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的轉向】中緬命運共同體的標桿意義
時隔19年,中國國家主席首次於1月17日和18日訪問緬甸。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在接待期間表示,「中國的支持不是出於私利,而是為了捍衛公平正義」,「希望中方繼續在國際場合為緬甸等中小國家主持公道」,「希望中國能夠更多同緬甸等發展中國家分享治國理政經驗」,「感謝中方在若開邦等問題上給予的理解和支持」,「讚賞中方為緬甸國內和平進程發揮的建設性作用」……緬甸此次宣布與中國建立命運共同體,此前中國周邊明確決定要和中國構建立共同體的只有老撾,這是緬甸打算與中國全面對接國家發展路線,是緬甸對中國的全面認可。
回望數年前,昂山素姬在西方世界一面倒的歡呼聲中以「民主女神」之姿上台,兜兜轉轉數年後,卻飽受西方世界批評,乃至尋求由中國主持公道,這樣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緬甸對華姿態的大轉變,是否經得起考驗?《香港01》將用五篇文章對以上話題予以評述,此為第五篇。
【昂山素姬的轉向】系列
第四篇:緬甸在大國間漁利的長期性並未改變
第五篇:中緬命運共同體的標杆意義
對進入2020年1月下旬的內比都及仰光等地來說,「中國」不僅僅代表席捲全球的武漢肺炎這一壞消息,也代表更多好消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月17日至18日訪問期間,承諾在未來三年內提供40億元人民幣(約合5.8億美元)的援助,以支持緬甸的發展。這讓從敏昂萊到昂山素姬的緬甸高層各界人士都感受到了北京口中的「命運共同體」並非說說而已。
習近平此次新年首訪,整體上是四平八穩,沒有過多新聞爆點的。但北京還是借「命運共同體」這個字眼,讓本次出訪的意義顯得特別起來。
在中方強調「雙方要以中緬建交70周年為契機,攜手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開啟中緬關係新時代」後,外界基本可以發現,緬甸已經成為中國周邊繼老撾之後又一個具備「命運共同體」身份的國家。而中緬關係的日後進展,更將成為北京日後正式輸出命運共同體這一機制的標杆。而這一標杆意義在中國周邊的國家中更將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中緬之間的歷史糾葛
從歷史的維度來看,無論是緬甸政府和還是緬甸軍方,他們對中國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忌憚。這是北京可以緩解,卻難以根除的結構性矛盾。而這種對大國的警惕,更在中國周邊,尤其是中南半島國家間展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中國元明清三朝的對緬戰爭,讓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對中國長期保持猜忌。元世祖的「元緬戰爭」消滅了緬甸蒲甘王朝;1583年到1606年間的「明緬戰爭」也給緬甸東圩王朝造成了巨大損失;發生在1765年到1769年的「清緬戰爭」還打斷了當時緬甸貢榜王朝試圖滅亡暹羅,稱霸中南半島的進程。
在緬甸重新獨立並確立緬族的民族意識的幾十年間,中國在其歷史上扮演的負面角色無疑是不容忽視的。
第二,緬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渥。因此進入19世紀以來,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一直在此進行瓜分與殖民。譬如英國在三次英緬戰爭期間,不僅奪取了柚木產地,還割去了阿薩姆等富庶地區,同時還將孟加拉人遷徙到若開地區(亦稱阿拉干),製造了羅興亞人問題。
考慮到中國資本甫一進入緬甸也把目光聚焦在木材、水電、寶石、稀土等重要資源上。歷經侵略的緬甸,對中國存有戒心是理所當然的。
第三,中國在1960-1970年代「輸出革命」的政策,造成了今天緬北民地武的割據。當時的中國政府通過「國際支左」的方式,一手扶植起了緬北緬共遊擊隊沿中緬邊境縱深的根據地。
雖然這一根據地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因政策改為「三和一少」後自然瓦解,但佤邦、小勐臘(第四特區)等地仍然與北京存在着密切的聯繫。這也是中緬之間的另一個難以化解的結構性矛盾。
現代緬甸信任中國的理由
當然,歷史終究是歷史,現代緬甸所追求的還是眼下的發展,而北京亦向內比都展示出一系列利好條件。的確,緬甸的對華態度有過抗拒和試探,這其中最突出的莫過於昂山素姬政權確立之後,此前中緬簽約商定的密松大壩工程就因政治波動擱淺至今。
但緬甸政府在2017年後的「羅興亞人」等問題上的遭遇,還是讓他們發現中國的真正價值。由於昂山素姬沒有像西方期待的那樣譴責政府軍的鎮壓行動,她的「民主女神」形象也在一夜之間被褫奪,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多個頭銜也被撤銷。美歐還對緬甸軍方、政要展開密集制裁。
相比西方國家只關心目標國是否滿足自己的價值觀,而非對象國家的發展,北京的思索邏輯則是以促進緬甸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方式,維繫周邊地區穩定。這對緬甸政府而言也就極有意義。
從2017年至今,緬甸已然被中國視作「一帶一路」的重要標桿。北起中國雲南,經中緬邊境南下到曼德勒,然後分別向東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經濟特區的人字形「中緬經濟走廊」正逐漸成形,北京的重心轉移也變得日益明晰。這對於在西方壓力下繼續發展的緬甸當局來說是有益無害的。
其次,北京在緬甸在推進若開邦和平、穩定和發展等問題上也給了內比都當局決定性的支持。相對於西方國家指責、制裁的態度,中國反而衝在最前面,這讓內比都也認識到了北京外交政策與自身訴求的契合性。
再次,北京還在緬甸的國內和平進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比起2015年前多次撮合和談未果的局面,中國已經在2016年和2017年的兩次「21世紀彬龍大會」期間派出特使,將緬北多家勢力帶上談判桌。到2018年12月,中國還撮合緬北地區僅剩的幾支繼續對抗內比都中央的武裝力量與當局談和。
於是,在實際情況之下,緬甸內閣資政昂山素姬承認「中國的支持不是出於私利,而是為了捍衛公平正義」。北京就因此有了在緬甸進一步展示「命運共同體」這種更加積極和富有建設性的國際立場的空間。
畢竟,中國元首主動訪問緬甸,同緬甸共建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希望周邊穩定,周邊富足的最好體現,這也與中國國家利益密切掛鉤。而中緬之間態度的波折,也將影響一大批中國周邊的中、小國家改變對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