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逝世│一個承擔不了蘇聯解體全部責任的人物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戈爾巴喬夫逝世】當地時間8月30日夜,俄羅斯總統事務局中央臨床醫院發布消息稱,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當晚上因長期重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91歲。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紅色帝國的最後一任領導人,就這樣作為一個標誌性人物,在人們對歷史的不斷思考中終於告別了人世。

戈爾巴喬夫出生於1931年3月,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間擔任蘇聯總統,他是蘇聯歷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是蘇共中央委員會的最後一位總書記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最後一位主席。他曾經領導過蘇聯這個人類歷史上強大到令人恐懼的紅色帝國,同時又為生計落魄到以廣告代言人身份出現替一些快速食品和奢侈消費品打廣告謀生的地步。

1985年,契爾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病逝後,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同時也是蘇聯歷史上最年輕的領導人。針對蘇共和蘇聯歷史上存在的種種嚴重問題,他提出了改革「新思維」,確立了以「加速戰略」和實行「徹底改革」為主軸的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路線,被蘇聯人寄予了極大期望,他不負其中一些人的期望,同時也讓很多人陷入了永久的絕望。

1991年,在一片臨近革命的動盪中,戈爾巴喬夫被迫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隨後,蘇聯解體,他又被迫辭去總統和蘇聯武裝力量統帥職務。戈爾巴喬夫從此以蘇聯「終結者」的形象被載入歷史。

蘇聯解體是近代國際政治中最重大的地緣事件,因為它不僅終結了一個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紅色帝國,還象徵着從二戰後不久即開始的「冷戰」時代的終結。

戈爾巴喬夫逝世: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1987年與前東德領袖昂納克(Erich Honecker)在柏林街頭熱吻。(AP)

圍繞戈爾巴喬夫的各種討論,都和這一結果密不可分,包括他在任期間推出的各項改革。

也因此,在東西方,包括在俄羅斯內部,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呈現出巨大落差。贊揚者認為他推倒了橫亙在東西方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間冷戰的「柏林圍牆」,推進了世界各主要國家之間的交流融合,解除了前蘇聯橫加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15個加盟共和國頭上的枷鎖,給世界帶來了和平,賦予了他極大讚譽。

他因此而獲得了199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2005年由德國統一委員會頒發「阿爾法檢查站」德國統一獎,2008年由美國頒發的自由勳章,2012年由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授予的俄羅斯最高榮譽聖安德烈勳章,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對他也讚譽有加。

批判者則認為他是蘇聯的罪人,是國際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罪人,是受西方尤其是美國意識形態薰染的西方利益代言人,是他的改革把蘇聯推上了絕路。批判者認為他毫無政治頭腦,中了美西方政治顛覆的奸計,認為他目光短淺,政治懦弱,在危機時濫使仁慈,不敢動用國家強力機關鎮壓騷亂,也壓制不了前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內部的政治寡頭和政治分裂勢力,是社會主義國家和共產黨領導執政進行國家改革與治理的「反面教材」。

連戈爾巴喬夫自己在《生活中的戈爾巴喬夫》一書的發布介紹會也親口承認,自己無法推卸自己對導致蘇聯解體的責任,當年他曾努力想拯救和保留蘇聯,但未能實現目標,沒有成功控制局面,似乎都印證了多年來人們對他的嚴厲批判。

實際上,無論是上述讚譽還是批判,對戈爾巴喬夫來說都有些過了。

戈爾巴喬夫逝世:戈爾巴喬夫平生共獲得300多項國家和公共獎項,包括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1996年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俄羅斯總統選舉,但在第1輪投票遭淘汰,最終時任總統葉利欽(Boris Yeltsin)成功連任。圖為戈爾巴喬夫到莫斯科的俄羅斯聯邦大樓出席會議時和葉利欽1991年握手。(AP)

讚譽者的出發點自不必多說,從西方以及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角度,無論從具體的國家利益還是從抽象的意識形態層面,不管戈爾巴喬夫在蘇聯倒台與冷戰終結中扮演了多大的角色,他們都願意給他這些讚譽。

