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結果:選民對布魯塞爾的「開槍示警」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在歐洲媒體周日(26日)晚上「解禁」之後,議會選舉的各種預測結果就得到鋪天蓋地的報道。
根據最新預估,由2016年脫歐公投大推手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英國「脫歐黨」(Brexit Party),除了一如所料在英國得票最多之外,也與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領導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一同以29席,成為歐洲議會的最大單一政黨。
同時,意大利的極右政黨「聯盟黨」(La Lega),也以28席緊隨其後。疑歐勢力搶佔歐洲議會席位,傳統中間勢力大敗,歐盟還有救嗎?

原本冷清的歐洲議會選舉,突然被各國右翼民粹政團炒熱:英國脫歐黨視之為硬脫歐民意的再次展現、法國極右「國民集會」(Rassemblement National)視之為「制止(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公投、意大利的聯盟黨更將選戰當成打擊其執政盟黨「五星運動」(M5S)的「中期選舉」。

法拉奇領導的脫歐黨,以超過30%得票成為英國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的最大黨,而保守黨卻只得不足10%票數,在國內排行第四。(路透社)

自歐洲議會40年前開始由各國人民選舉代表以來,投票率連年下跌,由當初的超過60%,到2014年只餘42%左右。這一次投票卻重新炒熱,目前預計投票率大概回升至51%。

這其實有賴各國政黨將選舉議題「國內化」,一改以往「布魯塞爾在天邊與我何干」的印象

將「布魯塞爾的選舉」搬回國內

在法國,因應黃背心運動(gilets jaunes)日漸平息,總統馬克龍一直希望借此次歐洲議會選舉作為其「重生之機」;而2017年慘敗於馬克龍之手的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也順勢接招,將選戰包裝成其「國民集會」與馬克龍「共和前進黨」(La République En Marche!)的兩黨對壘。

眼見選前民調不利,馬克龍更高調聲言「歐盟有存亡之險」,指出這次選舉是1979年來最重要的選舉,因此他不能袖手旁觀,而要積極參與。

豈料事與願違,「共和前進黨」以約1%得票之差,敗於「國民集會」,後者就馬上聲言選舉結果是人民對馬克龍的教訓,又指「政黨輪替的偉大運動終於誕生」,擺明將歐盟機構的選舉,與國內政治形勢直接掛鉤。

馬克龍的頭像海報,在「歐盟選舉」的標語下被「分屍」,可謂十分應景。(路透社)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波蘭、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其中,意大利本來是執政聯盟小黨的「聯盟黨」在大勝其老大「五星運動」之後,更直接提出政府政策從此以後該由聯盟黨決定。

同時,德國的社會民主黨(SPD)在選舉再受重挫,得票比上屆下跌超過10%,更讓綠黨後來居上而成為德國第二大黨,也引起前者要離開默克爾大聯盟政府的呼聲。

歐盟多國政治勢力如此「國內化」歐洲議會選舉,將選舉當作國內政治風向的指標,改變了以往選民忽視選舉、只顧投抗議票的情況,一下子將一場屬於布魯塞爾的選戰,帶回各國的首都之中。

新興政黨崛起 歐盟委員會不再被「欽點」

除了選舉國內化的質變之外,把持歐盟建制力量長達40年之久的中間偏左、偏右歐洲社會黨(PES)與歐洲人民黨(EPP)也首次失去共同擁有的議會多數,兩黨在751席的議會中失去超過75席。

意大利「聯盟黨」領袖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在得悉選舉結果後親吻手中的十字架。(路透社)

新近崛起的,無分左、中、右立場,卻全是新興政治勢力。在左,有歐洲綠黨與自由聯盟(Greens-EFA)的接近70席;在中,有因為馬克龍「共和前進黨」加入而再振聲勢的歐洲自由民主黨團聯盟(ALDE),奪得接近110席;在右,則有法國「國民集會」、意大利「聯盟黨」所屬的民族和自由歐洲(ENF)。

