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上半場」抗疫各國乏力 G20視像峰會態度積極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周四(3月26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跟不少世界各地困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的普羅大眾一樣,透過視像會議「工作」,舉行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峰會。他們承諾將「不惜一切」(whatever it takes),盡力「克服疫情大流行」與「減少疫情對經濟與社會的損害」。不過,在各國領袖忙於各自國內抗疫之際,這個代表全球經濟產值近80%的國際合作架構暫時只能發揮其團結全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的象徵性功能。

新冠疫情橫行全球,經濟衰退壓力幾乎前所未見,各國領袖與國際組織的頭面人物為求挽回民眾信心,都極其努力地嘗試重演2012年時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成功讓歐元區暫時避過解體危機的那一句「不惜一切」。太多的空頭支票使得這一句話的價值愈來愈低。不過,德拉吉的接班人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早前未有表明要「不惜一切」救市,因而引起歐洲債市「大地震」-從這一角度來看,有「不惜一切」的表態總比沒有好。而G20在其共同聲明中兩度提及「不惜一切」,當然是錦上添花。

各國摩擦稍緩和

正如G20各國領袖所言,應付新冠疫情,需要一個「團結、透明、積極、有協調、大規模且基於科學的全球性回應」。可是,也正如G20的聲明所示,其實目前各國可以共同作為的空間依然不多。

英國首相約翰遜3月27日確診新冠病毒肺炎,圖為26日他參加G20視頻會議。(路透社)

國際衞生合作的框架長年只在於世界衞生組織(WHO)。然而,面對各國政治體制、文化、醫療制度、生產能力各異,世衞連提出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詳細抗疫指引也難成事,遑論協調各國資源去解決每一個各自不同的抗疫難點。專營國際醫療衞生政策的世衞尚且如此,更何況原本宗旨在於世界性金融、經濟管治的G20?因此,在抗疫的直接合作上,各國除了表明會互相協助、交換訊息外,最明顯的動作只在重申對世衞在資源上的支持。

在守護全球經濟的層面,G20領袖宣稱將會為世界經濟注入超過五萬億美元,並會「繼續進行果斷且大規模的財政支持」。上周五(3月27日),單是美國一國便已通過了超過兩萬億美元的救市政策,而德國上周三(3月25日)也一口氣打破了其「黑零」(black zero)的財政平衡原則,承諾花費總額可高達7,500億歐元、針對僱員與企業的救市措施。加上其他國家動軌百千億美元計的「水龍頭」,這「五萬億美元」絕非空話,且也難得落實得這般迅速。然而,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經濟壓力,只怕五萬億之巨也僅是杯水車薪。

而且,面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加其借款能力一倍以助各國抗疫的要求,G20領袖的聲明卻只說會與IMF合作,並煞有介事地點明這種合作要在IMF等國際組織「現有的授權框架」下進行,似乎暫時無意進一步透過類似的國際架構以不同往常的方式支援各國。在各國忙於各掃門前雪的當下,進一步的實質跨國合作,依舊是難以期許的。

法國總統馬克龍參加G20特別視頻峰會。(AP)

值得肯定的是,在G20領袖開會之後,各國因新冠疫情問題而產生的既有磨擦明顯地減弱了一些。早前未經通報或諮詢就單方面對歐盟封關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G20會議後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rcon)再通電話。馬克龍指雙方有了「很好的討論」,表示兩國正在為對抗疫情的新招數作準備。

另一方面,因疫情相關言論針鋒相對而轉差的中美關係,也因為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周五進行的另一場通話而緩和下來。習近平表示,中美應該團結抗疫,中方願繼續毫無保留地同美方分享信息和經驗;特朗普也沒有再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並讚揚「中國經歷了很多,對病毒發展出深刻的理解」,又稱中美正緊密合作,表示對中國「非常尊重」。

點出問題的癥結

雖然各國領袖未宣布進一步的實際合作,但他們點出了此次疫情橫行所帶出來的的問題癥結:全球對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困難,以及新冠肺炎所帶來的經濟打擊,其實是二為一、一為二的國際貨易問題。

習近平在北京參加G20特別視頻峰會。(AP)

G20領袖表明將努力保證「關鍵醫療用品的流通」、「關鍵農產品、商品與服務的跨境運輸」,以及解決「全球供應鏈斷裂」的問題。這當然是良好願望,然而在新冠疫情的危機當中,各國暫時也只能摸着石頭過河,難以有系統地調整這些問題背後的全球貿易架構。不過,當G20能夠如此明確點出問題所在,我們離問題的解決當然又近了一步。

