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遺留優勢已失 烏克蘭還有幾多餘力守護資產?

撰文:楊永年
出版:更新: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承繼了前蘇聯35%的家當,作為歐洲領土第二大的國家,擁有大面積的肥沃黑土帶,農業基礎優越,也承繼了大量的核彈頭、船艦,並擁有前蘇聯最重要的發動機工業、造船廠等,在後冷戰時期,烏克蘭就是個含着金湯匙出生、神裝開局的新興國家。

烏克蘭經濟概覽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The World Factbook》網站的調查資料顯示,烏克蘭2020年經濟生產總值(GDP)為1,420億美元,人均GDP為3,984美元,人口約有4,100萬,呈現不斷下滑的態勢。而其產業結構方面,依生產總值來看,農業12.2%,工業28.6%,服務業60%(2017年數據);若依勞動力分佈看,農業為5.8%,工業為26.5%,服務業為67.8%。

烏克蘭在2020年的貿易出口額約為492億美元,主要以黑色及有色金屬、燃料和石化產品、化學品、機械運輸設備和食品為主,而其主要出口對象為中國大陸(14.5%)、波蘭(6.7%)、俄羅斯(5.5%)、土耳其(5.0%)及德國(4.2%);進口額約為541億美元,主要以天然氣、機械設備和化學藥品為主,而其主要進口對象為中國大陸(15.4%)、德國(9.9%)、俄羅斯(8.4%)、波蘭(7.6%)及美國(5.5%)。烏克蘭對外貿易逆差較大,近年進口額成長皆高於出口額,其最大單一貿易對象也從俄羅斯變成中國大陸。

烏克蘭在2020年的GDP下降了5%,雖説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亦屬嚴重,但是其實這對烏克蘭該年度的打擊可能不是最大的。2020年的疫情國際旅遊受到影響,烏克蘭封閉了多數旅遊業產業,但是這些產業佔烏克蘭的經濟比值和就業人口的極少數,影響不大,但相反的這讓多數慣於出國工作的烏克蘭人被迫留在國內,讓烏克蘭的外匯收入受到影響。

烏克蘭的出口產品以礦產、農業及服務業為大宗。(Harvard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真正對烏克蘭經濟影響最大的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2020年3月解散了改革派的政府,並陸續的將政府機構中的改革派官員撤職,而其取而代之的內閣成員則更類似於暫時頂替的人,充滿不穩定性,對於原本就存在司法腐敗及產權不透明的烏克蘭來説,其經濟環境更險惡化,相關改革也多是雷聲大雨點小。

擁有前蘇聯地區第二多的人口,科研機構密集,並擁有前蘇聯最好的發電機及造船工業,其經濟表現卻僅只如此,如何落到這步田地,慘烈的狀況如何,或許可從兩起烏克蘭著名工業公司的境遇來以管窺天。

位於尼古拉耶夫的黑造船廠,是昔日俄國海軍的母親,如今以陷入破產清算。(維基百科)

黑海造船廠:昔日海軍之母的窮途末路

成立於1895年的黑海造船廠(Black Sea Shipyard)位於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Nikolayev),自俄羅斯帝國時期就是全國最大的造船廠,最著名的船隻,如前蘇聯時期的2艘莫斯科級直昇機航鑑(Moskva-class)、4艘基輔級航艦(Kiev-class)、當前俄羅斯聯邦謹有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艦(Admiral Kuznetsov)、後來成為中國大陸遼寧號的瓦良格號航艦(Varyag),以及後來慘遭拆解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Ulyanovsk),均是出自其手,它也擁有全歐洲最大的造船台。

其中命運最為乖舛的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艦,該艦於1988年開始動工,設計排水量6萬噸,滿載排水量79,760噸,採用核動力反應爐,被美國認為可以匹敵該國當時最先進的尼米茲級航艦(Nimitz Class)。但烏艦施工進度僅40%時,蘇聯便解體了,繼承了該艦的烏克蘭則缺乏足夠繼續建造的經濟實力。

佔用了0號造船台的烏艦讓黑海造船廠十分困擾,因其卡住了船廠的建造平台,當時的俄羅斯亦缺乏足夠的經濟能力回購烏艦,但對於美國來説,卻看到了一絲機會,可以消除掉這個心頭大患。1992年,一間挪威的造船公司,向黑海造船廠下單建造6艘大型商船,其體積之大必須使用船廠的0號平台建造,這筆訂單給予了優厚的訂金,但是時限也給得很急,正當黑海造船廠正在發愁之時,又上門了一間美國的廢鐵回收公司,稱其由副總裁親自帶隊,願意以遠高於當時廢鋼回收行情,一噸450美元的報價,向其收購廢鋼。當時財政狀況見肘的造船廠難以抵禦這兩筆優渥的大單,於是決定拆除烏艦。

