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回朝部署
1月6日是美國國會暴亂的一周年。美國總統拜登在其國會演說中罕有開腔指責「前總統」集結暴民攻擊國會、在國會被圍攻之際坐在白宮看電視而不作為,指之為「製造和散佈2020年選舉謊言之網」的始作桶者,形容特朗普正拿着「指向美國與美國民主之喉的匕首」。對此,特朗普接連發表聲明回應,再次質疑選舉結果,指控民主黨人才是以選舉舞弊阻止和平權力轉移的黑手。
回首上月,當被問及為何白宮沒有更進取地回應特朗普的謊言,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才剛說過「在前總統充滿陰謀論的論述上點火沒有建設性,也非是美國人民選出(拜登)的目標」。此刻拜登的轉向,已突顯出特朗普下台一年之後,他仍然是民主黨的真正對手,而民主黨如何回應特朗普選舉舞弊「大謊言」的挑戰,對2022年中期選舉、2024年總統選舉,以至美國民主制度的前路將有重大影響。
此刻,特朗普的「大謊言」已達成了明確的效果——至今,依然有高達七成共和黨人認為特朗普才是2020年的真正贏家。此等對事實的錯誤認知,讓共和黨人普遍「義憤填膺」,政治熱情長期高企,被認為是2021年11月民主黨在各地選舉中遭遇大挫的一大原因,也可預見將是其未來選舉優勢的重要基礎。
人們本以為1月6日國會暴亂終將帶來特朗普時代的終結,至今這願望卻顯然沒有成真。
兩黨已看不見同一段歷史
對於國會暴亂的「歷史認知」,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的所知所感也已變得截然不同。民主黨人認為暴亂參與者威脅到美國的民主制度,但在共和黨人中,只有不足一半人認同此評價,超過一半人則反而認為暴亂參與者是在「捍衛民主」。
由於國會暴亂無論如何也是負面事件,在特朗普支持者當中也有不同立場,特朗普一派對暴亂就提供了一系列的矛盾解讀,讓其支持者可各取所需。
一方面,特朗普聲稱暴亂者其實是被警方迫害的無辜人士,霍士新聞台(Fox News)名嘴卡爾森(Tucker Carlson)亦指「1月6日連一個歷史註腳也難以算得上」,淡化暴亂的嚴重性。另一方面,特朗普則多次以「愛國者」來形容參與者,並將其中一位中槍身亡的女子當作烈士般對待,為他們戴上英雄一般的光環。
到底1月6日攻入國會的人是「遊客一般無辜」,還是「為國捐軀般英勇」,則任由支持者按其既有立場自行選取最適合的解讀。
同一時間,由於闖入國會人士的暴力場面難以否定,一些右翼媒體就炒作其背後有左翼反法西斯份子(Antifa)滲透、煽動,甚至有聯邦調查局(FBI)的參與——一位年長男子在街頭呼籲人們在1月6日進入國會大樓的片段,更被右翼輿論視為FBI煽動的「證據」(事實查證計劃PolitiFact的調查顯示該名男子是亞利桑那州一個婚禮場地的東主)。這一套「卸責」陰謀論則可幫助不能接受國會暴亂的特朗普支持者解決他們的「認知不協調」(即讓他們相信暴力實際上並非由特朗普一方造成、反而是特朗普一方遭到「陷害」)。
在國會暴亂事發之後,人們一度以為共和黨可藉此擺脫特朗普,但一年之後,人們就發現國會暴亂的歷史性認知,跟其他事實性認知一樣,也可由人按意願「隨心所欲」,最終也沒有影響到共和黨選民對特朗普的堅定支持。
對此,民主黨人主導的眾議院暴亂調查雖然已尋得數萬頁證據,訴說着一個全然不同的故事,在宣傳上卻遠遠不及特朗普派的陰謀論和靈活內容來得有效。
被拜登形容為「不只是一個前總統,更是一個被擊敗的前總統」的特朗普,透過不同的敘事修補好其黨內支持之後,很明顯已鋪陳出一套重新奪權的劇本,準備在2022年中期選舉與2024年總統選舉中接連上演。
地方選舉要職才是關鍵
在2020年大選之後的選舉爭議當中,特朗普的團隊注意到地方選舉官員和議員的重要地位。經歷過近兩個月的司法爭議無果後,在2021年1月2日,特朗普與其私人律師朱利亞尼(Rudy Juliani)等人就曾與密歇根、賓夕法尼亞、威斯康星等三個關鍵州的近300個州議員通話,希望他們取消該州選舉結果的認證。