在歐美各國面對醫療物資短缺的困難之際,醫療設備和藥物的國內生產能力成為關鍵議題。除歐美各國都在極力爭取從中國進口諸如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外,不少國家政府也陸續驚覺自身醫療產能極低、過度依賴外國進口,例如美國有超過90%的抗生素、維他命C、布洛芬消炎藥等來自中國,而且這還未算上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包含中國製成分的藥物。

中國此刻的疫情似已受控,並能向外國輸出醫療物資。可是,在韓國、德國、印度、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因新冠疫情而禁止部份醫療產品出口之際,如果醫療產品的生產與貿易繼續由資本和市場規則主導,各國繼續欠缺政策主導及產業規劃,那諸如疫情乃至其他公共衞生危機襲來時,恐怕還將重蹈覆轍。

另一方面,在全球供應鏈斷裂的問題上,解方亦是同一路向。在全球化驅使各國發揮其比較優勢的趨向下,諸如汽車、電子產品等複雜製品的供應鏈已成為了環環緊扣、缺一不可的繁瑣結構。在「及時制度」(just-in-time)的生產模式之下,供應鏈暢順運行已是全球經濟的關鍵,一環出錯則全鏈停擺-換句話說,這正是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問題。

🔻更多領袖在各地參與G20視像峰會的照片🔻

這顯然不是逐利的資本能輕易解決的問題,畢竟這一套神秘的供應鏈之所以如此神秘,正因為它是各個只為自利出發的個別行動集合造成的結果。在各國重回「前全球化」時代已不再可能的今天,這也只能靠國與國之間某種程度的協調去解決。以全球經濟管治為主打的G20,在此等問題的解決上,必然有其重要角色。只不過,此等結構性問題,還需待疫情稍減之後才能真正獲得處理。

趁峰會稍作喘息

目前,G20國家除了自身的抗疫之外,也特別關注發展中國家的狀況-特別是非洲國家與小島國家-以及難民或被迫遷徙的人口。發展中國家的醫療系統和經濟實力未必有能力應對新冠疫情,當然是國際的關注重心。然而,在更為功利的層面上,發展中國家若遲遲未能壓制疫情,將會成為全球防疫的隱患,畢竟在全球化的年代,我們已經沒有、也不能有滴水不漏的邊界。

同時,如果G20能夠有效推動支援發展中國家與難民抗疫的國際合作的話,這也許會成為國際社會日後進一步統合醫療衞生政策的藍本。正如一些陸路交通不便的非洲國家率先以無人機向病人輸送藥物一般-最先進的解決方法,並不一定出現在最先進的地方。

人們對這次G20視像峰會的期待一直甚低,一大原因在於視像峰會迫使各國領袖在所有人眾目睽睽之下討論,失去了部份領袖也許巧妙地在走廊或廁所碰上而私下計議的機會。這也許是這次峰會並未能為世界帶來實質政策改變的其中一個原因。不過,一眾領袖像你我一般,透過一個頗為擠擁的螢光幕遠距離溝通,也見證了在自然的法則之下,你、我、特朗普、習近平,以至於你可能最討厭的世界政治人物,其實也是生而平等的。也許,這也是此前互相頗為不滿的領袖,在此次視像峰會的特殊經驗之後,願意向對方釋出善意的原因。

新型肺炎:世衛指,G20成員國應增加生產防疫裝備,為醫護人員提供保障。(Reuters)

這一場G20視象峰會既是積極的,又是乏力的。積極在於人們終於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明白到風雨同舟的客觀現況。乏力則在於即便認識到跨國統籌疫情、財政措施及宏觀經濟政策改革的必要,目前也只能忙於「救火」。

從這個維度來看,此次G20特別峰會或許只是各國經歷抗疫「上半場」之後稍作喘息的間隙,跨國協作也要待各國至少熬過疫情肆虐之後,才能有餘力在「下半場」發力。

值此時,也希望這場G20特別峰會的符號性意義,能在未來數月的抗疫關鍵期內,成為美國哲學家希爾勒(John Searle)口中「世界配合思想」的關係,促成國際管治的正面結構性變革,讓人對11月的正式年度G20峰會有更高的期待。

上文刊登於第20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30日)《「上半場」抗疫各國乏力 G20視像峰會態度積極》。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