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前一個月備料 劉鶴赴美不是豪賭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Twitter宣稱,從5月10日開始,美國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所徵收的關稅將從目前的10%增加到25%。5月6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時,特朗普在電話中向安倍傳達了要對中國商品繼續加徵關稅的方針,「從本月10日開始,將目前的10%關稅上調至25%」,理由是中國侵犯智慧財產權等行為。特朗普還表示,若狀況未得到改善,他將在今後對目前未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加稅。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5月6日為此專門召開記者會說「中國出爾反爾」,「美國政府計畫在磋商進行當中,於5月10日凌晨0時01分對中國產品上調關稅」。

從美國方面的言論看,中美貿易談判距離達成共識簽署歷史性協定相當遙遠甚至有談不成的風險。這也是消息一出世界各地股市紛紛出現動盪的原因。

中國5月7日宣佈中國副總理劉鶴赴美進行第十一輪高級別經貿磋商。此行能否阻止美國加徵關稅是各方普遍關心的焦點。

原為溫和派的美國財長姆努欽,在上月中美談判出現裂痕之後,似有強硬轉向。(路透社)

特朗普口上變故 中國或早有準備?

事實上從中美談判的進程看,中方對於目前的變故並非沒有準備,事情在一個月前的第九次磋商時就開始有了變化。劉鶴此次訪美不見得是為了應對出現的新變化,也並不是豪賭能否平息事端。

4月初的第九次磋商之前,無論是劉鶴訪美還是美國代表團訪華,雙方都提前公布具體的日期。雙方對於磋商整個過程的報道也較為詳盡,諸如互相舉辦磋商開幕式的消息經常見諸報端。

但是第九次磋商開始,北京方面開始對於貿易談判的任何消息顯得謹慎起來。

中方沒有提前公佈劉鶴第九次赴美磋商的確切訪問日程。截至劉鶴啟程,中國方面也並沒有明確說劉鶴的具體日程是從哪一天到哪一天。白宮僅僅說劉鶴4月3日開始訪美談判,並沒有說談判的結束日期。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日(5日)突改立場,在Twitter威脅在短期內對中國所有貨品開徵25%關稅。(Twitter截圖)

第九次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結束後,劉鶴同萊特希澤、姆努欽進行了通話。美國方面的聲音稱,第一次通話是4月9日和4月11日進行的,雙方共同決定建立實施機制辦公室。姆努欽當時還表示他和萊特希澤未來一周將與中方就一些問題通兩次電話。對於美方主動公佈的這些資訊,中方諱莫如深。

中國外交部被問及實施機制辦公室一事,也只是說「我們注意到美方時不時會有一些評論,建議你向中國主管部門去瞭解」。中國商務部從側面證實了劉鶴同萊特希澤、姆努欽有通話一事,但對通話達成了甚麼共識沒有詳細的說明,也沒有下一步磋商或者通話的相關預告。對於執行機制可以說是美國方面鑼鼓喧天,北京方面避而不談。

美國代表團4月40日至5月1日赴北京進行第十次磋商。舉辦開幕儀式以及中國領導人接見美國代表團的報導並沒有出現。磋商完畢後,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佈了一則磋商通稿。這則通稿惜字如金,和之前九次的通稿內容並不同。沒有提及任何談判的具備內容資訊。

從第九次開始降溫下來的資訊披露量和輿論熱度似乎已經預示了中美之間將有不妙的事情發生。北京方面謹言慎行的背後是對中美談判出現波折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因此並不願意輕言利好消息。放在這樣的背景下看,特朗普威脅加徵關稅對北京來說或許不是一場突然變故,該發生的總會發生,只是早晚而已。

第九輪中美貿易談判4月4日在華盛頓結束,特朗普(右)會見劉鶴(左)。(AFP)

關稅不妨貿易談判

劉鶴赴美進行第十一輪磋商,看似是去阻擋美國加徵關稅,實際上加徵關稅對雙方經濟的實質損害並不是很大。中美貿易戰之所以引發軒然大波,根本原因是此事引發各方對兩國關係惡化的誤判。資訊和心理作用是最具破壞性的。中美關係失控是北京不希望出現的局面。

劉鶴照常赴美與其說是阻擋加徵關稅,不如說是為了繼續延續談判的勢頭。最好的情況是關稅繼續暫停,談判繼續;次好的情況是加徵關稅,談判繼續。最壞的情況是加徵關稅談判停止。

阿根廷G20習特會以來的這段談判期,中美雙方只是暫停加徵關稅,以往加徵的關稅還繼續加徵。如果這樣的局面中國能夠接受,未來如果中美能照常談判,即便是互相加徵關稅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