關鍵是批判者對他的認識。

從批判者的角度,戈爾巴喬夫真的是那樣一個十惡不赦的歷史罪人角色嗎?從結果而論,從一些人把蘇共及蘇聯作為紅色祖國的感情寄託,以及與西方對抗的標誌性存在來講,是的,他一定是的,他是一系列政治感情與地緣災難的最直接責任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他似乎又根本承擔不起這樣沉重的責難。

蘇聯倒台是一系列錯誤疊加的結果,戈爾巴喬夫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加重了問題的災難程度。特權,腐敗,專制集權,脱離群眾,僵化的政治組織結構與失去活力的意識形態,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卻疏於經濟民生投入,導致國民生活水平與生活感受長期落後於歐美西方國家,在國家內外都不得人心等,都在蘇聯倒台過程中,在不同領域發揮了不同作用,戈爾巴喬夫作為這些因素的繼承者,想解決問題,但是他對問題的認知、他的領導能力和改革方法,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導致了更大的災難。

除了以上種種原因,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月11日的開戰演講中,還談到了導致蘇聯解體的國家政治結構與法律原因,這些原因與戈爾巴喬夫而言,更是相去甚遠。

普京在當時的演講中一路從列寧罵到史太林到赫魯曉夫,指責他們在蘇聯建構與維持過程中,粗暴傷害俄羅斯的利益。他在演講中還特地指出了蘇聯倒台的兩大原因:一個是蘇聯在憲法與法律層面賦予了各加盟共和國可依本共和國民意合法脱離蘇聯的權力,一個是列寧、史太林、赫魯曉夫等前蘇聯領導人,在國家建構過程中,在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下,過多犧牲了俄羅斯這個最主要加盟共和國的利益。

這兩個原因,前者在前蘇聯處於上升和強大階段,離心力不強的時候,危害還體現不出來,但是一旦前蘇聯在國家層面走向衰落,或在經濟上不能再為各加盟共和國帶來好處,或因為其它原因導致這些加盟共和國心理失衡,解體的危險就會立刻浮現。

後者則招致以俄羅斯為主體的民族主義者,包括葉利欽、普京等,對蘇聯產生了嚴重憎恨與不滿情緒,再加上他們本身對蘇聯制度與意識形態弊端的深刻感受與認識,就在集體心理上產生了要脱離,甚至拆解蘇聯的強烈訴求。就像普京說的,這種憎恨與不滿,在當時前蘇聯的極權主義政治制度的高壓下,沒人敢表達,但是它會像野草一樣在人們的心裏生長,等到制度與意識形態控制一鬆動,它就會立刻蔓延瘋長起來。

戈爾巴喬夫與普京2004年在一場記者會上碰頭。(AP)

結合普京對蘇聯解體的認知,如果說戈爾巴喬夫對蘇聯解體負有責任,他的責任就是在改革過程中,放鬆了對蘇聯制度與意識形態的控制,從而導致以葉利欽、普京等為代表的前蘇聯分裂勢力,對蘇聯的嚴重憎恨與不滿情緒,像野草一樣「蔓延瘋長起來」。

也正因為如此,與對列寧、史太林、赫魯曉夫等前蘇聯領導人的嚴厲指責形成鮮明對比,對戈爾巴喬夫,普京不僅沒有指責,反而在烏克蘭戰事最激烈的時刻,向戈爾巴喬夫發表了生日祝福,強調戈爾巴喬夫在俄羅斯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所以,戈爾巴喬夫雖然是國際共產主義和蘇聯解體的歷史罪人,但是在葉利欽、普京等一眾俄羅斯族精英眼裏,在西方的認知裏,卻有着完全不一樣的評價體系。即便是他的批評者也要認識到,他不能,也根本沒有資格,為蘇聯倒台承擔全部責任,當然也承載不了結束「冷戰」的全部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