因此,公開撤軍對烏克蘭來說是有里程碑式重大意義的。這是否意味着烏克蘭可以接受節節敗退,可以接受撤軍,未來如果戰況不佳,烏克蘭是否可以繼續這樣公開撤退?如果烏克蘭可以接受,這意味着什麼?是否意味着烏克蘭可以接受戰敗?

俄烏戰爭:2023年12月29日,烏克蘭基輔遇襲後冒煙(Reuters)

而和烏克蘭軍隊撤退幾乎同時發生的,還有澤連斯基訪問德國和法國。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與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月16日在巴黎簽署《法烏安全合作協議》。據法國總統府公布的《法烏安全合作協議》文本,法國今年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3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涵蓋安全合作、協調機制及救援、重建等內容,有效期10年。

當天早些時候,澤連斯基在柏林與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也簽署了一份雙邊安全協議。被朔爾茨稱之為歷史性協議,文件包括價值 11 億歐元的額外和直接軍事援助。協議還規定提供戰後支持,幫助烏克蘭建立一支能夠抵禦俄羅斯未來進攻的現代化軍隊。

2023年5月12日,頓涅茨克(Donetsk)地區的馬林卡(Maryinka),因俄烏戰事早已淪為廢墟。(Reuters)

在戰況如此不濟、美國的援助困在國會的情況下,法德和烏克蘭的安全協議某種程度上展現了歐盟的態度:無法放棄烏克蘭,但是也對烏克蘭的戰後包括重建等做出了安排。

烏克蘭加入北約短期內是不可能的,如何下台階解決烏克蘭的核心訴求?安全協議既是戰爭支持,也是一種戰後安排,是目前核心矛盾的退而求其次的一種解決方案。一方面支持烏克蘭打下去,另一方面給烏克蘭的未來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各方都有台階可下。

2023年12月25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向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匯報俄烏戰事進展。(Reuters)

美國的援助能不能繼續,美國下屆政府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需要觀察。法德的舉動說明他們不得不考慮烏克蘭局勢。而如果已經考慮戰後的重建,是否意味着法德準備結束烏克蘭戰事?撤軍一事沒有在歐美社會引發波瀾,是否說明是可以接受的?

烏克蘭自身的戰爭動員乏力,最大的支持者美國的援助面臨不確定性,法德等歐洲國家如何支撐接下來的戰局?從過去一年的戰況看,烏克蘭方面缺乏反攻的能力,敗局已經非常明顯。就這樣默默撤軍接受失敗,還是同俄羅斯達成一個停火協議?整體的戰事如何以一個更加體面的方式結尾,考驗着各方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