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台海新默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撰文:祁賓鴻
出版:更新:

11月24日,美國務院公布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受邀名單,結果既有意料之內的安排,也有出其不意的進展。

首先,此次共有包括英國、日本等110國受邀,「美國會否邀請台灣」雖在事前引發爭議,尤其11月16日習拜會後,這一話題更是陷入尷尬境地,卻終究伴隨24日結果公布,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台灣確定受邀,預計在12月9日至10日線上參與;中國、俄羅斯、越南等國則未進入受邀名單。整場活動既溢滿意識形態色彩,也暗含地緣較勁力道。

然而,如此宣傳「美台友好」的天賜良機,終究未能在台順利開花結果。24日當天不僅公布台灣受邀,也確認了台方的出席人選:台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台駐美代表蕭美琴,全然出乎台灣各界預料。

一來,早在此前,網上一度盛傳,蔡英文或將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而今如此結果,自是澆了民進黨政府一盆冷水,且因中國並未獲邀參與,萬用的「中共打壓」牌徹底失效;二來,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為例,其執行「一個中國」政策,並不開放台灣領導人出席參與,但台灣仍會派出「領袖代表」赴會,充當「總統特使」一角,是為兩岸遇上「元首峰會」議題的默契產物。而此次唐鳳與蕭美琴並未獲此頭銜「加冕」,台灣媒體因而議論紛紛,「台灣何以被民主峰會降格至此」,甚至有聲音指責蔡英文「刻意迴避」、「自我矮化」。

被台灣網友稱作「天才IT大臣」的台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當美國考量對上北京底線

平心而論,民進黨政府向來荒腔走板,確實應受民意拷問與批評,但此次對蔡英文的苛責實屬「冤枉」,畢竟依照民進黨挑釁不踩剎車的慣性,「克制」向來不是其首要選項,尤其在習拜會後「中美回暖」的政治氛圍下,其已先後操作F-16V聯隊成軍、試射「無限高」導彈等「抗中」元素,又怎會放過民主峰會的加碼炒作機會?如今這般人選安排,顯然是美國刻意要求。

綜觀唐鳳與蕭美琴的身份,前者雖為政務委員,卻負責政治色彩偏淡的數碼領域;後者雖政治性較強,也是台灣駐美代表,卻終究不及台外交部長吳釗燮的份量。所謂「一加一大於二」的鐵律,用在台灣此次人選安排,倒有種「一加一小於一」的弔詭;如今甚至有消息傳出,美方起初只願給台灣一位「政治色彩極淡官員」名額,蕭美琴還是民進黨政府「討價還價」後,才爭取到的追加與會資格。

歸根結柢,台灣的民主峰會之旅,仍是中美默契的直接產物。對美方而言,其礙於宏觀經濟數據難堪、國內油價物價飛漲、拜登(Joe Biden)民調低迷等因素,需與中國在某些政經場域合作,故而有了美方顯然有求於北京的「習拜會」:拜登不惜犧牲睡眠時間、白宮記者也罕見拉長工時。

台外交部長吳釗燮,亦是政治色彩極濃的綠營政客。(台灣外交部供圖)

然有鑑於美國當下極化的兩黨政治惡鬥,拜登政府亦要避免「親中」的輿論硬仗,故其在習拜會後,連續操作抵制北京冬奧、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等爭議話題,彰顯自己「捍衛人權」、「堅持自由民主理念」決心不變,以爭取緩和中美關係的國內輿論空間,抵抗共和黨的「麥卡錫」式輿論公審。民主峰會自也是白宮籌碼之一,其性質亦與抵制冬奧、駐立「台灣代表處」所差無幾:雖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北京聲望,卻註定只是過場煙硝。

而要操作此般微妙結果,關鍵仍是美國對「北京底線」的體察:抵制冬奧至多由輿論戰上升至外交抵制,絕不可能演變成堅壁清野的國家抵制;正如美國雖邀請台灣參與民主峰會,卻寧可壓制台灣操作空間、要求蔡英文不得參與,也要避免全面觸怒北京。

