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會選舉|歐債危機2.0:「極右恐慌」是否危言聳聽?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6月30日即將舉行法國國會重選的第一輪投票。目前,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極右國民集會(RN,或譯國民聯盟)以超過35%支持度領先,以極左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為代表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則以28%民意排行第二,而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所屬的中間派聯盟「一起」(ENSEMBLE)則只得大約20%支持。

換言之,下屆法國政府很可能是由極右或極左領導。在兩輪投票的選舉制度之下,馬克龍的中間派,以及選擇不加入馬林勒龐陣營的中間偏右共和黨,將會在左、右兩邊受到擠壓。從此刻的民調來看,馬克龍可以期待的最佳選舉結果,大概就是沒有任何一個陣營單獨取得國會過半數,導致法國施政陷入停滯,極右和極左力量都無法落實他們的政策。

外界對於極右或極左掌權的擔憂,就是他們的似乎毫無節制的財政政策。

6月24日,年僅28歲的國民集會主席兼預定總理人選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在記者會上介紹該黨政策。(Reuters)

目前,法國政府負債已到了GDP 110%的層級,其去年赤字依然處於GDP 5.5%的高位。本年標普已降低了法國的主權信用評級。歐盟委員會上周也向包括法國在內的7個國家啟動過度赤字程序,有可能最終導致相關國家受到歐盟懲罰。

自馬克龍6月9日在歐洲議會選舉後宣布解散國會重選以來,法國CAC 40指數已經累跌約5%,法國10年期國債債息與德國的差距也擴大至2012年以來未見的水平。

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以及一眾分析人士都警告極右或極左上台可能導致法國陷入前英國首相卓慧思(Liz Truss)不顧英國政府債務大幅減稅所帶來的金融危機。英國《每日電訊報》和《金融時報》則不約而同地有評論文章指出,英國還有機制去迅速將卓慧思踢出首相府,但法國卻沒有類似機制。這次馬克龍運用解散國會的總統權力過後,他要等一年時間才可以再次解散新的國會。兩篇文章都指出法國有可能引致另一場的歐債危機。

馬林勒龐在台下聽取其「愛徒」巴德拉發表政綱。有人猜測巴德拉的明星效應讓勒龐感到威脅,但有知情人士則認為巴德拉對勒龐的提拔極其感恩,並不會試圖挑戰她在極右陣營中的權威。(Reuters)

根據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的分析,馬林勒龐2022年競選總統時的政綱將為法國帶來額外1020億歐元的開支,相當於GDP的3.5%。

不過,當時國民集會沒有執政的可能,政綱當然不必考慮到可行性。到了今天,勒龐確有可能獨力取得國會多數。年僅28歲的國民集會主席兼預定總理人選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就承諾會改善法國政府財政,謹守合理開支規模。

對於國會集會原有將退休年齡下調至60歲、大減能源/燃料/家庭基本用品增值稅、免除30歲以下人士入息稅、全國公路國有化等政策承諾,巴德拉表明會繼續實行,但部份政策需要先等到他上任後新政府進行審計過後才會推出。

6月24日,馬克龍出席巴黎地鐵新支線的啟用儀式。(Reuters)

而且,國民集會也會在其他層面節省開支,例如嚴查逃稅避稅、削減外來移民、減低對歐盟預算供款、退出歐盟電力分享機制、重新實施財富稅等等。

不過,根據全球金融服務集團安聯(Allianz)扣除下調退休年齡和公路國有化兩項高額開支項目之後的計算,國民集會政府的執政依然會擴大法國政府赤字,由去年的GDP 5.5%增至2026年的GDP 6.4%--相較而言,現屆政府到2026年將會逐步把赤字收縮至GDP的3.9%。

雖然國會集會極右上台的情況得到較多人討論,但左翼「新人民陣線」的政府開支政策也同樣讓人擔心。他們主張把最低工資大增14%、廢除馬克龍將退休年齡從62歲增加到64歲的政策、對能源及其他必需品實施價格限制、增加公營部門人員薪金和房屋津貼等等。根據左翼聯盟自己的估算,他們上台之後,2024年的額外政府開支為250億歐元,到2027年將會升至1500億歐元。

2024年5月16日領導法國極左翼黨派「不屈服的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在塞內加爾一間大學與該國總理松科(Ousmane Sonko)開會,並發表講話。(Reuters)

當然,相較於國民集會,「新人民陣線」對加稅更為落力,除了重新實施財富稅之外,他們也會提高遺產稅、對外移資產徵稅、對盈利太多的企業額外徵稅等等。左翼人士預計,在告別馬克龍的「緊縮政策」之後(按:馬克龍任內政府財赤打破了50年來從來沒有盈餘的法國歷史紀錄,其實很難說是「緊縮政策」),法國經濟將會有每年3%的高速增長,因而能應付新增的開支。

對於「歐債危機2.0」、「卓慧思時刻」重演之類的擔憂,樂觀意見認為這其實是言過其實。

首先,他們傾向認為,像極右意大利兄弟黨(FdI)總理梅洛尼(Giorgio Meloni)一樣,如果馬林勒龐跟巴德拉的國民集會真的控制了法國政府,他們的實際政策也將會走向溫和化,不會真的全盤落實他們的政綱。

2024 年6月13日,英國辛偉誠(Rishi Sunak)在意大利出席七國集團(G7)峰會,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gia Meloni)互動 。(Reuters)

其次,法國的經濟基礎遠較歐債危機時的希臘或其他歐豬國家為佳,不會出現當年一般對於國債的信心危機。

同時,歐洲央行今天已經有無限購買歐元區國家國債的應急機制,如果法國真的出現金融危機,歐洲央行也能迅速介入。(按:不過當法國政府由挑戰歐盟建制的人物主持之際,布魯塞爾和德國會否無條件伸出援手則是另一回事。)

無論此等說法是否正確,即使是樂觀的分析者也不能否認一點,那就是極右上台即使不會引發另一場債務危機,法國財政也不會有任何改善的可能。如果法國財政是一個計時炸彈的話,其倒數還會持續,而且有可能加速。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4月在法蘭克福出席記者會。(Reuters)

由於巴德拉聲言如果國民集會不能獨力取得多數,將會拒絕執政,而最有可能出現的選舉結果依然是極右成為最大黨但不能獨力取得多數,法國政界已經出現了籌組去政治化的技術官僚政府的討論。其中,最熱門的總理人選似乎是現任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sitine Lagarde)。

這,當然是意大利政治的翻版。問題是,法國並沒有像德拉吉(Mario Draghi)一般威望高到可以得到極右到極左大多數政黨支持的技術官僚。因此,就算要搞出一個去政治化的政府,也不是一件易事,而且技術官僚政府也難以避免持續的政治動蕩--特別是,馬克龍在選舉後將失去解散國會的威脅,在野黨派幾乎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發動不信任投票威脅政府。

「歐債危機2.0」、「卓慧思時刻」的宣傳可能是危言聳聽,但7月7日國民議會次輪投票結束之後,法國(連帶着歐盟)的前景實在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