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為何不對香港說「所有暴力和挑釁必須停止」?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黎巴嫩的示威風波於10月29日迎來關鍵時刻,這場從17日開始的示威已導致其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即2005年遇刺的前總理哈里里的次子)辭職。

面對黎巴嫩自1958年至今衝突頻仍的局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已發表講話,呼籲有關各方維護和平,避免暴力。各國的表態也大都接近這一立場。

同日晚些時候,美國駐黎巴嫩使館等機構也發表了其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發言,他講到「所有暴力和挑釁行為必須停止」( Any violence or provocative actions must stop)。

不過,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當蓬佩奧指責黎巴嫩的示威引發的暴力和挑釁時,更多人猶記得他對香港時局所作出的評論。

8月2日時,蓬佩奧在曼谷強調香港事態應以「非暴力」方式推進(I hope that the way things proceed in Hong Kong will proceed in a way that is not violent),但他下一句亦強調,任何支持或反對「特定政府」之態度都應得到允許(we hope that everywhere citizens want to voice their views – whether those are in support of a particular government or in opposition to a particular government – they'll be permitted to do so);到8月19日,他更進一步稱示威是追求「解放與自由」,只為要求北京「信守承諾」。

在8月2日至8月19日之間的那段時間裏,香港各集會呈現愈發激進的行為,其相關經驗甚至成為日後西班牙、智利等地騷亂的教科書。蓬佩奧不可能不知道香港在這期間發生了些什麼。到這個時候,蓬佩奧反倒不說「非暴力」,而強調「解放與自由」。

美國政府對待貝魯特和香港示威行動的態度差異,難免不讓人發問,難道這是因為黎巴嫩是美國盟友,而中國則是被視為「真正敵對(truly hostile)」的對手?

蓬佩奧在很多重大問題上的發言已經成為外界判讀美國政策的一大關鍵指標。(視覺中國)

自2006年至今,美國對黎巴嫩的軍事裝備援助已超過20億美元,在2014年時,黎巴嫩更躋身美國對外軍事援助的第五大受援國。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爾(Joseph Votel)將軍亦在兩屆美國政府期間四次訪問黎巴嫩。黎巴嫩與美國雖然政治、經濟往來有限,但兩國軍事聯繫遠超他國。的確,美國不希望刺激以色列,從而有意降級了對黎巴嫩的援助。但他亦希望黎巴嫩能維持當地秩序,確保美方之利益。

因此,當示威在貝魯特和香港發生,美國不同的形容方式,自然也與其上層態度有關:面對香港,蓬佩奧呼籲「解放與自由」;面對黎巴嫩,蓬佩奧強調「所有暴力和挑釁行為必須停止」;面對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蓬佩奧沉默不語。

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美國不希望盟國繼續亂下去,卻希望香港的困局持續?難道是因為只有香港的動蕩持續,蓬佩奧才有藉口持續公開批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