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得票15%的馬克龍解散國會重選:不成功便成仁?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6月6至9日一連四日進行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束,雖然投票率只有51%,同上屆差不多,遠遠不及此前超過七成投票率的預期,但歐洲的右翼和極右明顯是這次選舉的最大贏家。德、法、意三大國的右翼和極右都有極佳表現。

當人們還在確認選舉結果、研判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能否連任、選舉結果對歐盟27國國內政治又有何啟示之際,經常「語出驚人死不休」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看到票站調查和預測顯示其中間自由派「復興歐洲」(Renew Europe)在法國得票大約只得15%,落後法國傳統極右、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實然領導的國民集會(Rassemblement National)一倍後,竟然在9日馬上宣布解散國會、在三周後進行重選,即時「喧賓奪主」變成了歐洲議會選舉的頭條新聞。

對於馬克龍大敗之後即時要求「再戰」的決定,6月10日開市反應頗為悲觀,法國股市下挫,國債債息上升。

6月9日,馬克龍親在票站投票。(Reuters)

第四次「共治」?

在2022年的選舉中,馬克龍雖然贏得了總統選舉,但馬林勒龐卻以超過四成得票,成為法國史上總統選舉中得票比例最高的人物,馬克龍的中間派政黨聯盟也失去了國會多數,而極右國民集會的國會議席則由原來的8席大升至89席。在過去兩年,只得不足250席(過半數門檻為289席)的馬克龍在立法上已遇上重重困難,甚至在本年初連總理也換掉,希望能扭轉劣局。

但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證明馬克龍2017年以來已經聲言要達成的消滅極右目標,隨着時間推移,卻離他愈來愈遠。國民集會這次獲得了31.4%選票,再加上另一個立場更右的極右小黨的5.5%,法國極右的總得票比例比馬克龍的復興歐洲,再加上過去數十年主導法國政壇的中間偏左、偏右兩派的總數還要高一些。這種情況跟極右已經在執政的意大利差不多。

如果6月30日的國會選舉(7月7日將進行次輪投票),最終結果跟今天的歐洲議會選舉一樣,法國就有可能出現第五共和以來第四次的「共治」(cohabitation)局面,也即是總統同總理屬不同政黨的情況。

6月9日,馬林勒龐在選舉後向國民集會黨員發言。(Reuters)

由於馬克龍2027年任期屆滿將無法連任,其扶植的年輕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也明顯未能扭轉中間派劣勢,在馬克龍餘下的三年任期之中,馬林勒龐將會變成人們心中的「候任總統」,馬克龍無論是在法國國內還是歐盟層面,也將變成「跛腳鴨」。

即使馬克龍的中間派、配合傳統中間偏右、中間偏左,再加上極左共推一個「反極右」總理上台,馬克龍的執政權威也將受到致命性打擊,立法空間大大受到局限。

「豪賭」的理據

為何馬克龍要作出此等「豪賭」?

根據馬克龍宣布解散國會之時的說法,這次國會選舉是要給法國人在「挺歐」和「疑歐」之間作出抉擇。馬克龍承認,這次選舉結果對「保衛歐洲」的政黨甚為不利,「我不能假裝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因此他決定要馬上給人民一個選擇的機會。他聲言他對法國人民有信心,認為他們能為他們自己同下一代作出最佳的抉擇。

雖然如今馬林勒龐也不再談法國脫歐,但這次選舉在馬克龍的包裝之下明顯多了一層脫歐公投的陰影。

圖為2024年6月9日,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結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發表電視演說內容,在極右政黨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RN)位於巴黎的總部內播放。(REUTERS/Sarah Meyssonnier)

馬克龍這場豪賭並非完全沒有合理基礎。首先,歐洲議會選舉往往是法國選民投抗議票的場合,畢竟傳統上歐洲議會影響政策的權力頗為有限。到了決定國家政權誰屬的選舉時,選民可能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

其次,法國國會(國民議會)的選舉,與歐洲議會的比例代表制不同,採取單議席單票兩輪投票制,如果一個選區內極右支持度最高,但反對極右的各黨民意依然過半的話,最終極右依然有較大的敗選機會。這樣的選舉制度對於馬克龍的中間派較為有利。

而且,從馬克龍的角度來看,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大敗本身已經使他變成了「半隻跛腳鴨」,馬林勒龐聲勢大盛,如果能在一個對中間派較為有利的選舉制度之下迅速證明馬林勒龐的政治路線不如歐洲議會選舉結果般得到法國選民支持,這將能改變這次選舉大敗之後的法國政局,有助馬克龍未來三年執政,也能動搖馬林勒龐此刻儼如2027年候任總統的地位。

但無論如此,這次解散國會重選的決定,對馬克龍而言也是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超級豪賭。

6月9日,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發表講話。(Reuters)

對於歐盟而言,馬克龍是成是敗的短期影響則頗為有限。

首先,屬於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EPP)奪得最多議席,六次連續成為第一大黨,其領頭候選人馮德萊恩依然有最廣的連任票源。

其次,雖然這次極右黨派得票大漲,但各國極右立場不同,難以整合。以馬林勒龐為代表的「身份與民主」黨團(ID)較為傾向疑歐親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代表的「歐洲保守改革者」黨團(ECR,簡譯)則力挺烏克蘭、傾向在體制內玩歐盟的遊戲,而梅洛尼上台以來更變成了馮德萊恩的半個政治盟友,可能會為其連任提供必要的支持。除此之外,匈牙利執政青民盟(Fidesz)和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皆屬於沒有黨團的極右政黨。

同時,在歐盟第一大國德國,執民三黨雖然慘敗收場(社民黨14%、綠黨12%、自民黨5%),但得票最多是依然是傳統右翼基民盟-基社盟(CDU-CSU),達30%,另類選擇黨則有16%得票。如果今天的選舉結果在2025年的德國大選重視,中間派依然是能夠掌握政權的多數。

而且,由於法國國會對於歐盟政策影響力極低,只要馬克龍還是愛麗舍宮的主人,法國的歐盟路線並不會因為馬克龍的國內選舉失敗而改變。

當然,如果法國極右再下一城,歐盟透過進一步往聯邦化的方向整合,從而變成多極世界中的第三極,長遠將會受到嚴重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