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2周年|第一年是希望,第二年是失望,第三年是絕望?
2024年2月24日,俄烏戰爭將滿兩周年。相較於2023年同一天依然沉醉在數個月前哈爾科夫(Kharkiv)和赫爾松市(Kherson)大捷的樂觀,今天在前線應戰的烏克蘭士兵在嚴寒之中緩緩後退,大砲彈藥短缺,俄軍轟炸不絕,頭上時時飛過的無人機讓他們終日提心吊膽,重奪失地已成泡影,什麼時候能夠離開前線回家卻是未知之數。
在烏克蘭人的心中,放棄認輸依然不是一個選項,但對戰爭的失望卻逐漸走入主流。
消逝的希望
根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IIS)的全國民意調查,到本年2月依然有高達60%烏克蘭人確信烏克蘭會贏得這場戰爭(另外還有29%相當相信),然而此數比起烏克蘭剛剛保住了基輔、擊退多路俄軍之後的2022年5月已下跌了20個百分點。
對於戰場形勢,只有24%烏克蘭人認為烏克蘭佔優,47%認為雙方平分秋色。
對於最現實的戰爭結果,有19%人願意接受「就地停火」,被迫放棄領土換取烏克蘭的獨立主權,遠高於2022年5月的5%(按:當時烏克蘭尚未收復哈爾科夫、赫爾松等失地)。整體上願意放棄一些領土的民意比例(包括2022年開戰前的俄佔領土,又或者克里米亞)則為32%。
有52%人則認為奪回烏克蘭全境依然是最現實的戰爭結果,比2022年5月下跌9個百分點。而認為烏克蘭除了軍事手段之外還應該同時尋求外交方式結束戰爭的民意則由2022月5月的59%上升至72%。
踏入新的一年,烏克蘭人對於國家整體形勢的態度愈見負面。在2023年12月,依然有高達54%人認為烏克蘭正往正確的方向走,但此數到2024年2月已跌至44%,認為國家走上歧途的民意比例則為46%,兩者自開戰以來首次出現交叉。
人們對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信任度也急速下降。在2023年12月,澤連斯基雖然已經失去了戰爭初期的九成民望高位,卻仍有77%人信任他,但到了2024年2月,他的信任度與不信任度已跌至六、四之比。這對於不少西方民主國家的領袖而言已是個夢寐以求的數字,但對於一個成功抵抗入侵的戰時總統而言,這卻是一個大事不妙的訊號。
不過,在失望的情緒中,烏克蘭人依然拒絕放棄認輸,有73%人表明不管需要多長時間,他們也願意承受戰爭。此數比2022年開戰之初的71%還稍微增加了一些。另一項2023年10月的調查亦顯示,有高達八成人不接受放棄領土來提早得到和平。(按:不接受當然不等同於認為這是合乎現實的。)
由此可見,經過過去一年的戰事,烏克蘭人對戰爭和國家的走向都感到失望,失去了2022年至2023年之間的樂觀和朝氣。但失望並不等同絕望,大部份烏克蘭人依然願意為戰爭付出,以尋找奪回烏克蘭全境、贏出這場戰爭。
問題是,2024年的內外形勢,看起來對烏克蘭而言只為比2023年更為惡劣。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烏克蘭人會否走向絕望?
希望愈大,失望愈大的2023
今天的烏克蘭形勢與一年前有着天壤之別。當時,烏克蘭依然沉浸於2022年9月和11月的收復近萬平方公里的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市大捷之中。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實施才三個月左右的60美元石油限價令似乎有效執行。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寒冬而實施的能源基建襲擊被證明失敗。此前奪回黑海西沿蛇島的烏克蘭保住了敖德薩(Odesa)周邊的三個大型糧港,也透過土耳其穿針引線的黑海糧食協議維持了佔烏克蘭出口四成的農產品外輸渠道。
雖然到了2023年2月,地面戰場前線一片冰封,但烏克蘭卻有力抗俄軍不敗、大反攻可期的樂觀。西方國家才剛同意了向烏克蘭輸出主戰坦克以至射程高達300公里的導彈,並為烏克蘭數萬士兵提供北約訓練,人們都期待着所謂的「春季反攻」可以重演哈爾科夫大捷數天收復數千平方公里領土的偉續。
另一邊廂,俄羅斯以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僱傭兵為主力的軍隊針對烏東毫無戰略價值的鹽礦小城巴赫穆特(Bakhmut)損兵折將半年無果(按:最終瓦格瓦集團表明為攻此城死了2萬名士兵)。在同屬烏東頓涅茨克(Donetsk)的武赫列達爾(Vuhledar ),俄軍在短短數日的大規模進攻中損失過千人、超過130架坦克和裝甲車,其平原冒進送死的做法,更讓烏克蘭人深感俄軍從來沒有在開戰首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5月中,俄軍終於打下了巴赫穆特,卻趕不上5月9日的勝利日紀念。烏軍穩佔巴赫穆特以西高地,俄軍更是毫無西進之力。同時,巴赫穆特的血戰更使俄羅斯國防部同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領導的瓦格納集團陷入了激烈的政治鬥爭之中,最終更導致了6月底極具戲劇性的「一日兵變」。
6月4日,籌備已久的烏軍發動大型攻勢,豈料初戰即敗,小試牛刀的坦克和裝甲車推進迅速被俄軍的地雷陣、無人機、空襲等各式攻擊毀壞。自此,烏克蘭在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和頓涅茨克的南線推進,以至巴赫穆特的東線攻勢,往往以極其緩慢的方式前行,十數人的烏軍小隊在前線徒步掃雷,與俄軍陷入了樹木線之間的爭奪,偶爾嘗試的聯合兵種作戰都未見成果。
