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美國六代機 中國六代機何止是搶跑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佈,選定波音公司(Boeing)來生產「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也就是第六代戰機,並將其命名為F-47。並稱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先進、性能最強、殺傷力最強的飛機」。 但在看到主承包商波音公司和F-47的概念圖後,網絡上充斥着「美國空軍要完蛋」的言論。為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發布的F-47概念圖直接讓很多人破防了,F-47採用了鴨翼佈局!要知道,多年以來部分西方人士一直質疑中國五代機殲-20戰鬥機的隱形能力,主要就是殲-20採用了全動鴨翼佈局。更早年間,在俄羅斯蘇-35戰鬥機、歐洲「颱風」戰鬥機、法國「陣風」戰鬥機紛紛採用鴨翼佈局時,美國空軍曾有這樣的嘲諷:「鴨翼最好的位置是在敵機身上」。結果多年後美國空軍終於迎來第六代戰機,然後被自己嘲諷了?
當然,就事論事,鴨翼佈局對於戰鬥機隱形能力肯定是有影響的,只是並沒有美國空軍之前宣傳的那麼大。2022年美國時任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Kenneth Wilsbach)提到殲-20與美國F-35隱形戰鬥機的「近距離遭遇」時,就承認殲-20與空警-500預警機的組合構成了強大威脅,變相承認了美軍並不具備遠距離掌握殲-20動向的能力。
但目前對於六代機的構想中都公認的是,六代機必須具備比五代機更強的全向隱形能力。因此中國問世的兩種六代機都放棄了鴨翼佈局,甚至選擇了操控難度更大的無尾翼設計,以從基礎外形輪廓上就儘量減少雷達反射面。美國洛歇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的六代機概念圖也選擇了同樣的設計思路。而如今公布的概念圖採用了明顯的鴨翼佈局,這讓輿論憤憤不平。
有軍事專家分析,六代機的重要發展趨勢是取消垂尾,採用超音速飛翼佈局來提升隱形性能。波音取消垂尾又加上鴨翼,說明在新控制技術上研究可能不夠,側面反映出波音在第六代戰鬥機技術上的積累不足。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第六代機交給波音公司?這讓大家難免擔心。要知道波音現在的狀況簡直是一團糟。民用飛機方面,波音737 MAX客機兩次墜毀,這對波音的名聲打擊太大了,外界對它的生產和管理能力那是狠狠質疑。軍用飛機領域,T-7A「紅鷹」教練機、KC-46A「飛馬座」空中加油機,還有「空軍一號」總統專機這些項目,不是質量出問題,就是進度嚴重滯後。
航天領域,波音砸了大錢的「星際客機」飛船也是狀況不斷,進度拖後腿、成本超支,故障一個接一個。去年還因為在軌故障解決不了,兩名美國宇航員被困太空長達9個月。就波音這「全面潰敗」的樣子,按計劃推進六代機項目真得打個大大的問號。NGAD項目啟動以來,美國三大軍工巨頭——諾格公司(Northrop Grumman)、洛歇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都參與了競標,從能力上看,波音公司是最差的,這是事實。
根據特朗普的說法,在其任內將「建造並升空」一支F-47機隊,也就是說,波音公司必須在2029年之前完成F-47的研製。這真的可能嗎?看看波音公司最近在成熟的F-15戰鬥機基礎上研製的改進型F-15EX戰鬥機,4年才交付了8架……
第三,就是錢的問題。美國空軍在去年5月宣佈暫停「次世代空中優勢」(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 NGAD)項目,就是因為成本一路飛漲,預估F - 47單價差不多是F-35的3倍,高達3億美元,堪稱「史上最貴戰鬥機」。光工程和製造開發合同就超200億美元,整個項目總價值更是高達數千億美元。
NGAD項目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採用的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過於昂貴,想要大幅度降低成本,就只能改用常規航空發動機。再加上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的研製進度遠遠落後於預期,也不太可能趕得上NGAD項目的進度。之後如果F-47想降低採購成本,大概率得放棄先進發動機,但這麼一來,F-47的性能肯定得大打折扣。
第四個問題是供應鏈。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像六代機這麼複雜的項目,對零配件的質量和數量要求都更高,可美國現有的供應鏈根本滿足不了。就拿F-35來說,大部分配件都得從外面採購,有些甚至還得從中國進口。現在中國出台了各種限制措施,美國製造商獲取高質量配件的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稀土和稀有金屬這些尖端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中國也不賣了,這對美國六代機項目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得不說,以F-47現在的燒錢速度,也還不一定能造出達到預期的戰機,波音的實力和項目的不確定性擺在這兒呢。近年來美國新武器研製的進度拖延、成本超支、性能難以滿足預期等問題已經成為常態——不管是「星座」級護衛艦、「哨兵」洲際導彈、「福特」級航母、「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全都一樣。
相比美國的高調造勢,中國六代機研發呈現 「低調快跑」 態勢。自 2024 年底兩款原型機試飛以來,殲- 36的二次試飛被觀察到收起起落架、提升飛行速度,顯示其技術驗證已進入關鍵階段。專家指出,中國六代機採用 「漸進式突破」 路徑:從殲- 20的隱身技術積累,到殲- 36的全向矢量推進與等離子隱身技術,再到智能蒙皮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系統,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鏈條。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六代機的成本控制能力遠超預期。據估算,其單機造價或僅為F-47的三分之一,這得益於超材料隱身技術的突破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此外,南北兩大航空集團同步推進六代機研發,形成良性競爭格局,進一步加速了技術迭代。
美國 F-47還有一堆的不確定性,能否在特朗普「建造並升空」一支F-47機隊,還真的是不得而知。外界對中國六代機各種的質疑不斷,但兩款原型機的試飛用事實證明「務實研發」的 穩步推進。六代機的研發,在中美之間必然是一場較量。
這場競爭不僅是武器性能的比拼,更是國家治理能力、工業體系效率與戰略定力的綜合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