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解放日」:不要怕,只要信?

美東時間4月2日下午4時,特朗普(Donald Trump)將會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其新一輪的關稅政策,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所謂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理論上將會向全球所有國家徵收它們向美國商品徵收的同等關稅,但詳情未明。
除此之外,特朗普對於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大部份進品商品的關稅豁免也將到期,很可能不會再有押後。
同時,針對全世界汽車及汽車零件進口的25%關稅--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的汽車暫時獲得豁免,直至美國政府能夠分離出它們的非美國製造部份進行針對性徵稅為止--以至針對從委內瑞拉進口石油的國家所來對美輸出商品的25%「次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預計也將會在同一天實施。
特朗普把4月2日稱為「解放日」,認為新增的關稅將能為美國庫房帶來大量收入,同時吸引製造業投資美國。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真正落實的關稅有針對中國所有商品的兩次10%額外關稅、25%鋼鋁關稅,以及3月4日實施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5%關稅--其後兩天,特朗普分別向兩國的汽車進口和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商品提供了一個月的豁免。這已經將美國的有效平均關稅稅率由大約2.5%的水平推高至大約8%--這是1940年代以來未見的水平。
根據耶魯大學The Budget Lab的估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即使在扣除了替代受關稅影響產品的效應之後,依然有可能將美國的有效平均關稅稅率推高至29.5%的水平。這是125年來也沒有見過的數字。
對於特朗普「解放日」一詞,人們已經開始笑稱這是把金錢從美國人手上解放出來的那一天。根據英國阿斯頓(Aston)大學商學院的研究,如果特朗普對全球國家徵收25%關稅,而這些國家又對美國施以同等報復性關稅的話,美國物價長遠將會比原來高5.5%。
「解放日」的重頭戲,當然就是「對等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3月31日已經發布了長達397頁有關全球美國貿易夥伴的貿易政策匯整,詳細分析14種貿易壁壘,包括關稅、技術壁壘、衛生檢疫要求、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障、服務壁壘、電子商貿壁壘、投資壁壘、補貼、反競爭行動、國有企業、勞工要求、環境要求等。
看起來,特朗普真的是要向全球開打貿易戰。問題只在貿易戰的細節。
各界,包括特朗普政府內部,對於「對等關稅」的細節都有不同解讀。(1)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曾主張只打對美國出超最多的「骯髒15國」(Dirty 15);(2)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為此徵詢公眾意見時則稱應集中G20國家;(3)特朗普政府內部曾討論過將全球國家分成三個關稅階梯,以方便處理;(4)特朗普自己則稱「對等關稅」會比「對等更為寬容」,後來有白宮官員解讀稱這是指不會用關稅報復非關稅貿易壁壘;(5)到「解放日」臨近,亦有報道指,由於字面意義的對等關稅會製造出極多稅項分類,白宮正在考慮回到特朗普競選期間承諾的全球一刀切10至20%關稅,以簡化執行程序。
雖然不同媒體的報道都顯示,在「解放日」即將來臨之前,白宮官員依然在把握最後一分鐘訂出關稅的細節,都忙着「臨急抱佛腳」,特朗普就聲稱他很早就做好了決定。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亦充滿信心的表明這次不會有豁免、關稅在宣布後會即時落實。
到底實情如何,我們很快就知道。
對於明顯損人不利己的特朗普2.0關稅戰,過去幾個月來,各界都盡力試圖進行理性解讀。來來去去,其實也離不開「增加政府收入」「吸引製造業回流」「作為談判籌碼」三種可能,而這三種可能只能三選一,不能漁與熊掌全得。然而,特朗普卻是三者都想要。
例如,特朗普的首席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3月30日就聲稱關稅政策未來10年將會為美國帶來6萬億美元的收入,「關稅就是(對美國人)減稅」。這是「增加政府收入」的一套。
但特朗普自己就多次表明關稅是為了讓製造業回流。在其3月初的國會演說中,他聲言,「我們只是想保護我們的企業和人民。他們會來的,因為如果他們在美國建廠,就不必支付關稅。」最近,他又說他不擔心外國汽車會加價,因為這只會讓人買美國製造的汽車。這是「吸引製造業回流」的一套。
至於作為「談判籌碼」,特朗普就公開表明願意削減對華關稅換取中國同意出售TikTok,而邊境移民和毒品問題則是特朗普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關稅的理由。這是「作為談判籌碼」的一套。
由於三個目標互相矛盾,人們解讀了好幾個月對於特朗普的關稅戰也解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而在這幾個月期間,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更讓世界各國互相抱團。中日韓最近就同意合作應對美國關稅;被視為歐洲親美代表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主張要同中國改善貿易關係,強硬回擊特朗普關稅;加拿大新總理卡尼(Mark Carney)打正旗號對抗特朗普……如今還未報復美國關稅政策的英國和墨西哥等傳統盟友未來大概也不得不走上對美強硬的路線。
無論從美國經濟、關稅政策目標,還是全球政治,大家都看不到特朗普的關稅戰對美國有什麼好處。
這種不理性所反映出來的似乎是一種「不要怕,只要信」的宗教熱情。特朗普真的相信關稅像魔法般是一切問題的解方。在他的國會演說中,他就說過,關稅「是為了保護我們國家的精神」「為了讓美國再次富裕,讓美國再次偉大」,就算就「一點波折」,美國人也「可以接受」--如果遇上波折、遇上千萬人的罵聲就放棄,那還算是有堅實的信仰嗎?
4月2日的「解放日」對於特朗普而言,其實是一種信仰的實踐,任何理性分析只是一種「合理化」的說詞,並不是特朗普行動的理由。極端的信仰要實踐起來,在歷史上為人們帶來過不少災難,特朗普的關稅戰也許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歷史重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