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美國坦克是「掩眼法」 下一步會是F-16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一如此前歐美傳媒預料,德國總統朔爾茨(Olaf Scholz)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月25日先後公布將向烏克蘭輸出各自的主戰坦克(MBT),進一步扭轉「武器輸烏以防守為先」的原初立場。遲疑良久才作出決定的朔爾茨強調其供應德製「豹2」(Leopard 2)之舉並非德國單獨行動,而是與盟友「緊密合作」的結果,指向拜登同日輸出31架美製M1坦克(M1 Abrams)的決定。

由於「豹2」在多達13個北約國家服役,總數超過2,300架,德國除了帶頭提供14架較先進的「豹2A6」外,也將允許其他國家將其「豹2」出口到烏克蘭。目前,波蘭、挪威、葡萄牙預計將會分別提供14、8和4架不同型號的「豹2」,芬蘭和西班牙亦早已表明供應該款坦克之意,而荷蘭則將會輸出其從德國租借的18架「豹2」。

整體而言,根據德國官方的說法,德國的目標是跟盟友一起儘快組成兩個營的「豹2」坦克,相當於超過80架,而烏克蘭士兵的相關訓練很快就會展開。新任國防部長皮斯托厄斯(Boris Pistorius)稱其目標是在3至4個月內向烏克蘭交付坦克。

相較於「豹2」而言,美國的那31架M1很大可能在本年內也只會停留在紙上,而未能送到戰場上。即便拜登絕口否認,其M1輸烏的決定目前看來只是個讓朔爾茨同意「跟大隊」輸出主戰坦克的政治計算。

2011年,伊拉克軍隊展示其M1坦克。(Wikimedia Commons)

美國M1「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實在拜登公布這個決定的一個星期之前,當歐洲國家都在施壓德國輸出「豹2」之際,美國國防部一直公開否定「M1輸烏」的做法。美國國防部次長卡爾(Colin Kahl)當時就曾斬釘截鐵表明「我們不應供應烏克蘭人這種他們不能維修、不能維護、長期來看也買不起的系統」。

M1使用噴射引擎,據估計在烏克蘭戰場上的使用中,其耗油量比「豹2」高近五成。與「豹2」的柴油引擎不同,M1的引擎更要使用航空煤油,因此「M1輸烏」反而有可能加重烏軍補給的複雜性,使「幫忙」變成「幫倒忙」。而且,噴射引擎維修起來也較為困難,即使是「M1輸烏」的支持者也只能說反正烏克蘭旁邊的波蘭也正將購入M1,因此烏克蘭戰場上使用M1就可順道幫助波蘭建設其維修M1的能力。

要將M1送上烏克蘭戰場,美國必須像此刻的供應承諾一般同時提供類似M88裝甲救濟車的附加裝備,以幫助烏軍在戰場上維修或回收坦克,更有可能要同時輸出能在水泥路面外使用的大型越野運油車,去支援戰場上新增的燃料補給需求。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貝爾根視察聯邦國防軍基地,並在一架「豹2」主戰坦克前講話。分析認為不少德國人傾向認為西德與蘇聯發展能源貿易關係的政策才是冷戰結束的主因,因此到了今天,朔爾茨依然有溝和俄羅斯的傾向。(Reuters)

跟在歐洲大陸上普遍應用、維修能力和相關零件不只充足且有多個來源的「豹2」不同,目前使用M1的主要國家是埃及和沙特,其他有M1服役的國家則包括科威特、摩洛哥、伊拉克、澳洲等,全都不是歐洲國家。要在歐洲建立一條針對M1的可靠補給線就變得尤其困難。

歐美國家武器輸烏的路線一直也是援烏的實質難題,過程中有可能成為俄國攻擊目標,如果用上非烏克蘭人員運送,更有可能造成北約國家人員死亡,使戰爭性質複雜化。而跟像標槍(Javalin)反坦克飛彈等人手可攜武器不同,坦克等重型裝甲基本上只能靠鐵路或船隻運輸。如果這些武器本來就不在歐洲大陸之上,其背後物流將更為繁瑣。

而且,根據軍事分析,M1的裝甲用上了「貧化鈾」(depleted uranium)的成分,被視為美國的國防機密,不能任意出口他國。根據這種「特殊裝甲」的使用守則,裝甲內層因受襲等原因被揭露之時,需要有經過審查的人員馬上將之掩蓋,並啟動維修行動,又或者將裝甲移送到維修設施內。事實上,至今美國出口到其他國家的M1,也沒有使用這種特殊裝甲。換言之,如果美國M1要供應烏克蘭的話,也可能沒有「現貨」,必須生產新的又或者將舊有的改裝。