要而論之,美國儘管左支右絀、小動作不斷,卻仍是在中美的「特殊默契」下行事,以成全更大政治目標。

北京時間11月16日上午,習近平同拜登舉行視頻會晤,談到了兩岸關係。(微博@新華社)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然而如此發展,並不意味美國就此放棄炒作「台灣牌」,也不代表北京永遠接受這般模糊現狀。

對兩強而言,台灣議題始終是繞不過的關係之結,中美和緩時,台灣便如隱隱作痛的肉中刺;中美交惡時,台灣便是風險極高的火藥桶。雙方眼下能在名為「默契」的鋼索上相向而行,乃是仰賴三大安全網:第一,執政的是拜登政府團隊,其在對台政策上具有一定「建制派」傾向,不如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用力過猛」;第二,美國眼下亟需與中國合作,台海議題至多是輔助談判的籌碼,難成主要目的;第三,面對美國一系列壓力測試,北京也在全盤考量下,堅守了戰略定力堡壘。

綜觀兩岸眼下軍事差距,「武統」已非能力問題,而是意願選項,民進黨近年肆意炒作「抗中保台」,更讓這兩字成了中國網域熱詞,倒逼民間輿論洶湧成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台海的穩定結構。然在美中台三方中,中國又是唯一不受選票政治裹挾者,面對新起的台海波瀾,理性的底色依舊勝出。

北京時間11月16日上午,習近平同拜登舉行視頻會晤,談到了兩岸關係。(Reuters)

上述兩股脈絡交互碰撞,得見北京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思維中前行。面對特朗普時期美台聯合挑釁,北京並不正面與美衝突,而是趁勢廢掉海峽中線,改變了台海長年的默契屏障,更暗自讓「軍機繞台」常態化,以待來日。如此應對,恰似1947年胡宗南軍進攻陝北,最終雖成功佔領延安,滿足國民黨「佔領中共首府」的好大喜功,卻始終沒能殲滅解放軍主力,最終只能被後者的「偽裝主力」牽着鼻子走,左撲右擊、疲於奔命。

對解放軍而言,其正是抓準了敵方「急於決戰」的心理,正如美國今日在台海對中國的「誘打」般,美方即便自身不介入戰局,也可能借此發動對華圍堵、聯合制裁,北京在有十足把握前,自然傾向審慎行事,以拖待變,「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當年胡宗南軍便是陷於如此困局,以致在解放軍主力掌握主動後,先後敗於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等戰役,國民黨的陝北勢力由此重挫。

大陸軍機繞台。(台國防部供圖)

所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並非全然退縮、對局勢充耳不聞,而是立足自身優勢和現實,不受敵方規範時間與地點,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與方式,集中兵力出擊。1933年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中共三人團正是自棄輕便機動、熟悉戰場等優勢,選擇與國民黨軍開打「正規戰」,進攻重兵佈防的堡壘線,這才落入慘敗結局,從而被迫踏上「長征」;反觀1947年初,蔣介石下令重點進攻陝北與山東,欲在兩大戰場擊潰解放軍,然而毛澤東並不隨之起舞、展開正規戰,而是指揮三路大軍直出中原,實施中間突破、戰略反攻,最終成功扭轉戰局,從而註定了國民黨要在日後三大會戰中,兵敗如山倒。

眼下美國既無意大肆加碼台海熱度,北京自也會在此默契下,對白宮某些取悦美國右翼的舉動「睜隻眼、閉隻眼」,畢竟特朗普時期都能按兵不動,何況這般中美相對回暖的時空?然而兩強對台海的未來發展同樣心照不宣,美國的對華極端情緒難以久抑,拜登的連任之路更是迷霧一片,再加上新疆、西藏等牌陸續失效,台灣牌已成美國所剩不多的反華籌碼,絕無可能就此蒙塵,北京對此亦是心知肚明,故其從未停下軍機繞台步伐,相關軍事準備亦是持續進行。

眼下這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與其說是台海回歸過往和平,不如說是中美「默契」的體現:北京不會放棄對台立場,華盛頓也不會停止把玩台灣牌,但雙方如今皆不願在此爆發劇烈衝突,故能維持暫時和穩,恰似歷史上諸多「互不侵犯條約」般,目的並非徹底休兵,而是留待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