本來預計拆除烏艦的廢鋼可以賺得1,500萬美元的資金,但是在拆除完畢後,挪威的造船公司突然變卦,聲稱因市場情勢變化,取消商船訂單,但違約金仍會照,美國廢鐵回收公司也同時發難,聲稱該訂單僅是該名副總未經公司同意逕自決定,只願意以當時的行情價,美公噸150美元買進,最終黑海造船廠陷入「逐二兔不得一兔」的下場,只能摸摸鼻子接受了。

黑海造船廠在日後雖仍有陸續接單建造船艦,但是其造船技術及設備顯得落後,現金流的匱乏讓船廠難以升級其設備,優秀的造船人才相繼被其他國家的優渥工資吸引而出走,國家窘迫的財政狀況對船廠的扶持能力極其有限,而資產設備的折舊對船廠也形成了龐大的負擔,最終黑海造船廠在2018年宣布破產。

馬達西奇:政治及經濟需求互斥 扯皮不斷前途茫茫

位於扎波羅熱(Zaporizhzhia)的馬達西奇公司(JSC Motor Sich)成立於1907年,在俄羅斯帝國時期是住迷的農業機械廠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轉型生產飛機,蘇聯時期則成為重要的渦輪發動機生產商,為「米」式及「卡」式直昇機、An-225型運輸機等設計並提供引擎。

後冷戰時期,馬達西奇公司作為俄系航空器引擎的唯一生產商,仍持續給俄羅斯軍隊供貨,並且極度依賴來自俄羅斯的訂單。但是在2014年先後發生基輔政變及克里米亞事件,導致俄、烏兩國關係惡化,烏克蘭當局宣布對俄軍售非法,導致馬達西奇的經營能力嚴重受損,其產品也缺乏其他客户。

2017年,中國大陸的北京天驕航空公司試圖收購馬達西奇的股權,並承諾投資2.5億美元協助其流水線發展,這對喪失俄羅斯訂單的馬達西奇公司來説是場及時雨,而馬達西奇也開始在重慶建設流水線,以供貨中國大陸。不過此舉很快被華府注意到,2018年美國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以國家安全為由,對烏克蘭政府施壓,試圖讓馬達西奇公司停止對中國供貨,並且阻撓北京天驕對其的股權收購,而實際上除了美國以外,日本、俄羅斯也均不樂見馬達西奇公司落入中國大陸的手中。

馬達西奇公司為烏克蘭一流的發動機公司,近來因中資公司收購產生的爭議而陷入膠着。(圖源:@烽火議軍情)

2019年,北京天驕及信威集團宣布收購馬達西奇過半的股權,股權的交易實際上只待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同意,但遲遲未獲得批准。而2020年,美國商務部以「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制裁北京天驕,並且加強對烏克蘭政府的施壓,令其在2021年簽署法令讓馬達西奇國有化,使的中國大陸方面收購計劃功虧一簣。這筆收購的失敗實際上幾乎等同於宣判馬達西奇的死刑,因為它無法向對其產品感興趣的中、俄兩國供貨,烏克蘭政府也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對其進行補助,同時西方國家也擁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不會購買馬達西奇的產品。

北京天驕對此採取法律行動,向烏克蘭索要36億美金的違約金,這對外匯儲備已經不充分的基輔當局來説是龐大的壓力,尤有甚者,中國大陸可能也會對烏克蘭採取制裁手段,斷絕與其的貿易關係,這讓烏克蘭本來已經不甚樂觀的經濟情況,可能更加雪上加霜。

所謂的經濟力量實際上還是需要足夠的國家實力來託底,才能真正讓資產產生變現能力,主流的經濟學家在分析經濟競爭力時,多半將「自由化」、「市場化」放在第一位,認為這是產生市場競爭力的要素,但往往忽略了拳頭才是最根本的競爭力,商業合同的順利執行往往離不開足夠強悍的拳頭加以保護。烏克蘭獨立之初,試圖成為「第二個瑞士」而,但它忽略了瑞士的中立地位,是在長久的歷史過程中,依靠「瑞士傭兵」這一拳頭拼出來的,儘管當今現世瑞士已不再以武力作為拳頭,但他們仍有「變相的拳頭」:透過足夠的隱密性幫助各路權貴保護其資產,讓權貴們在各國的政治博奕中為瑞士發聲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