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疫情.越南|變異病毒癱瘓工業地帶 威脅全球產業鏈
過去一年新冠疫情重災區以歐美拉三地為主軸,本年4月印度疫情突然再爆卻讓各界目光轉向疫情相對溫和的亞洲。如今本港疫情幾平,但最早壓服大型傳染的中國大陸卻有廣東地區接連再遇本土確診,而常被歐美媒體引為成功案例的台灣更遇上全球大流行以來的最深重疫情,與近日發現新變種的另一「模範生」越南遙相呼應。
東盟多國抗疫成績向屬中游之列,罕見全球關注,如今多國疫情再見明顯升勢,疫苗接種遠遠未足,加上鄰近地區變種病毒威脅,使各界開始注視這個人口繁雜、部份國家政局未穩的地區。其抗疫前景對與之有緊密聯繫的整個東亞地區更是影響菲淺。本刊為此特作專文五篇,解述多國細況,以具體呈現此近鄰邦盟之疫境。(本文為第二篇。)
到2021年6月2日,從4月27日開始發生的新一輪越南新冠疫情已經造成了四千六百餘人感染,越南全境37個省市捲入其中。當外界聚焦於胡志明市的「教會傳染事件」、峴港一帶的「英、印變異病毒」時,這些風口浪尖上的新聞對河內而言可能都只算小把戲。
代工基地失守才是關鍵
越南對於封鎖城區、控制傳播有足夠經驗,此次風波最大的危機也不在此。相對而言,河內北部的北寧省、北江省兩處重要代工基地分別有約900人和2,500人染疫,兩地因疫情而癱瘓才是最令越共高層頭疼的。將部分工廠搬出中國,試圖立足越南的富士康、立訊精密、海能實業、鴻騰精密、三星電子等公司也遭遇了最為現實的打擊。
對河內方面來說,北寧、北江一帶作為傳統代工廠已經在2020年的疫情中遭遇過一次嚴峻打擊。譬如在北寧,當地有1,100多家全資外企,僱用工人三十多萬,其中很多企業健康運作了5年以上。其工人薪資相對較高,其中生產線領導崗位工資約在2,500萬盾(折合約8,440港元)上下。
隨着訂單銳減,人力成本不減,不少北寧韓國企業在2020年4月下旬後斷然棄廠關門,造成大量失業人口。雖然在2020年下半年,隨着疫情得到控制,當地15個工業區、1個資訊產業園區和30多個「產業園」恢復運轉,此地也再次成為越南國民生產總值、居民收入位居前列的地區。但越南工業區在新冠危機下的脆弱局面已經基本呈現。
進入2021年,北江、北寧地區在疫情之下的脆弱一面再度凸顯。當越南方面還在5月上旬追蹤「中國專家」的密切接觸者,將其廣而告之時,河內熱帶病中心醫院、K醫院兩大感染點的患者也將病毒傳入了北寧、北江的工業區宿舍。
北江、北寧工業區的疫情,展示了越南作為新興國家不成熟的一面:
面對北寧等地傳染源不明的局面,越南副總理武德儋曾在5月12日召開大會,嚴令各地加強防疫工作,避免在工業基地發生大規模疫情。但新冠疫情的傳染性不以行政命令為轉移。隨着疫情仍然在工人宿舍之間發生傳播,這導致北江從5月18日開始在部分人員密集的園區宣布停工,北寧也在同一時期恢復封城、宵禁等防疫戰時措施。
對此,河內方面固然已經開動國家機器,開始從全國範圍內調集物資、醫療器械、醫護人員,在北江、北寧地區緊急修建隔離設施、野戰醫院(即方艙醫院),同時加速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進程,但這種強力措施背後也伴隨着北江、北寧兩地工業地帶的全面停產。
轉移產業鏈「疫境」受挫
到5月25日,越南總理范明政簽發的「關於確保工業區新冠疫情防控安全」的公函也明確指出,此次疫情「導致供應鏈和生產鏈受阻嚴重」。而這種問題帶來的直接煩惱,就不僅僅是越南方面的問題了。很多承受不了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轉而把勞動密集型加工工廠搬遷到越南、印度的企業正在承受這種壓力。
資料顯示,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至今,已經有不少韓國、日本、美國及臺北地區企業參與了搬遷代工廠、「轉移產業鏈」的進程,韓國三星電子、LG、日本東芝、美國蘋果、富士康等企業也在2019年後大事渲染「把產業鏈移出中國」之類的話題,在拜登(Joe Biden)上台後,這種調門在2021年初一度成為一種顯學。
必須承認,越南以及印度在全球電子產業的下游地位不斷提高,正日益成為吸引全球製造業產業鏈調整的一環。但工人工資成本較低的印度,已經在從北向南逐漸延伸的新一輪新冠疫情中陷於癱瘓。越南疫情雖然部分可控,但其在變異病毒影響下,暫未呈現明顯拐點,部分恢復產能的工廠暫時也只能以較低效率恢復運轉。考慮到越南未來疫情難以在14天內輕易平息,三星、蘋果等公司的產能將會面臨無可避免的衝擊。
不可否認,產業界人士仍對赴越南建廠抱有信心。首先,越南政府吸引外商投資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其次,越南出口至歐美與非洲的途徑也相對暢通;再次,越南還有一億人的國內市場。但這種利好都是疫情之後的事情,而今,越南方面正在胡志明市連接代工大省平陽省的舊邑地區設卡堵截,這場阻擊戰的結果,也將決定北江和北寧的大規模疫情是否會在越南南方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