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與正強烈譴責美韓軍演 重啓美朝對話需中國加入|專家有話說

撰文:許嘉蕾
出版:更新:

3月22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互致口信,強調朝中關係為世所羨慕。與此同時,朝方也向美韓兩國發出強硬信號。金正恩胞妹、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出於什麼目的譴責美韓聯合軍演?美韓兩國又該如何應對?

3月15日,金與正在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及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訪問韓國的前一天通過《勞動新聞》發表了強烈譴責美韓軍演的講話。金與正在講話中就韓國政府縮小美韓軍演規模一事譴責稱,韓方似乎希望朝方做出「靈活判斷」和「理解」,而這一舉動「不得不說是幼稚、厚顏無恥、愚蠢的伎倆」。金與正還指出,韓國政府再次在全民族面前選擇了「戰爭的3月」「危機的3月」,而非「温暖的3月」。

美韓聯合軍演自3月8日起就已經開始舉行,在距離結束還有兩天之際,金與正的講話才「姍姍而來」,主要是針對3月17日舉行的美韓外長會談、國防部長會談及18日舉行的美韓「2+2」會議。金與正同時警告拜登(Joe Biden)政府稱,「如果今後4年想睡個安穩覺,那麼最好不要從一開始就製造讓人睡不好覺的事端」。金與正的這次講話是朝鮮首次正式表明對拜登政府的立場,因此備受關注。

從金與正在講話中提到「戰爭的3月」「危機的3月」這點來看,朝鮮在美韓「2+2」會談結束前譴責美韓軍演,說明其極有可能正在進行新型武器測試或導彈發射試驗,這一點也在金正恩於2021年1月舉行勞動黨八大時提到過。因此,金與正意在警告美國,若美國對此做出過度反應,朝美間的緊張局勢將進一步升級。

金與正在譴責美韓聯合軍演的同時,還提到了整頓朝韓對話機構「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廢除金剛山國際旅遊局等朝韓交流合作相關機構甚至廢除朝韓軍事領域協議的可能性。金與正表示,「進入任期末尾的韓國政府,前景將會非常痛苦不安」。但朝方對積極參與朝韓對話的韓國政府採取敵對行動,反而會進一步惡化國際社會對朝輿論,促使美韓同盟得到加強,起到反作用。

金與正在講話中表明拒絕與文在寅政府對話,這是因為朝方判斷,只要和中國合作,就能實現經濟復甦與發展。因此,文在寅政府要做的不是繼續執着於重啓朝方一直拒絕的朝韓對話,而是要通過與中國的戰略合作,把朝鮮拉回談判桌。

為得到中方的積極協作,應在有美國、中國、朝鮮、韓國參與的四方實務會談及首腦會談上正式討論朝鮮無核化及相應措施問題。儘管朝鮮可以拒絕美國的提議,但考慮到經濟的復甦與發展迫切需要與中國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朝方很難拒絕由中方發起的會談提議。若能成功舉行朝核四方會談,將全面討論朝鮮無核化及構建朝鮮半島和平體制、緩和對朝制裁、中止美韓軍演、美朝關係正常化、朝鮮人權問題等有關國家關心的問題,美朝雙邊會談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朝鮮錄播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細節,金與正位置顯眼:

+16

有必要舉行朝核四方會談的第二個理由是,朝核不僅僅是美朝之間的問題,更與韓國、中國的安保有直接關聯。朝核不僅挑戰了美國核不擴散體系,也是韓國安保面臨的最大威脅。由於朝鮮不斷提高核及導彈能力,韓國部署了薩德系統,也就是說,朝核促使美國加強其在朝鮮半島的軍事能力,也對中國的安保產生負面影響。

有必要舉行朝核四方會談的第三個理由是,朝鮮之間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敵對意識。對於朝方的核協商意志,美方表示強烈不信任;而對於美方對朝鮮的敵對政策,朝方也持有深刻懷疑。在這種情況下,美朝很難重啓雙邊談判,即便雙方舉行會談並達成協議,在履行協議的過程中也將障礙重重。因此,韓國和中國有必要參與協商,並提出能夠消除美朝雙方擔憂的折中方案或對策。在驗證及廢棄朝鮮核設施的過程中,中國也應參與其中,這有助於棄核更順利地推進。

金與正的講話再次表明,若朝韓不能就美韓聯合軍演達成任何協議,朝韓對話將很難重啓。因此,韓國政府有必要先同美方緊密協商,在滿足何種條件,即達到無核化的哪個階段時可以暫時或全面中止美韓聯合軍演。對於被朝方視為嚴重威脅的美韓聯合軍演,韓國政府若不制定明確的政策,一味談論不知與美韓聯合軍演有何關聯的「終戰宣言」,顯然是答非所問。朝鮮會認為韓國無法完全理解其立場,一再忽視其要求,最終導致朝鮮對韓態度更加強硬。因此,韓國政府應迅速梳理並表明美韓對朝方要求事項的共同立場。

金與正的職務雖然從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部長降為副部長,但從她的講話被刊登在《勞動新聞》第二版面和講話中提到的朝方行動來看,她的地位沒有絲毫變化。可以看出,金與正將繼續全權負責朝鮮對韓及對美事務。美朝雙方當前都對召開首腦會談持否定態度,在實務會談中討論朝鮮安保的核心,即放棄核武存在明顯侷限。為促使美朝對話取得進展,有必要考慮推進美朝「二號人物」,即金與正和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之間的高層會談。

原標題:《金與正講話譴責美韓聯合軍演及美韓如何應對》
作者:美國華盛頓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亞洲項目研究員、世宗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鄭成長
譯者:許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