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飛機中國有重大突破 高超音速技術美國嘆已落後

撰文:許輝
出版:更新:

最近,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證實騰雲工程進行了首飛並獲得成功,騰雲工程是由該集團主導的空天飛機研製項目。空天飛機能以高超音速在大氣層飛行,被視為是21世紀世界各國爭奪制空權和制天權的關鍵武器之一。

其實,不少媒體最近已經報道過中國在今年7月和8月進行了高超音速武器試驗的消息,引發西方大國高度關注。《金融時報》11月22日又報道稱,今年7月和8月中國試驗的高超音速武器,是一種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這款高超音速飛行器在南中國海上空大氣層的飛行過程中,發射了一枚導彈。

中國國內也有自媒體撰文稱,中國在高超音速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如今已經反超美國。一篇由「細說科技」撰寫的文章稱,中國7月和8月進行了三次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7月16日那次試驗屬於一種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空天飛機運載器測試;7月27日、8月13日兩次測試則是一種水平起降空天飛機的測試,也就是騰雲工程的空天飛機。文章稱,後兩次測試的飛行器更先進、更實用,表明中國「騰雲」空天飛機已經遙遙領先美國同行了。

今年10月,美國軍政各方就對中國高超音速技術的發展表示憂慮。美國裁軍大使伍德(Robert Wood)稱,美方對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試射非常擔憂,美國原本要避免研發高超音速軍力,如今只能選擇跟進。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對媒體表示,中國試射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是一個以超乎尋常的速度行駛的系統,沒有防禦系統能夠處理應對,它與冷戰時期的「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非常接近。「斯普特尼克時刻」是指1957年蘇聯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上天,意味着美國在航天科技領域失去了優勢。

但中國官方的表態相對謹慎,中國外交部稱試驗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技術,對於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可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中國官媒則引述相關航天專家的話稱,高超音速軍用戰機項目的研製還處於概念研究和初步試驗階段,沒有公開證據顯示有任何一款處於試驗階段的高超音速軍用戰機已經具備攻擊能力,而美國軍方渲染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脅,是為了爭取更多的軍費投入到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中。

高超音速武器通常定義為速度是音速5倍以上,可以在較低預算中達到天基動能武器的類似效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有德國科學家提出了相關構想,當時的目標是在高層大氣中滑行,用於跨大西洋轟炸美國。在此基礎上,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了新理論,稱為「錢學森彈道」,認為有可能有一種物體能在極音速持續滑翔飛行。

冷戰時,彈道導彈成為主流,高超音速武器於是被束之高閣。但是上世紀80年代,隨着反導技術的完善,彈道導彈的不足也暴露了出來,因此高超音速武器再次受到關注。與彈道導彈沿固定拋物線軌跡高空飛行不同,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軌跡較低,可更快擊中目標,更重要的是其機動性高,使得敵方難以追蹤及攔截。

目前,美國、俄羅斯、中國等至少5個國家正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2018年12月,俄羅斯就高超音速導彈進行了首輪測試,俄總統普京將被命名為「前衛」的導彈稱作「絕對武器」,其最大射程可達4,000公里,飛行速度是音速的20倍至27倍,可隨時突破反導盾牌系統的攔截。2020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國軍隊正在研發一種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導彈的飛行速度將比美國軍火庫中現有的導彈快17倍,是俄羅斯或中國等其它國家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速度的三倍。

美國2014年曾探測到中國一枚彈道導彈運載的HGV武器試射訊號,並將其取名為「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約10倍音速)。2017年底,美國媒體報道稱,11月份多次偵測到中國試射高超音速武器,美方判斷是名為「東風-17」的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約2,000公里,末段彈頭為高超音速滑翔體,美方認為這可能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款實戰化的高超音速武器。在2019年10月中國國慶70周年閲兵式上,「東風-17」彈道導彈公開亮相。

高超音速技術是一種能夠改變全球軍事力量平衡的關鍵技術。當前,美國耗費巨資在全球建立起龐大的導彈防禦系統,而中國軍隊部屬的導彈相對美國防禦系統而言並不具備優勢。從理論上說,中國從本土發射的導彈在進入大氣層之前都有可能被美方防禦系統攔截。如果中國能夠成功研發、使相關技術更加成熟完善並大批量部屬高超音速武器,那麼美國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就可能會過時。

從國際媒體和中國媒體的報道來看,中國在相關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是事實,美國也有理由感到擔憂。從美方的立場看,因為在導彈防禦系統上擁有的絕對優勢,再加上國防開支不足,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美國相對而言更希望在此領域能夠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