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種種 習近平用什麼說服莫迪?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10 月11日,第二次非正式的習莫會在印度南部小鎮金奈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天抵達印度之後,印方在機場舉行帶有歌舞的歡迎儀式,當地一間學校甚至有2,000人戴上「習近平面具」對習近平表示歡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習近平下榻的酒店迎接。

兩人在當天的會談氣氛比較輕鬆,在遊覽古迹、暢談歷史文明之中結束了會晤,兩人散步、喝茶、手挽手合影,表現親密。雙方最終表示,一致認為中印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實現中印兩大文明偉大復興。

去年4月,莫迪和習近平在中國武漢舉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會晤,當時習近平表示「國際形勢正處在變革調整的關鍵期」,而這一次的主題仍然是兩國關係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1

跨越分歧

在習近平出訪之前,外界對習莫會將談及的內容有所猜測。訪問之前,印度的軍演、習近平與巴基斯坦領導人會晤,讓中印邊境領土爭端以及中國如何斡旋印巴關係再成外界焦點,也有輿論認為這對習莫會有不利的影響。

實際上,中印之間潛在的分歧點不止這些。10月5日,莫迪10月5日與來訪的孟加拉總理哈西娜簽署7項協定和啟動3項合作,其中包括為印度東北地區採購能源,這被一些輿論認為是印度抗衡「一帶一路」又一方式。另外,中國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也在印度進程受阻。

但是,這些具體的問題並非習莫會專注的內容。反之,從中國官方的態度,非正式會晤「暢所欲言」的形式,都能看到中方希望兩國能夠跨越這些分歧。

根據中國官媒的報道,兩人在金奈的古遺址中暢談中印的歷史交集,莫迪稱「印中文明古老深刻,其藴含的智慧可以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提供啟示」,習近平表示「兩國先輩們克服重重障礙,開展廣泛交流,推動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發展和傳播,雙方均受益良多」,並未談及任何具體的政治話題。

實際上,中國尋求中印關係的長期穩定,也認為中印之間的長期戰略利益存在契合,中印合作不應被當前的問題所阻擋。

習莫會當中,兩人暢談中印歷史。(新華社)

世界變局帶給中印合作「新空間」

中印都是地區內的大國,作為有領土爭端且制度不同的鄰國,諸多分歧難以避免。

中共認為世界正在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變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挑起國際局勢的更多爭端,然而對於中印兩國來講,能夠相互合作共贏的事務可能在變局之中增多。幾個方向值得注意。

其一,兩國在雙邊貿易交流上存在巨大潛力。根據聯合國數據,中國和印度總人口占世界的37%。中印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佔比早已超過20%,但雙邊貿易額僅佔全球0.53%。中印在經濟結構上存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優勢互補,潛力巨大。

其二,中印作為兩個最大的新興市場,在保護主義抬頭的當前,在維護自由貿易體系上有重要的角色。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同時,也對印度進行了多次威脅。今年6月,美國正式取消了給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目前,美國正在對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中受到的優待進行質疑,並且威脅如果不能得到世貿組織(WTO)的回應,就將採取措施。

對此,中國、印度、南非、委內瑞拉等10個發展中成員國曾向WTO理事會提交《為促進發展和確保包容性、支持發展中國家享有特殊和差別待遇的相關性》文件,反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有選擇性地使用某些經濟和貿易數據來否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區分。

中國官方、官媒近來提出,要向世界發出中印一致聲音,為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提供穩定性。這很大程度上和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有關。

其三,在全球治理的諸多問題上,中印兩國都有合作的責任以及共同目標。

例如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下,中印在環保和碳排放問題上已經付出了努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表明,過去近20年來,地球表面共新增約5.18億公頃的植被面積,相當於多出一塊亞馬遜雨林。而中印兩國在這一綠化過程中貢獻超過三分之一。

9月底剛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退出《巴黎協議》的美國,沒有做出減排承諾的日本和澳洲都沒有受邀發言,而中印兩國雖然是碳排放大國,但是作為積極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兩個發展中國家,深受聯合國讚賞。

不僅如此,中印在地區安全、反恐、能源供應、減貧、糧食安全等等多邊問題上都存在合作的空間。中印在G20、金磚四國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等等多邊組織中,都存在相同的長遠利益。這也是為什麼習近平不厭其煩地向莫迪強調兩國關係的 「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的原因。

從這種角度來看,中印的確有擱置分歧的理由,更有加強互信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