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的轉向】這就是習近平迴避馬克龍、拒絕特朗普的原因
時隔19年,中國國家主席首次於1月17日和18日訪問緬甸。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在接待期間表示,「中國的支持不是出於私利,而是為了捍衛公平正義」,「希望中方繼續在國際場合為緬甸等中小國家主持公道」,「希望中國能夠更多同緬甸等發展中國家分享治國理政經驗」,「感謝中方在若開邦等問題上給予的理解和支持」,「讚賞中方為緬甸國內和平進程發揮的建設性作用」……緬甸此次宣布與中國建立命運共同體,此前中國周邊明確決定要和中國構建立共同體的只有老撾,這是緬甸打算與中國全面對接國家發展路線,是緬甸對中國的全面認可。
回望數年前,昂山素姬在西方世界一面倒的歡呼聲中以「民主女神」之姿上台,兜兜轉轉數年後,卻飽受西方世界批評,乃至尋求由中國主持公道,這樣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緬甸對華姿態的大轉變,是否經得起考驗?《香港01》將用六篇文章對以上話題予以評述,此為第一篇。
【昂山素姬的轉向】系列
第四篇:緬甸在大國間漁利的長期性並未改變
第五篇:中緬命運共同體的標杆意義
中東局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美國刺殺伊朗將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緊接着伊朗襲擊美國軍事基地,隨後各界的目光轉向了伊朗承認誤擊烏克蘭客機。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伊朗襲擊一開始就奔赴敘利亞土耳其,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同美英德伊等各國領導人通話,就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奔赴中東,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同法俄領導人通話,一時間各大國躍躍欲試。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方當然關心中國態度幾何。
可是就在中東局勢發酵正酣,中國官方卻於1月10日宣布習近平1月17日至18日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中東局勢正處風口浪尖,中美協議也處於剛簽署的端口,中國卻安排了習近平訪問緬甸的行程。這是為何?
中國不會輕易由領導人對某一地區局勢表態,這是慣例。但在當前的局勢之下,各國領導人無疑會嘗試同習近平聯繫。從中方至今尚未公佈習近平同各方通話談中東局勢的情況來看,中方顯然有意規避了表態,僅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潔篪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負責與外界溝通。
無論是經濟活動還是政治主張,抑或是軍事存在,中國今天在中東的影響力都遠高於以前。但目前中方姿態依舊僅限於積極表態,傳遞中方呼籲,縱然中東穩定直接關乎中國國家利益,但對於中東時局是戰是和,中國並沒有決定性影響。北京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說中國對中東鞭長莫及,不希望過多分散精力,那麼中美貿易戰呢?這絕對是中國全社會都關心的話題。就在習近平出訪緬甸的前兩天,中美貿易協議在美國華府簽署,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親自簽署協議,中方則僅由談判代表兼副總理出席簽字。特朗普多次宣稱邀請習近平出席簽字儀式,但最終習近平還是未往。
1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不只是新年的首訪和春節前的訪問,還是中國國家主席19年來首次訪問緬甸。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什麼拒絕特朗普的習近平,卻接受了中國周邊小國緬甸的訪問邀請?這樣的安排着實出人意料。
習近平1月18日在緬甸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偉倡議,首先要從周邊做起。中緬共同倡導和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互信互幫互助,樹立了國家間交往典範,也為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係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近年來就國際關係提出的核心理念。中緬宣布建立命運共同體,標誌着緬甸成為中國周邊少有的決定與中國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國家。這是緬甸對中國的全面認可。此前明確決定要和中國構建立共同體的,是與中國同屬社會主義的老撾。緬甸高層對華態度有過抗拒、有試探,之後轉變成為現在的極盡親善。中國決定同緬甸共構建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希望周邊國家穩定而富足的最好體現。
中國周邊國家以往大都與美國親近,而當今日中美似乎無可避免地走向競爭乃至對立,周邊國家當然是中國外交的一大重點。中緬關係的進展,也將帶動中國與多個周邊國家雙邊關係的改善。這當然是重要的。
北京最在意的仍然是自己的外交佈局。中美關係的根本性改善,中國在中東的實質性存在,歸根結底還需要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政制不需要領導人在熱點場合拼命表姿態、以博得曝光率,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