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為什麼是秦剛?
中國官方媒體2022年12月30日報道,根據中國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於12月30日的決定,免去王毅兼任的外交部長職務,任命秦剛為外交部部長。
中共二十大後秦剛將擔任外長並不是秘密。此前《香港01》也曾分析新晉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的秦剛是外長的熱門人選。不過此次任命有不同尋常之處。
按照慣例,外長的任命一般在黨代會後第二年的兩會上,需要新一屆全國人大會通過相關決議。除了楊潔篪2007年4月在中共十七大之前就接替李肇星成為外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其他歷任外長比如王毅、李肇星、唐家璇、錢其琛都是在黨代會之後的兩會當選為外長的。這樣的背景之下,提前任命使得秦剛的外長身份更加突顯。
公開資料顯示,秦剛生於1966年,現年56歲。王毅2013年被任命為外長時60歲,楊潔篪2007年被任命為外長時57歲,李肇星2003年被任命為外長時63歲,唐家璇和錢其琛被任命為外長時均為60歲。相比之下,秦剛是非常年輕的中國外長。儘管過去幾年的現實政治中,中共在不少重要崗位的人事任命上已經不唯年齡論,但是年齡門檻仍然是適合大多數高級幹部的規則。以秦剛的年齡優勢,不少人推測他可以至少影響中國外交10年。
秦剛四年前的2018年被任命為中國外交部副部長,2021年7月赴美擔任大使。擔任副部長不足四年出使美國不足兩年就升任外交部長,可見其仕途相當順遂,非常受重視。
在任何國家,外長職位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在中國也不例外。被提前任命、擁有年齡優勢、升遷速度快等細節突顯了他的與眾不同,也引起更多人發問中國外長人選為什麼會是秦剛。
秦剛最為人熟知的經歷是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和禮賓司司長,他還有一個響亮的名號——「戰狼外交官」。
過去十年是中國日漸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十年,也是中美關係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十年。中國最重要的外部挑戰是要應對中國崛起對西方世界帶來的心理衝擊和來自美國的打壓。在這樣的冷戰氛圍下,經濟、科技、人權等領域的戰爭歸根結底會淪為外交輿論戰。
誰掌握了話語權,就掌握了輿論主導權。未來,外交相當重要任務是發動輿論機器進行鬥爭。從以往備受矚目的中國外交部副外長樂玉成調任為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到在新聞輿論鬥爭上有重要經驗的秦剛成為外交部長。對外宣傳越來越是中國外交重要的一環。過往的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履歷是秦剛可以在新時期擔任重任的加分項。
據對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刊載的大使動向的不完全記錄,秦剛擔任駐美國大使的18個月中,或接受媒體訪問或在媒體發表撰文,約有22次。尤其在北京冬奧會、佩洛西訪問台灣、俄烏衝突、中美關係等諸多熱點話題上,及時接受美國媒體的採訪,發出中國的聲音。這不只是一個掌握了舌戰群雄要領的外交官,還是一個善於同媒體打交道、善於傳播中國聲音的外交官。
如果說戰狼稱號的背後是在對外事務中敢於鬥爭的決心和勇氣,那麼善於同媒體打交道則說明他掌握了鬥爭的要領。而「禮也者,理也」,禮儀是大國主張的形象表達。其禮賓司履歷或許是他能夠掌握鬥爭分寸和尺度的隱喻。
儘管公開資料顯示駐美期間秦剛僅僅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進行了會面,但是臨別之際秦剛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通電話時「憶及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與布進行了數次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會見」,說明他並非是在華盛頓受到了冷遇,私下同美國官方做了相當多的溝通工作。當官方公開會見表演強硬是政治正確時,不公開會晤就會降低分歧的放大效應。見諸媒體的大多是他深入美國考察,同工人交談,參加體育活動,出席學界研討等中國誠心交流的表達。這是一個懂政治的長袖善舞的外交官。
在中國外交圖譜中,整體外交戰略的設計者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外長秦剛、國台辦主任宋濤、中聯部長劉建超等是圍繞在他身邊的重要謀士和衝鋒陷陣的大將。秦剛因應外交輿論戰而上位,等待他的重任是讓包括美西方在內的世界接納一個強大的中國,讓中國實力通過外交達到倍增效應,讓中國主張通過外交達到擴音作用,讓中國利益通過外交得到更能好的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