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發起337調查 拜登延續貿易戰?
2021年1月26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批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針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北京反對美方「濫用權利,打壓正常商業競爭的霸凌行為」。這是拜登當局首次因「霸凌行為」遭遇中方抗議。
1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對特定電連接器和保持架組件及其產品(Certain Cellular Signal Boosters, Repeaters, Bi-Directional Amplifiers,And Components Thereof)發起337調查。該調查由美國安費諾(Ampheol)公司於2020年12月18日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ITC提出申請,指控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上述產品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佈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涉案公司為立迅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東莞立迅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不可否認,拜登當局剛剛上任一周,USITC發起的也只是針對個別產業相關產品的專利、設計和版權,讓大部分應訴企業交付專利費,以「和解方式」結案的「337調查」。它不同與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就干涉當事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發起的「301調查」。
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戰風波在拜登的時代仍存隱患:
此外,「337調查」也是和反傾銷、反補貼一樣的美國常規貿易救濟措施,它與牽涉當事國立法的「301調查」這種非常規貿易救濟措施也有差異。但就保護知識產權這一具體訴求來說,特朗普與拜登可能區別不大,美國在這一點上呈現了延續性。
特朗普及其幕僚認為,中國的法規、政策和行為「可能損害美國的知識產權、創新或者技術發展」,稱中方通過「強制性的技術轉讓要求」,提出「歧視性的技術許可要求」,進而以「策略性的海外投資併購」等手段「不正當獲取商業秘密」。
拜登也在2020年12月2日接受採訪時吐露了類似意向。他表示要遏制中國「竊取知識產權、企業傾銷產品、向企業提供非法補貼,以及迫使美國企業向中國企業轉讓技術」等行為。
隨着兩人先後咬定中國「竊取知識產權」,拜登當局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繼承前政府政策,形成「連貫的戰略」將成為較大概率的事件。
當然,相對於交替使用極限施壓和貿易霸凌,試圖藉此勒索的特朗普當局,拜登團隊可能要圓滑許多。
在拜登的幕僚中,希望中美妥協、各退一步的政界、財經界人士不在少數。以坎貝爾(Kurt M. Campbell)為首的新一批美國政要還在1月4日指出,拜登治下的美國需要醖釀一種「競爭與和平共存」的對華環境。華盛頓亦會一改此前擠壓中國生存空間的做法,轉向「勒索買路錢」。
美國對華為公司痛下殺手,也與它在近年來不止一次贏得337調查有關
遺憾的是,中美之間的經濟問題終究不以高層態度為轉移。環顧中美近年來的337調查內容,以往美國非實體企業以專利問題指控中國企業或中國巨頭的局面正在逐漸消失。美國產業巨頭針對中國企業展開「同業競爭」的局面已成為337調查的主要申請主體。
在2019年時,中國TCL公司曾與美國半導體巨頭,世界第三大半導體企業格芯 (Global Foundries)公司就半導體技術專利達成了和解,可這一和解是以雙方專利的「交互授權」為代價的。
到2021年,發起調查的美國企業甚至直接請求「排除令和禁止令」,想把中國企業罰出場外。因此,即便拜登當局在國際分工、價值觀等問題上都容忍中國,希望淡化此前的激烈鬥爭,但這種妥協終究存在隱患,中國的發展亦不會因勒索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