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爭已成中國東盟關係的配角?
「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紀念峰會」在11月22日舉行,會上雙方正式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視像發言當中,他指中國「永遠是東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推進「中國東盟健康之盾」下的疫苗合作,以及雙方各個層面的經貿人文關係。對此,外界目光卻轉到中國與東盟國家最近的南海爭議之上。
對於一直構成雙方外交關係緊張的區域與南海問題,習近平稱中國「絕不尋求霸權,更不會以大欺小」,支持東盟建設無核武器區的努力,並「共同維護南海穩定,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然而,上任以來轉向親華、只餘不足一年任期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卻以中菲南海之爭,對此潑了一記冷水,得到西方媒體廣泛報道。
杜特爾特親華不再?
事緣會前一周,兩艘菲律賓船隻正前往南海阿雲金礁(Ayungin Shoal,中國稱「仁愛礁」),以圖補給菲國故意擱淺在該礁上以宣示主權的船隻上的兵員,途中遭到中國海警船發射水炮攔阻而被迫折返,引來菲方以「最強烈的措辭」向中國表達「憤怒、譴責和抗議」。在菲國民情早有對杜特爾特「保衛南海主權不力」的批評聲中,此事再引起該國已在其專屬經濟區內實然失去此礁的輿論。
雖然杜特爾特上任以來走親華路線,甚至威脅廢除與美國的《訪問部隊協議》(VFA),但其政府近來對美姿態已有轉向。杜特爾特政府在本年9月高調派出國防部長專程到美國紀念《菲美聯防條約》70周年,並重啟2014年簽訂後一直少有進展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EDCA)相關項目,其外長又對為澳洲提供核動力潛艇的「澳英美聯盟」(AUKUS)表支持,與印尼等東盟大國取態不同。
對於習近平「不以大欺小」的宣言,杜特爾特稱他對於「最近在阿雲金礁發生的事感到厭惡(abhor)」,並「嚴重關切類似事態的發展」,表明「這對我們國家之間和我們的夥伴關係都沒有好處」,又強調2016年南海仲裁已為南海問題提供了「法律的清晰性」,將「全面地使用這些法律工具去確保南海繼續保持和平、穩定和繁榮之海的地位」——這與其上任後「擱置」南海仲裁判決的態度大相逕庭。
南海問題是可控的爭端
不過,慣常採取較激進言論的杜特爾特此番表態有多大代表性卻值得質疑。一方面,在東盟的層面,例如月前才高調傳召過中國大使抗議侵佔南海水域的馬東西亞首相伊斯梅爾(Ismail Sabri Yaakob),在峰會之上就只擺官腔,呼籲雙方「自我節制、避免可能被視為挑釁的行動」,重申「國際法原則」解決問題的東盟官方立場。
另一方面,菲律賓對華的外交表態,往往有針對不同聽眾、強硬參雜的兩面性。其中的強硬一面多以其外長洛欽(Teodoro Locsin)為代表,例如其在本年5月以粗言叫中國滾出南海的言論,又或是其對澳英美聯盟的一面倒積極支持取態。然而,這些言論都沒有改變中菲關係的走向,而洛欽兩次表態過後菲國政府都出現轉軚的動作。有報道就指這次杜特爾特的發言剛好是由疑華派幕僚所撰。隨着來年大選臨近、民望高企的杜特爾特離任在即,針對國內部分選民的較強硬宣傳可預見會愈來愈多。
同時,類似的南海之爭經年有之,爭後之和也屬常態,峰會後的中國東盟聯合聲明就提到雙方在南海行為守則上的進展,可見南海之爭已成了一種可控卻穩定存在的爭議。在這次峰會之後,中國方面就沒有再阻止菲國對阿雲金礁的人員作補給。中方雖然原則上反對菲方人員借長年擱淺船隻駐守該礁,卻以「人道考慮」放行;而菲方也早已知道這艘自1999年已擱淺的船艦長遠也難以作為佔據該礁的前哨站,此時繼續駐人也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外交姿態。
合大於分的關係
當南海爭議大局幾定之際,中國東盟在各個範疇愈趨緊密的軌跡已成為不變的恆常,此刻「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只是給這個常態發展標上更明確的定性而已。
隨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建立,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急速增加。在雙方建立對話關係30年以來,雙邊貿易額上升了85倍,雙邊累計投資額到本年6月上升至超過3,100億美元的水平。中國連續12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而東盟在去年也首次超越歐盟而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雙邊的商品貿易額高達6,846億美元。
本年上半年,此數更升到4,1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升近四成。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落實,此勢只會來的更急。雖然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與東盟都有百億美元計的貿易額,但中國之數已是他們各自的數倍,其急速升勢也決定了中國東盟關係愈加密不可分,其他爭議也不能不讓路。
在這次峰會之上,習近平就表明盡早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合作,並承諾對東盟國家開放巨大的國內市場,爭取在未來5年從東盟進口1,500億美元的農產品。
而在疫情之中,中國對東盟的重要性就更為明確。根據北京顧問公司Bridge Consulting的數據,中國對東盟的疫苗出口總數接近4億劑,成為區內國家新冠疫苗的主要來源地。此數更是美國對東盟國家捐贈疫苗總數的接近8倍,間接反映出雙方在區內影響力的起落。習近平在峰會上也進一步承諾再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劑新冠疫苗無償援助,並向東盟抗疫基金追加500萬美元,加大疫苗聯合生產和技術轉讓,以提升東盟自主保障的水平,並在未來3年再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發展援助,用於抗疫和恢復經濟。
同一時間,相較於事前欠缺與東盟溝通的澳英美同盟惹來東盟國家擔心區內出現軍備競賽,習近平則提出中國願意盡早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配合了東盟國家自1995年以來保持區內無核武的決心。
除此之外,在東盟內部正面臨的最大外交困難之上,中國也顯出助力。在緬甸政變後,由於軍政府拒絕東盟代表會見昂山素姬的要求,東盟此前拒邀軍政府代表出席東盟峰會施壓,卻未能取得進展。此次中國東盟峰會之前,中國就曾從中調解,希望以緬甸駐華大使代表軍政府出席,也取得了東盟同意,其中馬來西亞方面更表明東盟對中國角色表示感激(但最後緬方人員卻沒有出席)。
這顯示出中國與東盟除了有經濟利害相連之外,政治支持也是雙方利益所在。雖然東盟在今天大國競爭的格局之下努力維持中立,但隨着其與中國的實質共同利益繼續深化並往多面向發展,這個愈發合大於分的關係客觀上將使東盟更加看重與中國的友好,並盡力將剩餘爭議擱置甚至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