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的歷史詛咒? 以巴黨爭下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一個非常不得人心的現任總統在選舉年決定放棄尋求連任,轉而支持其副總統「坐正」代表黨內建制派參選;
一場海外戰爭分裂黨內民意,現任總統在左翼選民眼中猶如戰犯,其副總統卻繼續支持其政策,沒有與之作區隔;
一個黨外對手自認為自己代表沉默的大多數,打着保守主義的旗號,反對在媒體上搶佔目光的進步派價值;
一個原出自現任總統所屬政黨的政客以第三黨候選人身份投身選戰,其偏離主流的思想註定其難以勝出,卻為兩黨對壘的總統選舉增添了不確定性……
這些描述適用於1968年的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也適用於2024年8月19至22日同樣在芝加哥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1968年被迫放棄尋求連任的現任民主黨總統是詹森(Lyndon Johnson),2024年的當然就是拜登(Joe Biden)。跟拜登任內達成史上最大基建投資、史上最大氣候投資和巨額半導體及科技投入的政績差不多,詹森任內也簽下了多個歷史性法案,建立了聯邦醫療保險制度、廢除種族歧視移民制度、達成種族平權保障等等。不過,兩人到了選舉年,一個因為年老,一個因為越戰政策,而大失民意支持,最終被迫罕有地放棄尋求連任。
面對黨內的其他競爭者,兩人都選擇了自己的副總統為接班人。詹森的副總統是漢弗萊(Hubert Humphrey),其後在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遇刺身亡後擊敗黨內反越戰對手而獲得總統提名。拜登的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則在拜登退選後迅速獲得拜登背書。雖然黨內大老都傾向搞一場小初選,但賀錦麗的黨內潛在對手在24小時內全數歸順,賀錦麗迅速坐正,實際上獲得了總統提名。
跟1968年的越戰類似,今天的加沙戰火分裂了民主黨黨內民意。由於此刻美國沒有親自參戰,以巴衝突的政治影響力遠遠不及當年的越戰。然而,在搖擺州數萬票差距已能決定總統選舉勝負的今天,以巴衝突所造成的民主黨黨爭已足夠影響選情。例如在關鍵搖擺州密歇根(Michigan),初選投票中就有超過10萬名民主黨選民投下「未決定」選項而棄投拜登,用以投議後者對以色列的支持。
相比起拜登,賀錦麗在姿態上跟以色列較為疏遠,她早在3月就已經用上「人道災難」來形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為;7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到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之時,她也故意缺席;在副總統的人選上,賀錦麗也避免了挺以立場明確的猶太裔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夏皮羅(Josh Shapiro),而選擇了在以巴問題立場較為中立的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Tim Walz)。
問題是,賀錦麗的以巴政策同拜登其實一模一樣,無論是民主黨2024年的政綱,還是賀錦麗本人的國家安全顧問,都表明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是「鐵鑄一般」的。民主黨內挺巴選民對賀錦麗更為同情巴勒斯坦人的言論絕不收貨,即使賀錦麗目前還在民主黨內的「蜜月期」當中,她在不同州份的多次集會中都已經遇上挺巴示威者的抗議。
當然,2024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期間,大概不會再出現1968年反越戰示威的場外暴力和場內對抗。本年雖然有挺巴組織決定到場抗議,但其規模預計遠遠不及當年,而且今天的初選制度也決定了大會上的黨代表超過九成九也是忠於建制的人士,四千多名代表中挺巴代表大概只有30位左右,而且賀錦麗將會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獲得提名,不會再出現1968年的會上爭論。
賀錦麗強硬回應集會上打斷她的挺巴示威者:
跟1968年的共和黨候選人尼克遜(Richard Nixon)類似,賀錦麗的對手特朗普(Donald Trump)也是一位反對進步派價值,自認為能代表美國被忽略大多數選民的人物。
賀錦麗坐正之後,媒體充斥着對她的正面報道,民主黨士氣大漲。然而,根據《經濟學人》本周才更新發布的總統選舉模型,賀錦麗與特朗普11月的勝選機率其實不相上下。如果賀錦麗此刻的支持度只是蜜月期紅利的話,她在未來兩個多月很有可能會回到拜登6月底辯論災難前夕落後特朗普的境況。
跟1968年的選舉一樣,本年也有一個姓甘迺迪的候選人。這就是原出於民主黨,卻以獨立身份參選的反疫苗陰謀論代表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他是1968年遇刺身亡的羅伯特甘迺迪的兒子)。小羅伯特被媒體忽略數月,登不上總統辯論舞台,在各州爭取加入選票名單也困難重重,如今已處於退選邊緣。
特朗普上月已經與小羅伯特通電,試圖爭取他的支持。有報道亦指小羅伯特正在爭取特朗普給他一個內閣官員職位,可能是主管醫療衛生事務的,來換取他退選背書。在賀錦麗升勢正盛之際,小羅伯特也承認曾向賀錦麗團隊招手,據報同樣提出了要求內閣官員位置的條件,但賀錦麗卻不願與他溝通。
對於民主黨而言,同一個反疫苗陰謀論者合作是一種政治自殺。但對於今天連其任內迅速研發出新冠疫苗的重大政績而不敢提及的特朗普而言,與小羅伯特合作幾乎沒有任何政治成本。如果小羅伯特最後真的同特朗普合流的話,前者的選票可能是一場勢均力敵的選舉中的關鍵決勝因素。
1968年的黨大會大亂之後,民主黨將總統之位拱手相讓共和黨的尼克遜(按:不過兩人全國得票差距其實不足1個百分點),促成了日後民主黨的初選民主化改革,也成為了一個歷史教訓--在6月底總統辯論災難之前民主黨人之所以極力阻止任何黨人出來挑戰拜登,並絕口不談陣前換將,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擔心1968年的總統選舉歷史重演。
2024年的總統選舉,對民主黨而言,與1968年有極多相似之處。結果會否相同,卻不得而知。
在民主黨黨大會召開之前,被視為破局關鍵的加沙停火談判正在多哈舉行。如果加沙真的能夠達成停火的話,依然籠罩聲勢看似大盛的賀錦麗的歷史陰霾也許會稍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