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訪美:以巴問題是拜登改寫歷史定位的最後機會
美東時間7月22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抵達華盛頓特區,是其前幾天才發現裂縫的「錫安之翼」(Wing of Zion)總理專機的首次官方行程。內塔尼亞胡此行的重頭戲是24日對國會兩院的演說,是其第四次獲邀到國會山發表講話,比英國二戰首相邱吉爾還要多一次,打破歷史紀錄。
按照原訂計劃,內塔尼亞胡23日將會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面。但拜登在7月21日驚人宣布退選,而且拜登上周確診新冠肺炎還未能康復,內塔尼亞胡將不會如期同拜登會面,或會稍作押後。
22日終於獲得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支持的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已成為民主黨的預定總統候選人,將會在白宮同內塔尼亞胡會面。
雖然以色列媒體喜歡將是亞裔、黑人又是女人的賀錦麗與民主黨內部傾向支持巴勒斯坦的進步派等同,但拜登政府官員在拜登宣布退選後已向以方表示賀錦麗對以政策不會改變,而以色列媒體也普遍提到賀錦麗的丈夫任德龍(Douglas Emhoff)是美國史上首位猶太裔正/副總統伴侶的事實。
巧合地,拜登宣布退選當天是列根(Ronald Reagan)總統訂下來的國家雪糕日:
不過,賀錦麗早在3月就開口要求以色列在加沙「即時停火」,當時成為了美國政府作出此呼籲的最高級官員。
加沙未停火 賀錦麗不主持演說
這一次內塔尼亞胡獲邀到國會演說,其實也是國會共和黨人強加於民主黨人身上的安排。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首先提出邀請。曾公開呼籲以色列提前大選、指責內塔尼亞胡是以巴和平四大障礙之一的美國最高級猶太裔政治人物、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其後念在內塔尼亞胡的以色列總理官方身份,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同意發出邀請。
6月初,舒默訂出7月24日這個國會演說的日期時,大概是希望當時拜登才剛公布不久的加沙「停火換人質」方案能夠在內塔尼亞胡訪美前落實。
可是,雖然其後哈馬斯已經軟化立場,不要求以色列以書面方式承諾永久停火,但內塔尼亞胡卻強化態度,表明任何協議都要讓以色列繼續戰鬥直至達成戰爭目標為止(按:即消滅哈馬斯),而且在暫時停火期間也要能阻止武器流入加沙北部,並由以色列繼續控制以往被哈馬斯用於偷運武器、物資的加沙接壤埃及邊境。
以軍將加沙大體上炸成廢墟之後--據估計,加沙平均每平方米土地就有超過100公斤的建築物瓦礫--軍事行動已大幅減少,集中清除哈馬斯餘眾。
在7月13日於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Khan Younis)造成90死的轟炸後,以色列愈來愈相信哈馬斯軍隊領袖戴夫(Mohammad Deif)已被殺死。
由於戴夫是發動10月7日哈馬斯越境襲擊的首腦之一,當日也曾以錄音呼籲穆斯林起來解放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若然此事屬實,這將是以色列國內「主戰派」的一大勝利。
由於以色列的中間派已經退出了內塔尼亞胡的戰時內閣,極右官員影響力上升,加上加沙戰爭形勢的有利發展,最終內塔尼亞胡踏上「錫安之翼」赴美之際,手上也沒有帶着已談成的停火協議。
在內塔尼亞胡啟程美國之前,特拉維夫持續不斷的示威都要求他先達成停火才飛往美國。但內塔尼亞胡對他們的要求卻置若罔聞,甚至故意將接下來在卡塔爾舉行的停火談判安排在7月25日,剛好在其歷史性第四次向美國國會兩院發言之後。
由於內塔尼亞胡在民主黨進步派的眼中已相當於一個沒有爭議的戰爭罪犯,他的國會演說預計將會受到至少數十名民主黨國會議員杯葛。
雖然在拜登退選之後,向來同拜登有重大政策分歧的內塔尼亞胡對拜登參議員、副總統、總統任內為以色列所做的一切表達感激,又稱無論美國人選擇誰為他們的下任總統,以色列也會是美國在中東最不可或缺、最強而有力的盟友,但此刻作為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賀錦麗卻拒絕主持內塔尼亞胡的國會兩院演說,改由另一位即將退休的猶太裔參議員代為主持,這無疑為內塔尼亞胡和民主黨政府的關係蒙上陰影。
在拜登宣布退選之後,人們的討論已迅速聚焦到賀錦麗能否擊敗特朗普、賀錦麗若然「坐正」總統之位會做些什麼之類。可是,大家不要忘記,拜登還有半年任期。
拜登的歷史定位
這一次拜登被迫屈辱退選之後,他的政治遺產很可能會變成「不知自量堅持不交棒,到最後一刻才接受現實,最終導致民主黨沒有時間尋得比賀錦麗更具勝算的候選人,導致特朗普再次勝選」--這相當於美國自由派歷史中的「千古罪人」。
拜登從一上台起,就已經邀請歷史學家到白宮求教,希望找尋自己的歷史定位。如今,時間只剩下半年,這已是拜登會尋求改變自己歷史名聲的最後機會。
此刻的加沙戰爭,以至更廣大的以巴問題,大概就是他的唯一選項。國會眾議院控制在共和黨之手,立法不能通過,行政命令的權力也受到法院的嚴重限制,內政已無處施為,只有外交才有更大的行動空間。
確診新冠之後,拜登上車都有困難:
拜登的最大目標,當然是希望以色列接受巴勒斯坦建國,從而讓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世界全面與以色列達成關係正常化。不過,在內塔尼亞胡出訪前,以色列國會才剛以大比數通過了巴勒斯坦建國對以色列構成「存亡危險」的法案。以巴和解短期內極難成事。
不過,更細部的操作並非沒有成功之機。日前,阿聯酋已經成為第一個示意願意參與加沙戰後維和工作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軍方也希望能夠在加沙建立由巴勒斯坦人管理的區域,並逐步擴展開去。這些工作的前提是持久的停火,停火的前提就是內塔尼亞胡政府在足夠的壓力下作出妥協。
一直以來,拜登都小心翼翼,不敢過度施壓以色列。在最後可以為自己改寫歷史定位的半年時間,拜登會否放棄因循守舊的謹慎而全力推動停火?從他過去從政50多年的政治慣性來看,答案是不會。但從其政治生涯正在劃上句號的角度來看,答案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