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還原 點燃哈薩克的「四股勢力」|專家有話說
1月2日起,哈薩克因液化天然氣價格調漲,爆發大規模示威,騷亂迅速蔓延全境,由此引發後續一連串事件:1月5日,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宣佈進入為期兩周的緊急狀態,並請求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簡稱集安組織)向哈薩克派遣維和部隊,更於同日取代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接管哈薩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一職;1月8日,集安組織維和部隊抵達哈國首都努爾蘇丹,開始執行維和任務;1月10日,哈薩克進入全國哀悼日,局勢已然回穩,托卡耶夫定調騷亂為「未遂政變」;1月11日,集安組織維和部隊確定將在10日內撤離,是為騷亂終結的最後句點。
兩周之內,哈薩克風雲跌宕,引發諸如「顏色革命」、「宮廷政變」等熱議。對此變局,《香港01》訪問到台灣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俄羅斯研究所兼任教授趙竹成,探究哈薩克政局震盪的深層動因。本篇為系列採訪第一篇(共兩篇)。
01:此次哈薩克動亂導火線,是液化天然氣價格調漲引爆民眾示威,這才會有後續的全境騷亂,以及「老人滾出去」等超越經濟議題的政治訴求。若先由能源結構視角觀之,液化天然氣在哈薩克扮演何種角色?政府此次何以不顧民怨爆發風險,貿然大幅漲價(由一公升60堅戈升至120堅戈,60堅戈約等於1.07港元)?
趙竹成:因為液化天然氣價格比汽油便宜2至3倍,所以2017年以後,哈薩克的天然氣汽車越來越多,粗估已佔了整體小汽車總量的75%。其中天然氣汽車最多的地方依次是曼格斯套州(Mangystau)、圖爾克斯坦州(Turkistan)、阿克托別州(Aktobe)、首都努爾蘇丹市(Nur-Sultan)和阿拉木圖州(Almaty)。除了努爾蘇丹外,其餘正好就是這次動亂的主要地區,尤其是第一位的曼格斯套州。
另外必須澄清,哈薩克已在2018年通過了「天然氣供應法」,要對天然氣價格逐步自由化,並預計在2022年1月實現完全市場化。所以在2021年12月時,液化天然氣的實際價格已經來到一公升100堅戈,價格並沒有冒漲;而曼格斯套州的液化天然氣一公升成本已有80堅戈,批發價則是100到120堅戈,從這個視角來看,其實哈薩克政府也並沒有胡亂漲價。而在托卡耶夫宣佈液化天然氣降價、解散內閣後,曼格斯套州的動亂其實早已停下,畢竟政府滿足了示威群眾的訴求,倒是阿拉木圖的動亂越演越烈。
01:後續騷亂的擴大,顯然受到相關勢力的添柴加火。對此發展,外界衍生出諸多解釋,包括歐美煽動顏色革命、現任總統托卡耶夫與前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奪權之戰、中亞錯綜複雜的暴恐勢力趁虛而入等。不知您如何看待上述說法?
趙竹成:首先,根據托卡耶夫自己的說法,先是說「恐怖分子暴亂」,並在「反恐」之名下,要求集安組織出兵介入,而後又出現「政變」說法,接着便是內部的清理。此事確實有「顏色革命」的特徵並且相關,但非托卡耶夫自己的正式表述。
其實從曼格斯套州的動亂最早停下、但阿拉木圖反而一發不可收拾來看,事件的擴大共能拆解出四股勢力:政府內部、境外反對黨、本地黑幫、跨國公司。
首先是政府內部,國安單位是重要角色,卻發生三件極不尋常的事。第一,暴徒在攻擊警察局時遭遇強烈抵抗,但國安機構沒有抵抗,導致暴徒取得武器;第二,國安單位長期隱匿在南部山區存在伊斯蘭極端分子訓練營地的情報,哈薩克南部相較其他地區,是該國伊斯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也是哈薩克語分佈較廣的農村,是暴恐勢力孳生的温牀;第三,阿拉木圖動亂擴大前,機場安全人員就撤出,導致機場有段時間被暴徒佔領。
從上述現象來看,哈薩克的國安單位有兩種可能情況,一是已被外界滲透,二是和反托卡耶夫的利益集團掛勾,這應該就是托卡耶夫所謂「政變」以及進行「反恐行動」的說法來源。而正因有「反恐」之名,所以能引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憲章第8條,要求集安組織派兵介入;騷亂過後第一批遭清洗的,也是國安單位主管,包括哈薩克國家安全委員會(安全部)主席、國安局長馬西莫夫(Karim Massimov),以及國安會副秘書長阿卜迪莫穆諾夫(Azamat Abdymomunov)。
第二股勢力,是境外反對黨,主角則是阿布利亞佐夫(Mukhtar Ablyazov)。其在1998年到1999年曾任哈薩克能源部長,後離開政界經商,成為反納扎爾巴耶夫的代表人物,還成立一個非政府組織「哈薩克斯坦民主選擇」(DVK),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有關,只是不能確認關聯有多深。
目前阿布利亞佐夫長居巴黎,但其組織總部是在基輔。故這次DVK在網上號召上街的通訊源,就是從基輔發出,確實有境外干涉的影子。從國安單位的不尋常行動,到境外反對黨的煽動,光這兩項就符合顏色革命特徵,這也是為何哈薩克政府會在第一時間斷網、斷銀行金流。集安組織部隊進駐後則是直接切斷境外繼續干涉的各種路徑,然後由哈薩克政府自行清理內部,尤其是回應一般百姓訴求,進行必要改革。
第三股勢力,是阿拉木圖黑幫趁機鬧事。當地最大黑幫首領是阿爾曼·朱馬加利耶夫(Arman Dzhumagaliev),是個親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者。哈薩克警方後來大力掃蕩各地市場,抄出不少土製武器、冷兵器,逮捕人數也直線上升。對此發展,土耳其的官方態度也很低調,有點妙。
第四股勢力跨國公司,這裏指的是西方石油公司。在哈薩克西部投資能源業的西方石油公司,有埃尼(Eni,原Agip)、美孚石油(Mobil Oil)、德士古公司(Texaco)、菲利普斯石油(Phillips Petroleum)等。哈薩克早期的油氣開採權,大致由歐美石油公司掌握,這些公司也和地方集團保持着緊密的關係。
但在2000年、2001年左右,哈薩克中央開始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將開採權收歸中央政府;2010年以後,中國也加大了對哈薩克能源業的投資,包括石油、天然氣、鈾礦以及開採探勘技術等面向,例如曼格斯套州主要的石油公司Mangistaumunaigas,便有將近50%的股份,是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持有。西方石油公司眼見自己近年優勢不再,便企圖利用此次示威擴大在哈影響力,也是導致騷亂擴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