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被禁:中西輿論場會否進入「站隊時代」?

撰文:王雅
出版:更新:

「NBA事件」持續發酵,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莫利(Daryl Morey)在Twitter上發佈支持香港示威者的言論讓中國人憤怒,停止轉播賽事,廣告商解約,球迷罷看……NBA高層在中國市場深耕30多年的努力面臨着毀於一旦的危機。

無獨有偶,美國成人動畫《衰仔樂園》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也出現了影射中國政治的情節。可以說,「莫利事件」發酵只是今天中美關係,香港局勢乃至兩岸關係中的一個新聞爆點,這種新聞相信未來也會更多。

正如幾年前的抵制日貨,抵制家樂福一樣,「莫利事件」本身只是「茶杯中的風波」,但是這一類新聞接連出現,是中國與整個世界進入「變局」的徵兆。無論是NBA還是《衰仔樂園》,無論是中美關係還是香港局勢乃至兩岸問題,中國的互聯網輿論與包括美、港、台在內的「西方輿論場」,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很有可能將以民粹主義和對抗情緒為主調,並出現三種「趨勢」。

中國輿論或將進入「泛政治化時代」

第一種變化就是,在中國輿論尤其是互聯網輿論中,「泛政治化時代」來臨。

這個表現在現象上,就是中美關係,兩岸局勢,香港問題乃至新疆問題,如果說幾年之前於民眾而言,還是電視、報紙上的新聞,今天則開始越來越多的進入普羅大眾的輿論場。人們不僅討論,而且開始倒過來進入、影響普通民眾的生活。

例如莫利事件,在中美兩國產生發酵,已經不是政治談判桌上的事情,讓普通人開始參與關注。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讓美國參眾兩院眾多議員、政客紛紛表態發聲,甚至逼得特朗普(Donald Trump)也需要出來解釋;在中國,更直接的影響就是莫利一句話,讓中國的籃球迷在這個賽季可能無法看上NBA的比賽。再例如華為事件,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相信你的社交媒體上,比如朋友圈,比如微博,越來越多你認識的人,甚至你曾經對政治無感的父母,同事,好友,也開始在政治問題上表態,甚至用實際行動去支持華為,將手裏的蘋果手機置換成華為。

為甚麼會這樣?原因有四。

第一,從局勢而言,這個世界正處在「大變局」中,不僅是中國在「變」,美國,日韓,歐洲,中東,二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經格局都在發生劇烈震盪。「環球同此涼熱」,整個世界進入「火山頻發」的時代,爆點新聞一個接一個,這反映在輿論場上,就是民眾對於「大政治」的參與度,表達欲以及實際感受在不斷增強。

第二,從中國自身而言,毋庸置疑,中國已經站在了這個「變局」的牌桌前,是一個大玩家,大豪客,很多重大事件都置身其中,無法迴避。

第三,從中國人角度去看,近代史以來,中國人前所未有的成為世界媒體聚光燈下的「主角」,所以他們急於去表達,去告訴世界他們的看法,觀點。而且今天這個時代,也是中國人「家國意識」、「民族意識」重新覺醒的時代。世界上大多數經歷過殖民的國家都會在民族獨立,經濟強大後開始經歷這樣一個「覺醒」階段——韓國,日本甚至美國都是這樣,1989年韓國人說「身土不二」,美國人說「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都是如此。這背後是一個民族對「我從哪裏來?」,「我該以何種身份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本能追問,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容易回到「民族主義」,中國今天也是這樣。

第四,從工具角度看,互聯網這樣一個「低成本」平台的出現,讓新聞事件的發酵更加容易,門檻低了,人們不需要再給報紙投稿或參與電視節目,只需要一部手機,公眾得以更輕鬆參與大政治事件的討論。

以上幾個原因,註定了在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不斷出現意外爆發的「政治討論」。當然,因為中國國內的輿論管制,涉及中國內部政治制度、社會公共事件的討論空間將不斷狹窄,但是在中美關係、兩岸局勢,香港問題上,帶有愛國情感和民族主義的聲音將佔據絕對主流。

在此也要說一句,那些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歌頌祖國的中國人情感,是真誠的,正如《紐約時報》最新的一篇文章搜索,「人們很容易將這種愛國主義情緒的流露視為共產黨對中國人民洗腦成功的證據,或是對異見人士採用嚴密監視和高壓手段的結果。真實情況要複雜得多。中共確實在毫不猶豫地動用國家權力,告訴中國人民他們應該如何思考。但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尤其是來自年輕人的愛國主義表現也表明,在大眾媒體和社交媒體時代,中共的宣傳機器已經掌握了符號和象徵手法的力量。」

更準確的說,愛國主義的表現,尤其是來自年輕人的愛國主義表現,是這些年輕人真實的「自我認知」,並不能用一廂情願的「洗腦」解釋。

中西方「平行世界」形成

中西方輿論場發生的第二個變化,就是「平行世界」已經形成。因為文化、制度的不同,再加上「防火牆」的存在,二十年來中國發展出一套完全不同的互聯網生態和輿論生態,不僅使用的社交平台不同,「互聯網文化習慣」,以及「政治觀點」都有十分不同。這種不同就構成了兩個平行世界,這種不同也是過去幾年熱炒一時所謂「帝吧出征」的背景,若非平行,何來「出征」?

