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金磚峰會|西方輿論普遍看淡 能單靠印度當攔路虎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第15屆金磚峰會8月22至24日將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舉行。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之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和東道主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四個成員國領袖皆會親身出席。

同時,拉馬福薩也邀請了其他非洲非成員國,以至一系列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國家出席,受邀國數目高達67個。在俄烏戰爭催生對「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的關注之際,這次峰會所有與會國家都是廣義上的全球南方國家——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據報希望獲邀出席,卻遭俄羅斯公開以「不合適」一詞否決——因此這將是一場罕見地沒有任何西方國家參與的國際外交盛會。

兩大焦點

這次峰會最備受關注的議題是這個原先只有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四國組成,其後才有南非加入的組織,會否大舉擴員,使之成為堪比G7的發展中國家俱樂部。

根據南非的消息,全球有超過40個國家已經表達了加入的意願,當中包括沙特、伊朗、阿聯酋、阿根廷、印尼、埃及、埃爾俄比亞等遍布各國的區域大國或有重要地緣影響力的國家。

已被國際刑事法院頒下拘捕令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不會親身出席金磚峰會。圖為其與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握手。(Reuters)

另一個重要議題則是金磚國家會否就建立共同貨幣的方向做出具體決定。在金磚成員國中,巴西總統盧拉和這次將代表俄羅斯出席峰會的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都傳達過建立共同貨幣的想法。不過,東道主南非就表明建立共同貨幣並不在峰會議程上,而印度也聲明貨幣問題在未來很長時間也將會是國家層面的議題(按:即不是金磚層面的)。

雖然如此,金磚依然有可能就「去美元化」作出一些實際行動,例如透過扮演了一定世界銀行角色的新發展銀行(NDB,媒體亦稱之為「金磚銀行」)推動本國貨幣的貸款和融資,又或者推進利用本國貨幣進行雙邊貿易等(像本年以來巴西、阿根廷與中國達成的人民幣貿易安排一般)。

為何不看好?

西方輿論對於這次金磚峰會普遍不太看好。例如有英國媒體在峰會前幾天就引述最初發明「金磚」(BRIC)概念的高盛經濟學家,批評建立金磚貿易貨幣的說法「可笑」和「幾乎可算是讓人尷尬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亦刊登文章指「南方國家」渴望有西方主導秩序的替代方案,但金磚可能不勝任這個工作。

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左)2023年6月2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右)會面。他們都是前來南非開普敦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Reuters)

不少對於金磚的評論也指出了其東拼西湊的性質、內在矛盾等負面情況——金磚沒有正式的成員國條件;成員國沒有相近的經濟發展(印度人均GDP只得中國四分之一)和經濟發展走向(俄羅斯、巴西、南非十年來年增長平均不足1% ,中、印卻不斷高速增長);一些是產油國,一些是需要大量進口能源的國家;中印之間有地緣政治衝突;俄歐關係與中歐關係路向不一;巴西和南非有着將自己當上一洲代表的想像;中國份額愈來愈大,經濟產值獨佔金磚七成等等。

但如果說建立共同貨幣的困難是實務上的(例如要建立共同的中央銀行等),金磚擴員的障礙則可算是政治上的。

8月初,路透社就曾引述3位巴西官員的消息指,巴西方面認為擴員將使金磚國家組織變成另一樣東西,對於擴員後巴西如何「保留我們在一個重要國家組織內的空間」感到憂慮。巴西官員正在推動先建立一套擴員程序,並表明擴員需要循序漸進,保持地域平衡,而且要給予原本的五個成員國特別的角色(按:正如非金磚國家也可加入的新開發銀行給予五國一共55%的多數投票權一般)。

圖為4月13日,盧拉訪問以上海為總部的新開發銀行(又稱金磚銀行)的總部時致詞。(Reuters)

同樣地,一些分析也認為南非同樣不希望金磚擴員過急。畢竟巴西和南非如今在金磚的成員國地位使他們恍惚是整個拉丁美洲和整個非洲的代表一般——如果有其他拉美或非洲國家加入,這將影響到這兩個國家本來擁有的話語權。