同一日,特朗普也致電負責選舉事務的共和黨籍佐治亞州州務卿拉芬斯伯格(Brad Raffensperger)施壓,要求他找出11,780張選票,讓自己能以一票之微反勝拜登。
此等嘗試固然是無果而終,卻突顯出兩點。一是大多掌權的共和黨人只是被動的特朗普派,正如今天對1月6日不願多提的絕大多數沒有出席國會儀式的共和黨人一般,他們只因特朗普對共和黨民意的掌握而不敢忤逆特朗普之意,卻並非特朗普的真正支持者。上述的拉芬斯伯格、在暴亂爆發後都曾嚴厲指控特朗普的共和黨國會兩院領袖,皆是此類共和黨人。
二是如果特朗普的死忠派能掌握各級選舉權力,要「改變選舉」結果,其實並不困難——畢竟美國的投票事務全由各地方部門掌理。
於是,要保證共和黨的勝利,特朗普一派要做的,就是要把握機會將相信2020年選舉舞弊的陰謀論者,或特朗普的死忠派支持者,安放在從鎮到州的各級地方選舉機關權力位置之上。
地方爭權已悄然展開
在2022年的中期選舉中,美國50個州將有27個州的州務卿出缺。當中有近一半,目前已有曾質疑拜登當選合法性或直稱特朗普總統之位被偷走的共和黨候選人出選。
在密歇根、亞利桑那、佐治亞等三個關鍵搖擺州,特朗普已公開為相關候選人背書,其中就包括在佐治亞州挑戰拉芬斯伯格、曾稱自己「一秒鐘也沒有相信過拜登勝出佐治亞州」的現任國會眾議員海斯(Jody Hice),以至曾以監票市民身份聲稱自己目擊選舉舞弊、其指控卻從不被證實的底特律市民Kristina Karamo。
除了州務卿這個選舉要職之外,從州檢察長、選舉委員會委員、點票委員會委員,到票站法官、民選縣級文員、義務票站職員等整個選舉職能鏈上的職位,皆成為了特朗普派爭奪的對象。
例如在底特律所在的韋恩縣(Wayne County),其選舉委員會原有的兩位共和黨委員之一,現已被換上曾聲言換了是他則很可能不會確認2020年點票結果的人。曾主張用「軍事法庭」去調查2020年選舉、中止選舉人團會議的Nancy Tiseo則被委任為密歇根第三大縣的點票委員會委員。
而在賓多法尼亞州一個人口只得一萬的小鎮Mount Joy Township,以往一直被鎮上民眾當作義務工作、從無出現競逐的票站法官職位,則因一位曾參與國會暴亂的特朗普派人物出選,而引來當地民主黨人角逐,後者最終落敗收場。
相較於共和黨人場的熱切,當地民主黨人稱鎮級和州級的民主黨部對此等職位都欠缺關注。
這種深耕細作式的經營,預計將能在2022年開花結果,使在關鍵州份的選舉機關都大舉為特朗普支持者所佔據。而2022年的中期選舉本身,也很可能變成這些人物熟習選舉操作的預演。
當然,質疑2020年選舉舞弊本身,與會否透過控制投票過程幫助共和黨人勝選,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而從拜登與民主黨此刻落後的民望可見,共和黨人在全國各級選舉當中,也很有可能公平地得勝,包括在2022年重奪國會控制權,或者在2024年擊敗年邁的拜登或者其繼任者。(近來有民調就指出如果當下舉行選舉,拜登將敗於特朗普。)
然而,在一個有特朗普本人或者其欽點候選人參選的全國性選舉當中,最有可能的結果將是跟2020年一般,兩黨在關鍵搖擺州得票不相伯仲,只有一方能靠輕微優勢獲勝。當全國關鍵選區的選舉機關無分大小都大部份掌握在特朗普派之手時,對於郵寄選票的規則、廢票與否的分類、對選舉爭議的處理手法等邊際上的變化,將能為特朗普一方帶來最終的勝利——即是說,如果2020年投票結果重現,贏的人很可能是特朗普。
民主黨人一直擔心共和黨會進一步破壞美國民主,卻把希望放在讓國會立法管制全國選舉的「不可能任務」之上。當民主黨目光全放中國會山上,網絡上的輿論戰場與各地方部門的選舉部門戰場,就成了共和黨着力經營的重點。特朗普派反民主的深耕細作,雖然也許不合道德,卻是民主黨所忽略的爭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