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貿易協議在即 中美談判方法趨向「去政治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10月28日說,他預計會與中國提前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是沒有作出進一步具體說明是什麽時候。特朗普稱,兩國計劃在下個月智利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期間簽署這一協議,但同時他也提到了智利最近的政治動亂。他說:“所以我會說我們會比預定計劃早一點,也可能早很多。”
此前10月11日,特朗普宣布兩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具體的文本談判仍需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才能完成。
中國副總理劉鶴10月25日晚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財政部長努欽(Steven Mnuchin)通話。中方公布的官方通稿顯示雙方同意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確認部分文本的技術性磋商基本完成。雙方牽頭人將於近期再次通話。
雙方牽頭人將再次通話並不令人意外,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雙方確認部分文本的技術性磋商基本完成。
中美貿易談判一年多來,中美之間並非沒有共識,之所以打打談談停不下來,原因在於雙方對於什麼是共識有差異。比如2019年5月美國以中國出爾反爾為由加徵關税,起因是中國就協議向美方提出一百多頁的修改意見,而美國認為這些是中美已經達成共識的東西,是不容推倒重新談判的。中方則認為既然沒有達成協議一切都可以重談,美方也有提起重新談判的先例。
2018年5月,中美曾發佈聯合聲明,達成了「雙方不打貿易戰」的共識,同意繼續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美國公開表示,暫停推進對華加徵關税計劃。但是10天之後美國就開始加徵關税。中方認為美國撕毀共識,而實際上暫停加税計劃並未寫入雙方的共同聲明。美國並不認為自己出爾反爾。
過去一年多的談判歷程顯示,中美達成過口頭共識、聲明、備忘錄等形式的共識。但這些都不是正式的貿易協議。中美雙方都有訴求也都有籌碼,一旦遇到分歧,輕者上升到推倒重來,以部分分歧否定已達成的共識,重則上升到兩國關係的全面緊張。在這樣的演繹邏輯下,貿易戰已經不是單純的貿易磋商,而成了被政治化、被大國競爭綁架的經濟對抗。
現在,中美確認部分文本的技術性磋商基本完成,是貿易戰這麼長時間以來難得的確定性的共識。這意味着這一部分協議達成後,中美不能輕易推倒重談。
中美正在全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如果進展順利,中美有可能推進第二階段甚至是第三階段的協議。今年5月之前美國多次公開表示中美已經達成了90%的共識。中美如果想要繼續達成協議,90%的共識可以分割為若干成果,如果想要打貿易戰10%的分歧中,任何一點都可以引燃矛盾。目前中美正在做的不是去糾結10%的分歧如何變成共識,而是將已經達成的90%共識確認下來。
這是去政治化的談判方法,是將中美貿易戰落地切割為一個個小的矛盾點,逐步化解。中美貿易談判能夠解綁、降維、落地,是走上解決問題道路的開始。
中美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實際上就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問題具象化。這一局北京思路佔據了主導。中美貿易談判從來就不是輸和贏的簡單經濟利益計算,如何在談判中摸清對方的底牌,如何對中美關係大局負責,如何對中國崛起的大勢負責才是重點。
這次的第一階段協議,事關中國能否維穩中美關係的信譽,事關中美關係危機能否被管控的各方期待。在明年大選之前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中美用確認部分文本的技術性磋商基本完成的方式向第一階段協議邁進,是在合適的時間將談判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需要政績成果的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沒有反覆推翻協議的理由。如果特朗普連任成功,推翻自己當成政績的協議似乎也說不過去。如果特朗普連任失敗,新總統若推翻中美已經達成的正式協議,亦需要美國付出「出爾反爾」的政治成本,屆時中美關係惡化的責任將完全不在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