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東盟「印太展望」融合? 剖析拜登東南亞政策|專家有話說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原文標題:《拜登政府東南亞政策》
作者: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彭念

拜登上台後,東南亞在美外交戰略中的地位上升。美國將重點依託「印太戰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湄公河下游倡議》等多邊主義戰略以及美菲和美越等主要盟友/夥伴關係網絡來恢復美在東南亞的傳統影響力,同時平衡中國影響力。

東南亞在美外交戰略中地位上升

與特朗普「忽視」東南亞不同,拜登政府致力於恢復美國 在東南亞的傳統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東南亞在美國外交戰略中的地位上升。

第一,拜登要對特朗普的戰略收縮進行糾正,推動適度的戰略擴張,以恢復並鞏固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兼具地緣戰略和地緣經濟重要性的東南亞將是美國戰略擴張的主要方向之一。

第二,拜登希望通過復活東南亞雙、多邊聯盟網路,恢復並鞏固盟友對美國的信心與支持,重建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第三,拜登將致力於恢復美國在東南亞的傳統影響力,以便更有效地與中國競爭,更好地遏制中國崛起;第四,拜登需鞏固與東南亞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以維持美國在南海和台海的對華戰略壓力。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4月12日在華盛頓白宮羅斯福室(Roosevelt Room)出席半導體視像峰會。(Reuters)

美國「重返」東南亞的多邊和雙邊戰略

拜登將主要依靠多邊和雙邊盟友/夥伴關係網絡來恢復美國在東南亞的傳統影響力。

第一,美國將促進「印太戰略」與東盟「印太展望」融合,引導東盟向美「印太戰略」靠攏。特朗普時代的美國突出「印太戰略」的排他性和對抗性,與東盟尋求經濟合作、包容開放的利益訴求相悖。因此,美國「印太戰略」難以得到東盟的積極回應。拜登上台後將堅持「印太戰略」的排他性,同時淡化「印太戰略」的對抗性,以深化經濟合作和拓展防務合作為支柱來調整「印太戰略」,實現與東盟「印太展望」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發揮「印太戰略」干擾中國「一帶一路」以及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功能。

第二,美國將重新談判CPTPP,與中國競爭地區經濟秩序主導權。由於美國在最後時刻退出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從而導致TPP夭折,目前美國重返TPP可能性不大。同時,在已簽署CPTPP的情況下,原有成員國也沒有足夠動力重新加入TPP,且成員國國內重新審批TPP也要耗費大量政治資本。此外,美國也缺乏興趣直接加入CPTPP,畢竟以「後來者」身份加入CPTPP將使美國喪失制定貿易投資規則的主導權。因此,最有可能的方式是美國重新主導CPTPP談判。

考慮到美國已在TPP框架下與成員國就協議條款達成一致,重新談判CPTPP只需在美國貿易政策新變化(尤其是關稅戰)、勞工權益保障等幾個領域進行部分修正,因此談判難度 相對較小。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可以通過重新談判CPTPP來提升規則標準,從而阻攔中國加入CPTPP或增加中國加入CPTPP的難度,最終以CPTPP 來與RCEP競爭地區經濟秩序主導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月30日公布2020年度《各國人權報告》(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Reuters)

第三,美國將加速實施《湄公河下游倡議》,在湄公河「阻擊」中國影響力擴張。目前,美國已通過實施《湄公河下遊倡議》以及召開「湄公河下游倡議」部長級會議、「日本—美國湄公河電力夥伴關係」以及成為「伊洛瓦底江—昭披耶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發展夥伴等多種方式,逐步強化與柬埔寨、老撾、泰國和越南等湄公河流域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糧 食和供水安全、教育、健康、能源和婦女自主權等領域的合作。

拜登上台後會充實這些多邊合作機制的合作內容和援助力度,並提升其機制化程度,使之充分發揮削弱中國影響力的作用。此外,美國將以緬甸政局突變為契機,通過外交施壓和輿論炒作等方式啟動緬社會反華情緒,在湄公河地區製造強大的反華社會輿論,干擾「一帶一路」在湄公河流域的實施,離間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的關係。

第四,美國將致力於恢復並鞏固東南亞盟友/夥伴關係網絡。

一是優先恢復美菲盟友關係,離間菲中關係。美國將通過深化防務合作優先恢復美菲傳統盟友關係,同時加大對菲國內親美力量的扶持力度,增加其對杜特爾特政府的反對壓力,尤其是 集中火力批評杜特爾特在南海問題和中菲關係上的「親華」立場,引導菲社會反華輿論,協助親美勢力在杜特爾特卸任後掌權,扭轉中菲關係積極向好發展趨勢。

二是繼續發展對越關係, 進一步發揮越南在南海問題、東盟-美國關係、湄公河-美國關係以及對華競爭中的帶頭作用。美國將主要從提升海上武器裝備水準、提高海上巡邏執法能力、強化海上軍事交流三方面增強越海戰能力,強化美越海上安全合作,提升越在南海對抗中國的軍事實力。同時,美將支持越南提出南海仲裁案,並聯合越南製造國際反華輿論,削弱中國對南海局勢的塑造和掌控能力。美也有可能慫恿越南在東盟內部為《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以及中國加入CPTPP製造障礙,干擾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合作。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阿拉斯加出席中美會談。(Reuters)

美「重返」東南亞對中國的多重影響

拜登政府的東南亞政策將延續特朗普時期的「中國元素」特徵,旨在遏制中國崛起。然而,與特朗普「單槍匹馬」和逼盟友「選邊站」不同,拜登將通過多邊主義戰略和雙邊盟友夥伴關係網絡來合力對付中國,從而給中國造成更為複雜的多重影響。

在經濟上,拜登政府將有可能通過重新談判CPTPP來給中國加入CPTPP製造困難。中國應提前做好談判準備和應對預案,以便最終順利加入CPTPP。在政治上,拜登政府將借助東盟地區論壇、湄公河下游合作倡議等多邊機制來重新「奪回」話語權,削弱中國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美將致力於在杜特爾特卸任後翻轉菲中親密關係,扶持越南與中國對抗,給中國周邊外交製造更大挑戰。鑒此,中國應借助疫情外交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完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 穩定中菲、中越關係,不給美國可趁之機。

在軍事上,拜登政府不僅會推進「印太戰略」擠壓中國的戰略拓展空間,還會重點強化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海上軍事合作,增強其與中國在南海博弈的軍事實力,從而有可能造成南海局勢動盪。中國宜支持東盟「印太展望」,實現「一帶一路」與「印太展望」的有機融合,推動《南海行為各方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務實合作和《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談判,以海上合作和海上規則穩住南海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