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他的「關稅執着」:商人總統的一盤精明算計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究竟會否在周五(5月10日,香港時間當日午時12點整)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這牽動着全球股民,畢竟人人都已在這周體驗過「特朗普一則Twitter便令全球股市蒸發十數萬億」的情況。

自2018年7月6日開始,美國先是對總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隨後又於8月23日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徵25%關稅,旋於9月24日起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10%的進口關稅。

如今懸而待這周五決定的,是美國政府針對這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由10%到25%的進口關稅,以及特朗普Twitter中所說的「不久後」將對目前進口關稅為0%的剩餘三千多億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倘若成真,這將意味着美國在進口任何中國商品時都需要向政府繳納額外25%的關稅。

與此同時,特朗普針對的可不僅僅是中國:2018年1月,特朗普宣佈對所有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關稅,讓墨西哥、韓國等出口國與中國一起直接受影響;2018年3月,特朗普宣佈就進口鋼和鋁徵收關稅,並於同年6月1日,終止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鋼鐵鋁製品的關稅豁免;而即便是在《美墨加協議》(USMCA)達成共識之後,美國又於周二(5月7日)重啟與墨西哥早在1996年休止的舊案,擬向這個全球第二大蕃茄出口國徵收17.5%的蕃茄關稅,一周內落實。

為關稅埋單的不是中國

早在去年3月,《路透社》採訪了104位經濟學家,當時其中八成的人便認為進口鋼鐵和鋁進口關稅將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其他國家則沒有太大影響;且沒有一位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認為關稅會對美國經濟有利

縱覽特朗普最鐘愛的Twitter賬號@realdonaldtrump,在他關乎關稅的推文中,也屢有網民對他「加以提醒」,表示為關稅埋單的並非中國又或其他國家,而是進口這些貨物的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美國主流媒體更是對此大做文章。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據中國海關總署於北京時間5月8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19年1月至4月中國對美出口商品額同比小幅下降4.8%。數據表明,在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或25%的關稅後,美國企業在承受着額外關稅的情況下,仍在大量進口中國商品

理論上,只要美國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找到替代商品,或者美國國內能夠實現進口替代,美國的經濟就不會因加徵關稅而「受傷」。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主任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也曾對美國企業代表表示,白宮為你們減免了企業稅,但你們要承擔的代價就是進口關稅,若想兩者兼得,那唯一的辦法就是轉移貿易進口對象,以越南等非關稅徵收對象國的出口品代替中國。

但事實永遠是殘酷的,如今的全球貿易已經不是可以輕易轉換最終產品的時代。在美國自中國進口額最大的十個商品類別(總貿易額為4,211億美元,占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額的78%)中,有九類超過30%的商品來自中國,其中三類超過50%的商品來自中國。這十類商品都是工業產品,而工業產能需要龐大而複雜的工業體系支撐,包括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時間的建設。中國為此鋪墊了40年,這也是為什麼縱觀當下全球各國,要想生產出各色各樣的中間產品,並且保證價格競爭力,則只有中國支撐的起。

所以縱使關稅真的全面落實,且白宮能抗住美國企業的壓力,持續數年,貿易格局也需要幾年才能逐漸改變;所以最後即使關稅增加,美國企業仍然要從中國進口,為關稅埋單。

更可怕的是,特朗普對全球發起的關稅措施,已經在讓各國形成「與美國貿易脫鉤」的共識,逐步減少自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至於美國生產商,則本就已經在過去數十年的經濟金融化中日益凋零——所以,那104位經濟學家沒錯,關稅不可能對美國經濟有利。

特朗普不可能看不見,他也不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那麼,他為什麼還對關稅有着這般近乎於癡狂的執着?他傻嗎?

醉翁之意不在酒 特朗普的精明算計

不然。特朗普不僅不傻,且很精明。在關稅這個問題上,這位白宮之主精於算計的商人性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所謂「縮減貿易赤字」可能只是他對那些草根選民的噱頭,他真正要縮減的赤字,或許其實是政府赤字;他真正的目標,是要為政府開源

還記得2017年特朗普的減稅嗎?那被視作他執政首年最大的政績,也是他逐步贏得共和黨建制派支持的標桿性事件。但當時就有人批評道,「財政赤字怎麼辦」?根據美國財政部今年2月12日發佈的數據,截止2月11日,美國公共債務總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22.01萬億美元;光是在那之前的11個月內,美國政府就新增了1萬億美元債務;而截至2018年9月底的財政年赤字則為7790億美元,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

美國公共債務一再觸及法律上線,又到了幾乎不能繼續發放國債的地步。觸及所謂的「債務上限」可能引發美國債務違約,并立即陷入衰退,而這種風險在過去10年已成為美國政治的常態。目前的法律債務上限是在3月設定的,當時財政部限制政府向公共部門退休基金付款,才得以繼續發行債券。而今美國財政部於上周三(5月1日)表示,如果國會不同意提高公共債務的法律上限,美國政府將不得不在7月至12月期間停止發債。

特朗普是個特別喜歡算賬的人。還記得這位被譽為「最遵守競選諾言的總統」曾在上任前一再表示要削減政府赤字,甚至在這一點上要超越當年克林頓總統一度做到財政盈餘的情況。

既然減免了企業稅務,長期而言會否因稅基擴大而提高稅收,這都尚且另說,短期內就勢必面對稅收減少的情況。那特朗普怎麼辦?此時向企業徵收關稅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政府稅收來源

特朗普自己也在亢奮的情況下說漏了嘴。在5月8日的一則Twitter中,特朗普直言「我很高興每年能有超過1000億美元關稅進賬」。這也就是說他判定美國企業依舊會每年從中國進口四五千億美元的產品,並為之繳納25%的關稅。更何況他還能顯現出「我向全世界徵稅」的強硬姿態。

至於關稅究竟對美國傷害大還是中國傷害大,究竟對美國是否有利,似乎不是他的考量,反正至少在近兩三年內,對白宮和對他都是有利的。

這是一門很精明的生意,也很符合他衷於算計的思維方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