看過「M1輸烏」的重重障礙之後,明眼人都知道拜登不顧國防部反對,提出供應烏克蘭31架M1坦克,純粹是一個政治「掩眼法」,只是要讓德國總理朔爾茨有個理由向烏克蘭輸出「豹2」。「M1輸烏」的最大實際影響其實是「豹2」將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之上。

英國國防部在Twitter英國決定輸烏的英製「挑戰者2」(Challenger 2)主戰坦克與「豹2」一同演練的照片。目前法國也正在考慮向烏克蘭供應法製「勒克萊爾」(Leclerc)主戰坦克。(Twitter@DefenceHQ)

北約決定「速戰速勝」?

「豹2」在速度上和大炮射程上都稍勝M1,其裝甲可能較弱,但也依然勝過烏克蘭甚至俄羅斯此刻使用的蘇式坦克設計,在坦克操作人員和彈藥之間設有防爆門,減低了被對手從上方攻擊而造成毀滅性爆炸的風險。同時,像「豹2」這種北約標配坦克的大炮穩定性也比蘇式坦克高,有助提高其邊走邊開炮的準繩度。

雖然此刻「豹2」的首批供應量及不上烏克蘭方面早前提出的300架主戰坦克數字,但歐洲並不缺「豹2」。有分析更指出德國軍工企業其實尚有機器可達至每日生產一架豹2的產量。未來要提高供應其實困難不大。同時,根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評估,如果烏克蘭有100架「豹2」,已足夠在戰場上帶來影響。

當然,「豹2」的供應對烏軍有多大幫助,還取決於其未來聯合兵種作戰的能力。而美軍此刻已正在其德國基地上向烏軍人員提供針對性的訓練。

雖然「M1坦克」輸烏只是一種遮眼法,但北約整體作出「主戰坦克輸烏」的行動,其實已表明了其扶助烏克蘭在本年開始「速戰速勝」反攻的決心。

根據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的分析,剛剛換了對烏總指揮的俄軍有可能放棄爭奪頓涅茨克巴赫穆特(Bakhmut, Donetsk),改在盧甘斯克(:Lugansk)發動對烏新一輪攻勢。圖為盧甘斯克的俄軍部署。(Reuters)

「F-16輸烏」聲浪再現

除了主戰坦克之外,烏克蘭一直也在要求西方提供像F-16一般的第四代戰鬥機。在德、美兩國公布輸出主戰坦克的決定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就分別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和波蘭外長拉烏(Zbigniew Rau)通電,提到戰鬥機輸烏的問題。

近日,「F-16輸烏」的討論也確實開始陸續見諸報端,頗有前一兩個月起「坦克輸烏」的聲勢。荷蘭外長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上周首先指出對F-16供應烏克蘭持「開放態度」,後來總理呂特(Mark Rutte)才澄清無此計劃。(目前荷蘭正在以F-35取代其F-16隊伍。)

到了本周,一位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也向烏克蘭媒體表示,有烏克蘭機師已到美國去,訓練機師的資金已撥出,可能會供應烏克蘭的飛機型號和相關訓練條款已經決定好。他估計,訓練過程可能需時六個月。不過,美國國防部和美國空軍對此則分別表示沒有任何相關消息公布,以及未知悉有任何烏克蘭機師正在美國進行訓練。

1月25日,有英媒則引F-16製造商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首席營運長的說法,稱該公司將會增加生產。

2018年一架在巴西參加多國演練的美國F-16戰鬥機。(Reuters)

雖然德國總理朔爾茨25日宣布「豹2輸烏」之際,明確聲言德國將不會對烏克蘭輸出戰鬥機,但德國卻不是使用F-16的國家。

「F-16輸烏」是否歐美的下一步?

從開打近一年的俄烏戰爭往績來看,歐美各種武器輸烏從「說不」走到「說是」的例子太多——畢竟半年前北約主戰坦克輸烏還是天方夜談。雖然美國在開戰之初曾否決波蘭對烏輸送米格-29(MiG-29)蘇式戰機,再由美國以F-16補位的提議,但今天拜登當局的立場可能已有所轉變。

同樣地,隨着歐美輸烏武器的複雜程度增加,像「愛國者」(Patriot)防空導彈系統等新供應給烏克蘭的裝備也需要較長期的訓練才可以派上用場。提早準備好「F-16輸烏」,確實可讓歐美國家未來能更迅速、更靈活地影響俄烏戰局。

到底歐美國家會否再踩過昔日的紅線,像主戰坦克輸烏一般,此刻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F-16輸烏」已不再在人們可想像的範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