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再向烏克蘭「開大門」 克里米亞是破局關鍵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1月29日,北約各國外長聚首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召開一連兩日會議。布加勒斯特是2008年北約首次宣布烏克蘭、格魯吉亞最終將會加入北約的地點,此種沒有時間表、沒有路線圖的象徵式舉措間接引來了今天普京出兵烏克蘭的局面。時隔十二年,回到歷史舊地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就表明,北約對於其2008年的決定未有改變,將繼續對烏克蘭打開大門。

與2008年不同,烏克蘭本年9月在普京策略烏克蘭四州公投入俄之後已正式申請加入北約。不過,同樣地與2008年不同,今天的烏克蘭正處於與俄羅斯的戰爭狀態,容許烏克蘭加入北約無異於對俄宣戰,因此大門是打開了,但烏克蘭仍然不能進入。

在俄羅斯超過一個月不斷以導彈或無人機打擊烏克蘭能源基建之際,現已入冬、溫度跌至攝氏負數的烏克蘭能否熬過本年冬天已成為最大挑戰——烏克蘭全國各地都採行限電,停電、停水、停暖氣已成常態,政府更需設立數千個臨時支援站,讓民眾取暖、充電、上網等等。

對此變局,美方就表明空防系統與能源設備已是其援烏優先項目,到場出席北約會議的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就表明會投入5,300萬美元幫助烏克蘭修復能源基建。

停電期間的基輔商店:顧客要自備手機燈光來查看商品。(Reuters)

同時,為了對抗俄羅斯導彈攻擊的威脅,美國國防部官員已表明正考慮對烏克蘭供應能效有效攔截短程彈道導彈的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前總統、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亦特意為此作過警告。在此之前,美國的雷神公司(Raytheon)和德國當局已分別向烏克蘭交送了一些「國家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NASAMS)和「IRIS-T SLM地對空防衛系統」。

第二輪僵局

隨着冬季來臨,烏克蘭戰場又再陷進了雙方僵持的局面之中。這是自7月至9月以來俄烏戰爭上的第二輪明顯僵持局面。

第一輪僵局的破解,由美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海馬斯」多管火箭砲(HIMARS)所造就。這套配備射程80公里高準繩砲彈的系統,改變了戰場上俄軍既有的火砲優勢,最終更促成烏軍9月的哈爾科夫(Kharkiv)大捷,以及俄軍本月初從南部赫爾松市(Kherson)的撤退。

第二輪僵局由此而生。在東北哈爾科夫前線,烏軍一直緊迫盧甘斯克(Lugansk,公投入俄其中一州)的斯瓦托夫-克雷米納(Svatove-Kreminna)防線,近三個月未見戰果。在南部赫爾松一方,俄軍退回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東岸,憑河而守,更隔河密集砲轟在西岸剛被烏方奪回、也被俄軍先行斷水斷電的赫爾松市,雙方憑河對峙,兩方都難有進退。

誰能夠打破這新一輪僵局?

赫爾松市斷電之下,民眾只能聚集到有發電機的特定地點充電、上網等等。(Reuters)

三個變數

從大勢來看,可預見對俄有利的變數有三。一是烏克蘭人抵受不住俄羅斯的能源基建攻擊,在寒冬中失去戰意。二是歐洲抵受不住俄羅斯的能源戰,因而援烏陣線破裂。三是美國在國會控制權變換之中難以維持對烏援助。

三者的可能性都不大。其一,根據本月民調,有高達96%烏克蘭受訪者願意捱苦3至5年,如果最終能讓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話——可見普京的基建攻擊對烏克蘭人戰意的衝擊潛力有限。

其二,歐盟各國對於如何為俄羅斯能源出口設立價格上限、如何在歐盟層面壓抑電價等問題雖然有不同意見,但在歐盟天然氣存量高企之際,本年冬天已不成問題(明年如何準備過冬卻是另一件事)。

其三,即將掌握美國國會眾議院的共和黨只有一小撮人是孤立主義者,在拜登民主黨政府對烏態度不變之下,美國援助依然會是源源不絕的。

11月29日,布林肯抵達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Reuters)

從戰場事態來看,則有兩個發展值得關注。首先,從赫爾松市撤退後,俄軍就有了兩三萬較為精銳的部隊可調到其他戰線之上。從戰爭分析師到澤斯連基,都估計俄方會將主力集中在烏東頓涅茨克(Donetsk)的前線上,其中近來被俄羅斯華格納僱傭兵團(Wagner Group)猛攻的巴赫穆特(Bakhmut)首當其衝。

巴赫穆特原有7萬人口早已撤離,烏軍在此堅守好幾個月也抵住了俄軍的進侵,雙方更陷進了戰壕戰的狀態之中。即使俄軍兵員湧至,在此有所突破,巴赫穆特後方還有一連串控制在烏克蘭手上的高度設防城市。打下了巴赫穆特,最多只能給俄軍一個象徵性的勝利,對整場戰爭的勝負意義不大。

早已人去樓空的巴赫穆特。(Reuters)

烏軍正部署反攻克里米亞?

另一方面,南部克里米亞卻更為值得關注。雖然克里米亞早在2014年已為俄羅斯所奪,但「收復克里米亞」依然是烏克蘭的戰爭目標,澤連斯基一直強調收復克里米亞的必要,最近亦有烏方軍官預計收復克里米亞的行動將在來年啟動。

從烏方的南部行動來看,克里米亞早已成為其首要軍事目標。自8月以來,克里米亞的俄軍空軍基地、黑海艦隊總部和艦隻接連受襲,零星攻擊到最近也時有發生;連接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的刻赤大橋(Kerch Bridge)10月也曾受到攻擊,導致橋上交通只能局部恢復;而從頓涅茨克馬里烏波爾(Mariupol)沿亞速海北岸穿越赫爾松州到克里米亞的「陸橋」近來似乎也成為了烏軍攻擊的目標,雙方在此前線交火尤烈——日前,在此「陸橋」上的主要城鎮梅利托波爾(Melitopol)以北的一條對俄軍補給甚為重要的橋樑就受到烏軍破壞。

同一時間,在奪回赫爾松市之後,烏軍也在第聶伯河出口處東岸的金本沙嘴(Kinburn Spit)發動攻擊。

綜合來看,烏軍的企圖就是要截斷或擾亂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及烏南俄控區的補給線,重施其收復赫爾松的故技。這一種攻擊,已動搖了克里米亞居民的民心。一方面,戰爭使這個俄羅斯的海旁渡假勝地地位不再,如醫院等民生設施也大體變成了為戰爭傷員服務;另一方面,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也開始變賣資產離開,而半島上的一些反俄份子也更熱衷作地下反抗。

在收復赫爾松市之後,烏軍所有的「海馬斯」如今已有足夠射程攻擊克里米亞北部的對外交通要道。日前更有報道稱美國國防部正在考慮來自波音的提議,有可能向烏克蘭提供射程高達150公里的砲彈,也許就是為了烏克南部反攻作準備。

克里米亞周邊的南部戰場發展將決定此刻僵局由誰打破。如果烏克蘭久攻而未見戰果,不願長年陷入消耗戰的歐美國家,也許就會以克里米亞為界(即是回到2月24日前的狀態而非2014年前的領土劃分),施壓烏克蘭與俄羅斯重返談判桌。相反,如果烏克蘭果真打進了克里米亞,普京就要決定要否進一步升級戰事,而北約國家也要面對應否冒險讓烏克蘭尋求完全對俄勝利的抉擇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