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可能再捲入中東戰爭? 以色列對拜登的挑戰比烏克蘭更大
美國東岸間10月19日晚,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為援助以色列發表其上任以來第二次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全國演話,將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跟烏克蘭同普京的戰爭類比,聲言美國依然是世界「燈塔」,依然是那個「不可或缺的國家」。其講話內容幅度甚廣,從警告以色列不要犯上美國在9-11事件後的錯誤、對巴勒斯坦民眾死亡表示痛心、支持兩國方案,到軍援以、烏兩國如何有助美國產業都有包括在內。不過,從來沒有演說家才華的拜登,當然未有說出任何能振奮人心的話。
拜登的演說,是要營造將烏克蘭同以色列綑綁的政治氛圍,希望當國會眾議院選出議長之後,能馬上通過一項過百億美元的特別撥款,將烏克蘭、以色列、台灣的軍援,以及共和黨人最關心的美墨邊境移民問題都盡數包括在內。
美軍首次為以色列開火?
在拜登發表講話之前,以巴衝突卻陷入了更深一層的危機之中。一方面,以色列對加沙地帶(Gaza Strip)的空襲並無減弱的趨勢,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19日在加沙邊境向以軍部隊發表講話之時,表明他們很快將會「從內部」看到加沙,顯示以色列並沒有放棄地面進攻的計劃。
另一方面,身在紅海北部的美國海軍卡尼號驅逐艦(USS Carney)也截擊了3枚疑似射向以色列的飛彈,很可能來自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組織(Houthis)。如果事態屬實,這將是10月7日哈馬斯(Hamas)越境襲擊以色列以來,美軍首次動用武力去援助以色列。而美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地也連日受到襲擊,19日對後者的無人機攻擊,更造成了「輕度損傷」。
雖然首輪近20架次的人道援助預計20日就能從埃及的西奈半島經陸路口岸送進加沙,但以色列的襲擊、埃及對難民湧入的擔憂、哈馬斯得到相關物資的可能性、聯合國協調上的潛在失誤等種種難題,都有可能讓人道主義通道一開即斷,使拜登日前遠赴以色列的親自斡旋前功盡廢,加沙陷入更嚴重的人道危機之中。
政治現實的局限
對於拜登而言,在這場以巴衝突之中,其短期目標有三。一是要讓以色列有軍事能力和國際政治空間去一舉清除加沙內部的哈馬斯。二是在最低化在這個過程之中幾乎無可避免的加沙平民傷亡。三是防止以色列進攻加沙引起更廣泛的地區衝突。
從美國國內政治的角度而言,最理想的局勢發展,當然是拜登行禮如儀的跟以色列「站在一起」,以色列轟炸加沙一番之後「見好就收」回復10月7日前的狀態,這樣的話,拜登就不必在大選年迫近之前為以色列冒上失去中東裔、穆斯林、左翼進步派選票的風險,美國在外交上也不必自毀「全球南方」的關係來維護以色列。
不過,哈馬斯7日的攻擊震撼了整個以色列社會,證明了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以往「壓制而不消滅哈馬斯」的政策失敗,全國上下都認識到哈馬斯不會變成「加沙版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為以色列間接管控當地巴勒斯坦人的代理人,因此「消滅哈馬斯」是唯一政策目標。儘管有部份以色列猶太人也對全面進攻加沙這種手段持有保留態度,但這種手段卻是短期內有可能消滅哈馬斯的唯一出路。進軍加沙,避無可避。
在這種情勢之下,拜登只能在「以軍地面進攻」的局限之下進行其政治操作。此中的政治風險非常高。
美軍介入的可能
首先,相較於烏克蘭的事態,以色列的戰火確有可能讓美軍不得不加入戰團。
如今,美方已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警告周邊國家和勢力不要插手。但從穆斯林國家不管阿赫利阿拉伯醫院(Al Ahli Arab Hospital)爆炸看起來果真是當地武裝發射飛彈失誤所致而非以色列空襲所為,一致指責以色列的情勢來看(按:當然,以色列對加沙的斷水斷電斷糧圍城及其他幾乎無差別的空襲難免構成戰爭罪行,但極具符號性的阿赫利醫院慘劇卻很可能不是符合事實的案例),周邊國家都無意壓下支持巴勒斯坦(甚至哈馬斯)、反對以色列和美國(甚至整個西方)的民情。
隨着以色列加劇攻勢,包括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和敘利亞的伊朗力量,有可能不得不加大對以或對美的施襲。
與在俄羅斯入侵前已表明不會派兵援助烏克蘭的情勢不同,此刻美軍己大舉進場試圖威懾各國,如果此威懾不見成效,實質參戰將難以避免。如此,拜登2021年為了撤出中東而在阿富汗「難看」撤軍中所付出的政治代價(按:其淨民望在那時開始才變成負值)將付諸東流。
更嚴重的是,當人們看到美軍同以軍並肩打擊真主黨、胡塞、哈馬斯甚至是伊朗之時,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世界與美國的裂痕將會到達難以修補的境地,這場加重了伊朗在穆斯林世界的領導力、將沙特進一步推向中俄,甚至一舉毀壞西方近年積極推行的拉攏全球南方政策。
潛在政治代價
其次,就算美軍的威懾最終沒有迫使拜登用成本高昂的實際行動來執行,加沙戰爭的持續,將會在大選年撕裂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如今,黨內左翼進步派政客已公開呼籲停火,在中西部關鍵搖擺州佔人口幾個百分點的阿拉伯裔美國人,也可能因為拜登對以色列的支持而大舉放棄投票(按:他們當然難以支持今天利用哈馬斯越境攻擊以色列來炒作美墨邊境移民威脅的共和黨),這將大大削減拜登的勝算。
相較之下,援助烏克蘭基本上只是錢的問題,美國只有極少數的極右和極左選民會在成本考慮之外支持普京而非烏克蘭。
最後,以巴衝突也有可能會突顯出美國政治的失靈,使拜登口中的「燈塔」陷入黑暗之中。一方面,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很大可能不會支持拜登將以色列、烏克蘭、台灣同美墨邊境問題綑綁在一起的法案,政治紛爭將導致撥款遲遲不能通過,美國的承諾最終變成空頭支票。
另一方面,以巴問題在聯邦政府體制內部也正在造成分裂,國務院政治軍事辦公室的國會和公眾事務主管保羅(Josh Paul)日前就以拜登力挺以色列為由請辭,並表明國務院內部支持他的人為數不少。如果同類事件繼續發生,拜登還要處理聯邦政府後院起火的問題。
反觀烏克蘭,戰場上的俄烏雙方已經陷入了長久的消耗之中,大家也在賭自己會比對方長命,在難止的流血之中,情勢相對穩定。相比起以巴問題的國內外複雜性,拜登此刻大概正在感嘆一個月前還是美國最大短期地緣政治挑戰的俄烏戰爭如今看起來竟更像是一個「small potato」(小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