因此,如果這次峰會真的能促進擴員,受邀加入可能性較高的國家大概會是像印尼這種具區域影響力又不會改變金磚國家組織內部實力平衡的國家。

印度的角色

西方輿論對於金磚峰會的看淡,其中一個主因則是出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不和。經過2020年的中印邊境衝突之後,中印關係急速下滑,印度迅速啟動對中國數百個手機程式的封殺,到本年還在向小米等企業動刀,加上莫迪早前訪問美國和法國所展現出的親密,印度在西方眼中早已變成了一座堅實的制華橋頭堡。

在金磚的框架之下,印度也確有自利動機去阻礙擴員。其中一個考慮跟南非和巴西差不多,是擔心擴員會影響自己在組織內部的地位。在正式的擴員機制未搞清楚之前,印度大概也不會對擴員過於熱心。

圖為2023年7月1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歡迎莫迪來訪。(Reuters)

跟巴西和南非一樣,而不同於俄羅斯和中國,印度並沒有要將金磚變成明確「去西方化」組織的意圖。而作為本年G20主席國的印度,在所有主要西方勢力都有參與的G20場合上將自己打造成「南方國家」代表才是莫迪的外交主軸。

同時,中國在金磚內部的經濟實力過大(佔總經濟產值70%),正在跟中國角逐「南方國家」代表地位的印度也會擔心,如果金磚變成了全球南方國家的俱樂部,中國將會扮演起主導角色。

而且,在中國有意透過擴員進一步擴大金磚經濟實力(今天的金磚佔全球GDP 26%,G7則佔43%)之際,印度也明白到金磚擴員無論如何也會被放在中美角力的框架之下被解讀。

但此刻,「制華橋頭堡」的身份正為印度帶來多不勝數的好處——其在俄烏戰爭中以中立地位廉價大買俄油,沒有受到西方指點;莫迪的印度人民黨(BJP)打壓國內少數群體(特別是穆斯林),也沒有被西方批評;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國家,都在極力把結印度,不斷向印度提供軍售,拜登甚至將戰鬥機引擎的國防技術轉讓印度;在西方對華「去風險」的潮流之下,印度更成為了外國廠商投資非中國生產線的重要對象。

為了維持其在西方眼中「逢中必反」的形象,印度也有動機去拉住金磚擴員的走勢。

2023年6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舉辦歡迎儀式。 (Reuters)

因此,印度的「攔路虎」角色,在部份西方分析之中,已變成了不必論證的常理。例如在上文提及的《外交政策》文章中,印度的立場幾乎只以一句「印度同中國正在針鋒相對」就簡單處理掉。

不過,如果西方想單靠印度來阻礙金磚影響力的提漲,將要面對頗大的風險。

其一,畢竟印度的自我定位是「全球南方」國家代表,如果這些國家真的熱切想要加入金磚的話,印度在情在理也難以充當攔路虎。

其二,印度與中國的「針鋒相對」也不是國際關係中的「必然」。事實上,在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之前,莫迪一直有與華改善關係的意圖,例如其在剛上任的2014年就在其主政多年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接待過習近平,此行更「剛好」碰上了莫迪的生日,其「秀親密」的公關動機不言自明。

同時,即使今天印度很可能成為西方對華「去風險化」的受益者,但印度製造業在各種中間產品之上,依然大幅度依賴中國供應,而即使在兩國因邊境衝突交惡之後,中印貿易也繼續增長,中國仍是印度的頭一二名最大貿易夥伴。而且,在邊境衝突至今,雙方已舉行了19輪軍長級會議管控衡突——由此可見,雙方如果要擱置爭端而修好的話,幾乎是隨時都可以做的事。

如果西方一心假定印度必然反華,而不理解到其抗中態度背後的務實和自利的話,這將是西方外交佈局的一個重大盲點。南非的這一場金磚峰會無論成果若何,此一要點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