「期望愈大,失望愈大」可算是6月至9月間烏克蘭「夏季反攻」的總結。俄方趁2022至2023年冬季佈下二戰以來未見的歐洲最大地面防線,配合無人機和電子戰,成功擋下了烏軍。
這幾個月之間唯一讓烏克蘭有過戰勝希望的就只有6月23至24日只維持了一天的瓦格納兵變。但很快兵變失敗,普京重掌主動,普里戈任到8月也墜機死亡。普京甚至可以算是因禍得福,在壓下兵變之後更加鞏固了權力。
無人機與黑海的戰場亮點
在陸地戰爭事與願違之際,烏克蘭的無人機發展卻愈見蓬勃,經常能夠越境攻擊俄羅斯土本和克里米亞等地。2023年全年,烏克蘭全國生產無人機30萬架,2024年目標是100萬架。自殺式的無人機造價低廉,更可一部份取代西方供應不足且價格高昂的高精準導彈。
同時,連一艘常規戰艦也沒有的烏克蘭海軍,也發展出無人艇策略,多次在黑海針對俄羅斯羅海艦隊戰艦作出攻擊,甚至打擊了連接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本土的克里米亞大橋。黑海艦隊至今有三分之一軍艦已無法使用,大量船艦退出克里米亞母港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而改泊俄羅斯本土上的新羅西斯克港(Novorossiysk)。
2023年7月,俄國單方面退出黑海糧食協議之後,烏克蘭更自設黑海航道出口糧食,至2024年1月其出口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糧食協議生效時的水平,可見俄羅斯已經喪失了「黑海一哥」的地位。
然而,無人機的創新和黑海海上戰場的優勢都無法改變烏克蘭無力奪回喪失領土的事實。無論烏克蘭的無人機、無人艇有多麼厲害,打贏這場戰爭的唯一途徑依然是在陸上攻破俄軍的嚴密防禦工事。這一點,烏克蘭從來沒有成功過。
外憂內患
對烏克蘭最大的噩耗,出自大西洋彼岸的華盛頓。向來是對俄鷹派的共和黨在特朗普的左右之下逐漸質疑援烏,拜登自2023年8月開始多次提出的各式援烏撥款要求都因為國會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的阻礙而無法進行投票。
至2023年底,美國對烏軍援正式用盡。曾一度與俄軍平分秋色的烏軍,如今在前線的大砲火力比敵人低上五至十倍,有士兵尋得目標卻無砲彈打擊,有耗盡砲彈的小隊更只得到煙霧彈補充。
相較之下,俄羅斯將軍費提升到GDP的6.5%,三分之一的政府開支都用在國防之上。在西方制裁之下,俄羅斯依然能夠大增坦克和導彈的產能。根據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的評估,俄羅斯如今每年能生產1,500架坦克、3,000架裝甲車,其在2023年初每月只能生產6枚的9K720伊斯坎德爾(Iskander)短程彈道導彈,當時只得50枚庫存,但到2024年初在頻密使用之後,其庫存卻增加至200枚,該研究所稱同樣趨勢也可見於其他俄軍的核心導彈類型上面。
在外援層面的唯一亮點,就在歐洲。歐盟通過了4年500億歐元的財政援助,包括德法在內的歐洲國家也作出了加大軍備援助的承諾。一些小國如丹麥更將全國大砲砲彈都送交烏克國,並鼓勵其他國家參考其做法。以德國為首的國防企業也落力建廠增大產能,並開始同烏克蘭合作進行本地生產。然而,分析普遍認為歐洲軍援不足彌補美國空缺--從歐盟去年3月一年提供100萬枚砲彈的承諾最終只能兌現一半的事實看來就可知一二。
在外交上,烏克蘭可以用來安慰自己的,大概就只有歐盟正式啟動了其入盟談判程序。同時,英法德也先後同烏克蘭簽訂了雙邊安全協議,為烏克蘭提供了形式上的安全保障,卻不是像北約般的共同防衛條款,而更像是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協議。有人甚至擔心這是西方未來施壓烏克蘭同俄羅斯談判的「安慰獎」。
踏入2024年,戰爭兩周年臨近之際,烏克蘭國內政治和前線形勢都陷入不穩。澤連斯基與民望冠絕全國的原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i Zaluzhny)鬧翻,正式將後者解職,換上在軍中聲譽參差的原陸軍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
前線人員不斷折損,戰爭前景不明之際,烏克蘭也面對動員上的困難,其企圖下調動員年齡、收緊動員規範的立法也處處遇阻。前線士兵歸家無期,有記者更聲言在前線採訪時看到不少要求退伍的標誌。
而在2月17日,澤連斯基更決定從三面已被包圍的阿夫季夫卡(Avdiivka)退兵,讓俄羅斯和普京在俄國3月總統選舉之前得到了去年5月取得巴赫穆特以來的最大勝利。而阿夫季夫卡作為2014年以來劍指(俄控)頓涅茨克城的橋頭堡,其戰略重要性明顯比巴赫穆特重要。踏入戰爭的第三年,烏克蘭馬上要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能否阻止俄軍從阿夫季夫卡從西推進,此刻前線士兵只能「臨急抱佛腳」在此建設防禦工事。
此刻的烏克蘭,已經沒有一年前對於反攻的期望。在幾個月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之後,烏克蘭人唯一能寄望的就只有在2024年力保不失,希望美國和歐洲以至俄羅斯的外部勢形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讓他們在更遙遠的未來能再有一次尋求戰勝的機會。
如果這個寄望不能如願以償,恐怕來年的俄烏戰爭回望(如果還有的話),將會無可避免地要以絕望作為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