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特朗普「血洗」爭議的荒謬 政治淪為語意學辯論?
最近幾天,美國大選相關的最大新聞之一竟然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一場演講中用上「血洗」一詞(bloodbath,或可譯成大屠殺)去形容他自己若然不能當選的境況。左翼媒體群起攻之,右翼媒體群起辯護。從傾向支持特朗普的馬斯克(Elon Musk),到拒絕支持特朗普的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再到拜登(Joe Biden)競選團隊,都投入戰團,對於「血洗」一詞作出各取所需的解讀。
特朗普的原話,主題很明顯是美國汽車行業。他將拜登支持電動車的政策與損害美國製造業和鼓勵中國工業扣連起來,同時藉此攻擊支持拜登的美國汽車行業工會領袖,指責他們「想要搞這些全電動垃圾」,「全都在中國製造」。
不過,跟特朗普一以貫之的談話風格一樣,其原話聽起來的意思,卻不像其主題般明確。「中國正在墨西哥興建好幾座大型工業去生產汽車,他們認為他們將會把這些汽車賣到美國--不。我們會對任何一部越境的汽車加收100%的關稅,他們就不能賣出這些車了--如果我當選的話。不過,如果我沒有當選的話,整個東西都會變成一場血洗--這只會是最輕微的。整個國家都會變成一場血洗。這只是會最輕微的。但他們將不會賣出那些車。」
到底特朗普的那一句「血洗」,指的是中國廠商未來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將會像「血洗」一般奪取美國汽車市場?還是更廣泛的暗示他的支持者可能會在特朗普落選後使用暴力,而「血洗美國汽車業」只會是特朗普一旦落選後「最輕微的」事情?
這樣的討論,本質上沒有任何益處,卻成為美國政界和輿論界的連日焦點。特朗普的支持者,包括近來曾與之會面的馬斯克,指責主流媒體斷章取義製造謊言。特朗普自己也攻擊「假新聞媒體」和民主黨,指責他們曲解他明顯是單指汽車行業的「血洗」。特朗普的支持者們也翻出拜登4年前在民主黨初選中針對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支持者的負面宣傳,呼籲人們不要把初選變成「負面血洗」。彭斯也為特朗普辯護,稱其「血洗」一語特指汽車業。
拜登方面則指責特朗普是想讓2021年1月6日試圖推翻選舉結果的國會暴亂重演,更藉此發布45秒的競選廣告,進一步將此「血洗」用語與2017年特朗普針對造成一人死的白人至上遊行所說過的那一句「兩邊都有很好的人」扣連在一起。
除了「血洗」論之外,特朗普最近幾天的政治新聞頭條幾乎都同他說了些什麼有關。一是他指一些移民「並不是人」,是「動物」;二是他指支持民主黨的猶太人「憎恨以色列」、「憎恨他們的宗教」。唯一有點實質性的新聞,就是特朗普不能為其正在上訴的紐約州誇大資產價值民事案的超過4.5億美元罰金交出保證金。
美國政界和輿論界的這些你來我往的爭論,是跟現實無關的,完全是對於語言的內部討論而已:甲說了不清不楚卻可能有爭議的一句話,乙回應了甲這一句話,丙再回應乙的回應,甲又回應乙的回應,乙再回應丙和甲對其回應的回應……到了一個沒完沒了的地步。
美國媒體的政治新聞,往往充斥着對於這種口水戰的描述,對於口水戰背後可能跟現實有關的東西卻討論甚少。到底電動車的轉向會否對於現有的汽車業工人不利?到底美國汽車業能否不跟從全球新能源汽車轉向的趨勢?到底電動車是否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唯一出路?到底中國電動車有沒有、未來能不能打入美國市場?到底中國企業能否單憑在墨西哥建廠就能把汽車輕鬆輸入美國?到底特朗普提出的100%關稅是否足夠支持美國車在本地市場打贏中國電動車?
這些與現實有關的討論,都不是美國媒體的焦點,只變成旁節末節(罕有的例外是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這一篇解說)。
(按:事實上,電動車此刻已經變成了歐盟同中國之間的一大貿易爭議點,歐盟據報正準備向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美國多家車廠最近都減產電動車,也引起人們對於電動車在美國發展路向的疑慮;像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設廠的行動,亦有可能在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後引發美墨貿易戰,特別是在美墨加自貿協議2026年就要談續期的背景之下;特朗普時代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近來也不斷高舉以大增關稅來振興美國製造業……值得探討的相關實際議題多的是。)
從一個傳媒業的角度出發,為何美國的記者們不去討論跟現實有關的議題,而是針對政客們說了些什麼話去解讀、去詳細討論、去尋找其他政客的回應,背後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比較省力。(本文背後也是同樣道理。)
這不只是作者比較省力,讀者也比較省力,大家都不必把複雜的政策事務、具體議題拿出來深究。長久累積下去,這就變成了一種新聞界的「沉底競賽」(race to the bottom),大家不斷把標準下降。
然而,將政治的焦點由政策議題變成政客言論的惡果,就是政治本身的脫離現實,全然陷入了主觀感覺的場域之中。
在最近的美國大選之中,人們都在追問為何美國良好的經濟表現並沒有反映在拜登的民意支持度之上。以下兩張圖大體上記錄了2017年、2021年兩次政黨輪替,兩黨支持者對於經濟觀感的急轉彎,就很能說明美國政治是何等的脫離現實,也解答了這一種追問。
美國新聞界的「沉底競賽」不能不說是今天美國政治沉淪至此的一個結構性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