在過去十多年,歐盟的行政機關「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一直由歐洲議會最大黨推舉。如今,最大黨雖然仍是歐洲人民黨,不過其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席位不足200之數,再難獨力主導歐盟決策。

目前,人民黨已推舉屬於德國「基社盟」(CSU)韋伯(Manfred Weber)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然而,選舉結果一出,屬於ALDE、因過去數年多次懲治美國科技巨企以數十億歐元罰款的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維斯特加(Margrethe Vestager),就馬上劍指主導歐盟建制十多年的歐洲人民黨,聲言「民眾此次投票,就是要打破寡頭壟斷」,被外界解讀是要與韋伯一決雌雄的宣言

同時,為ALDE重振聲勢的馬克龍,向來反對「由歐洲議會最大黨推舉歐盟委會員主席」的慣例(此等人選慣以德文「Spitzenkandidat」稱呼,意為某一政黨的領頭人)。如今歐洲人民黨和社會黨即使聯手也沒有議會多數,再也不能「欽點」主席人選及委員名單,只得與ALDE或其他政黨合作,討價還價,勢將掀起一番龍爭虎鬥。

歐洲人民黨的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韋伯,原該是「順風順水」,如今其主席大志卻是「凍過水」。(路透社)

權力分散打擊體制 凸顯歐盟亟待改革

傳統中間兩派之敗、新興勢力之起,定將造成歐盟建制權力分散,短期內必然會破壞歐盟政策的穩定性,不過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R)就有研究員指出,長遠而言,此等改變能吸納不同利益派別的聲音,有利歐盟的健康發展。

在歐盟建制之中,無論是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還是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都是歐洲人民黨要員,而該黨一直由德國「基民盟」(CDU)主導。因此,不屬於歐洲人民黨的馬克龍,其實過去兩年在歐盟層面上一直形單影隻

此等例子多不勝數:馬克龍的歐元區共同預算,在德國及一眾北歐國家反對之下,如今似有不了了之的味道;法國更成為歐洲理事會中唯一反對與美國開展貿易談判的國家;在英國脫歐的問題上,馬克龍無論態度如何強硬,最終也只能屈服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懷柔政策之下。

連歐盟(除英國外)的第二大國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歐盟的小國?因此,即使是對歐盟諸多不滿的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也不願脫離其「青年民主主義聯盟」(Fidesz)原屬的歐洲人民黨,實行「西瓜靠大邊」。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洲議會選舉後,只表示希望歐盟各國領袖儘快決定委員會主席提名人選,卻未有確實明言支持人民黨的韋伯。(路透社)

此番歐洲人民黨和社會黨失去議會多數,將迫使這群建制派與非建制黨派通力合作——甚至包括新一屆歐盟委員會的主席、委員人選。

這種合作架構,將有助打破歐盟建制由德國主導「黑箱作業」的印象。

配合歐盟各國政黨將此次選舉與國內政治緊扣的做法,這種趨向更能一改過去民眾對歐盟漠不關心的困境——歐盟作為民主國家的聯盟,民眾對歐盟本身的民主毫不關心這件事,一直為人垢病。

雖然各國民眾對歐盟建制的關心,定必會帶來更多不同利益瓜葛引起的爭議,然而長遠而言,這總好過「事不關己」或「歐盟成員不當也罷」。

從這個角度看來,歐盟還是有救的。

雖然在國內遇敗,不過作為最特出的歐盟改革派,馬克龍能否借此次選舉結果之機,說服他國推行改革,將成歐盟未來發展的關鍵。(路透社)

然而,歐盟建制「黑箱作業」的形象,除了是權力集中的結果之外,更是歐盟建制治理能力不足、成果不得民眾認同、運作也脫離群眾所致。

長遠而言,更多聲音的參與當然是有利歐盟的發展,然而要如何透過體制改革,增加代表性之餘,又能促成管治能力的提升、讓布魯塞爾的政治為民眾切身所感,才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歐盟還有救。不過,這次選戰的「反建制」結果,可算是歐盟國家民眾對於布魯塞爾遲鈍的改革步伐的「開槍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