「牆內」的人,溝通社交使用微信、微博,購物使用淘寶、京東,搜索用百度,看視頻用優酷、騰訊、愛奇藝,聽音樂用QQ、網易、蝦米;「牆外」的人則依賴着Whatsapp、Line、Twitter、Facebook、Snapchat、Telegram、Amazon、Google、YouTube、Netflix、Spotify……產品及語言的不同還只是「最小」的差異,「平行世界」更大的差異在於價值觀、世界觀的不同。所以在香港,台灣問題上,就能看到大陸網民和港台網民在Facebook及YouTube上的脣槍舌戰;所以在莫利事件的說法上,美國輿論和中國輿論會出現那麼大的反差,美國人看到的是「言論自由」,中國人看到的是「侵犯主權」。

這種「平行世界」現象也在這個夏季因香港局勢引起了關注。在中國,你能看到很多人發自內心認為,有一道「牆」是好的,能夠抵制西方的意識形態。在他們看來,如果今天中國人想「翻牆」,並不困難。但是中國人已經擁有了微信、微博、淘寶,而且他們也不想被西方人「洗腦」。這一系列邏輯的結論就是這道牆「是好的」。當然,也有觀點認為,今天中國在整個世界輿論環境中失去「話語權」,只能「自說自話」,就是因為「防火牆」建立20年所釀下的惡果。尤其再考慮到政治原因,中國願意打開互聯網的大門,前提在於美國人不要藉此倒逼中共政權,畢竟「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是中共整個黨的共識。

再推進一步探討,如果今天美國希望中國開放的目的,是將中國置於它霸權之下,這對於曾經受過百年侵略恥辱的中國人而言,是更加難以接受的。無論最終中美貿易戰的結果談判如何,中國「互聯網世界的大門」,將很難完全向美國人打開。總體上來看,無論中國政府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網民,對「融入西方互聯網世界」都沒有過高的興致,展現在輿論上的結果就是一旦發生諸如「莫利事件」,雙方變成「雞同鴨講」,無法溝通,留下的只有爭吵和敵意,各自展現出不同政治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得其所和主觀侷限。

中西撕裂 「站隊時代」來臨

第三個現象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在香港問題上將體現的尤為明顯的情況,就是「站隊」、「表態」。我們只需要看最近發生的新聞,在10月4日莫利發出那條「為自由而戰,和香港在一起(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各方的表態就開始了。美國方面,NBA的聲明稱對此遺憾,並指出莫利的言論只代表他個人的觀點,不代表火箭隊,但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中美輿論都無法接受,中國認為NBA的聲明既沒有懲罰也沒有道歉,美國人則鋪天蓋地將批評扔向NBA總裁施華(Adam Silver),逼得施華先在美國聲稱支持莫利的「言論自由」,隨後連夜飛到上海「公關」。

10月7日,火箭隊當家球星哈登(James Harden)剛剛就莫利涉港一事道歉:「我們道歉,我們愛中國」,緊接着在美國輿論中遭到口誅筆伐,不得不在日本又公開表示力挺莫利的言論自由。這幾天NBA各大球隊的老闆、球星似乎都在不斷被要求「站隊」、「表態」,金州勇士隊教練科爾(Steve Kerr)僅僅因為被問到對NBA在中國的風波有什麼看法時說了一句「我沒有」,就被美國「鍵盤俠」口誅筆伐,並讓特朗普在記者會上批評為「手足無措的小男孩」。

同樣的情形也在中國發生,李嘉誠僅僅一句「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就被中國的「五毛黨」和小粉紅們擺上批鬥臺,尤其其他三大家族捐地,而李家暫不跟進之後,更在內地形成了強烈的批評聲浪,指李嘉誠是「李摘瓜」,逼問他為何不像其他地產商一樣捐地。

這種傲慢、頤氣指使,要所有人表態站隊也出現在香港。而且不僅侷限要求政客表態,社會名流甚至普羅大眾也難以逃避。香港影星余文樂在Instagram上載和兒子共享天倫之樂的貼文,便慘遭網民大罵「不知所謂」、「完全不關心香港」、「今天值得高興嗎?即使不在乎香港人感受,低調一點也是好的」。有港大學生因為未接過示威者在校園分發的口罩,被按住肩臂逼問政治觀點,更有甚者,激進示威者敲開普通市民房門,要求打開電腦翻查其瀏覽記錄,詢問政治態度是否支持示威。

遍地的「紅小將」、「黑小將」、穿着星條旗的「紅脖(Redneck)小將」,正在這個大變局的時代,通過互聯網這個「低成本」的平台,將他們的「怒火」拋向整個世界。他們要求所有人自我審查,所有人進行鍼對、表態,稍微不從就會施加「網絡暴力」,戴上「賣國」、「賣港」一類的帽子。

以上只是今天在中西方輿論場上可能出現的三種趨勢,這種趨勢是否會蔓延下去?對於這種趨勢又都有怎樣的解讀,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觀點也各不相同。只能說對於中國而言一個更加「激盪」的時代正在到來,今天所有人只是看到了那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