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制是台灣「民選帝制」的解藥?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民衆黨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9月27日舉行第三波競選募款小物記者會,在媒體問答環節再度表示,自己主張內閣制並恢復閣揆同意權,總統也應該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直言批判台灣現在是「民選皇帝制」,對總統權毫無制衡。

柯文哲延續近月主張,稱「台灣終究要變成內閣制」,但因為沒有辦法一步到位,所以在變成內閣制的過程當中,會有一個過渡階段,因此強力主張恢復行政院長的立法院同意權,意即「閣揆同意權」。柯文哲抨擊,目前台灣表面上看起來叫「民選總統制」,但其實是「民選皇帝制」,因為一旦選上總統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叫做「贏者全拿、毫無制衡」。

為了消弭各界疑慮是否再起修憲議程,柯文哲認為,恢復閣揆同意權得讓總統權受到一定程度制衡,「總統赴立法院做國情報告,『不用修憲』,也可以變成『憲政慣例』」。柯文哲甚至援引美國憲政運作,指台灣行政院內的重要部會官員,也應當出席立法院相關委員會的聽證會。

亞洲週刊2021年01期的封面專題《台灣民選獨裁幕後 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將蔡英文披上黃袍,批評其獨裁行徑猶如「民選皇帝」。(Facebook@亞洲週刊)

倡議內閣制 政客有前例

事實上,柯文哲在大選前倡議限縮台灣總統職權,並非首創,甚至可謂一類大選前的「歷史的重演」,且時間點、動機、理據與欲圖目標,皆與過往倡議者「不分軒輊」,成了一幕台灣憲政制度底下的奇特風景。

自1996年台灣首度舉行總統全民直選以降,在大選前有政黨陣營倡議憲政調整,且清一色倒向「內閣制」的案例有二,首先是2007年由彼時執政的民進黨提出,第二次則在2015年由同樣執政的國民黨所提出。回顧兩次台灣政黨對「內閣制」的呼喚,十分具有對稱性。

2007年時值陳水扁第二任期尾聲,倒扁聲浪高漲,彼時民進黨推出蘇貞昌、謝長廷搭檔參選次年總統大選,聲勢明顯遜於聲望如日中天的馬英九,民進黨政權下野姿態板上釘釘。為了制衡即將迎來的「馬英九總統」,民進黨當年以限制總統權為由,提倡內閣制修憲,殊忘了自己過去八年如何享受「贏者全拿」的滋味。彼時的民進黨主張內閣制的出發點,基本預期自己即將在野,因此企圖將台灣憲政由偏向總統制亞型的半總統制導入內閣制,以選後還能夠掌有的立法院立委席次作為舞台,去削弱屆時馬英九政權的總統大權。

台灣民眾曾因前總統陳水扁曾的貪污問題發起倒扁活動,陳水扁在任期結束後隨即因「機要費案」和洗錢案遭台檢方聲押。(視覺中國)

時間轉眼2015年,輪到馬英九政權邁入第二任尾聲,一則受創太陽花學運甚深,二則蔡英文聲勢可期,換做國民黨政權下野成為未選先判的預見。彼時換成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朱立倫倡議將台灣憲政制度調整為內閣制,動機與緣由與2007年即將失勢的民進黨人並無二致,兩政黨輪番支持又反對內閣制,都是基於對敗選的預期,以及選後權力擴張的欲望,進而倡議憲政體制調整。

如今,時隔八年,輪到柯文哲率民眾黨以第三大黨參選總統選舉,再度挑起台灣憲政轉向內閣制的討論。但不同於2007年民進黨與2015年國民黨之議,更多是基於下野前的未雨綢繆、為了權力超前部署,兩黨應時空不同致立場錯置,赤裸暴露政客唯利是圖的本質。

眼下,柯文哲所屬民眾黨固然沒有下野問題,但籌謀選後台灣內部政治局勢,在在野整合單一總統候選依舊陷入瓶頸,輔以民眾黨在立法院席次最樂觀估計也就10席,基於保障民眾黨未來發展自主性,延續過去倡議「聯合政府」而下的內閣制之議,成了柯文哲政治上不意外的選擇。

柯文哲的選情倒吃甘蔗,話語權也獲得顯著提昇。(Facebook@柯文哲)

改內閣制從來是假議題

從台灣主要政黨三度於大選前對於內閣制的呼喚觀之,體現台灣憲政體制之於政黨而言,依舊是制度玩物與操作議題的一種存在。

首先,政客對於公眾發表倡議,多有混淆制度設計良莠與政黨之私的弊病。比如「贏者全拿」本為總統制的一項制度特徵,但在實際運作的「摧殘」下,幾淪為負面意涵,但政客便宜行事,逕以內閣制反向導之,並未認真考量政治文化兼容性,而是遂了行政權與立法權轉移的野心,故而立場得以朝夕易改,絲毫未以沒有中心思想為恥。

其次,從憲政體制的角度觀之,藍綠白政黨三度倡議內閣制,多流於議題操作的嘴上工程,並未誠實且力行於制度再設計工程。一則修憲議題本身即夾帶濃厚政治性,貿然推動易觸動兩岸敏感神經,二則台灣歷經七次修憲,如今修憲門檻堪比天高,這些現實層面的問題,逐私利的政黨、政客並非無知,而是嘴上刻意誤導民眾為之。今次柯文哲刻意略過修憲,既倡議內閣制卻又援引美國總統制運作為例,本身即存在制度矛盾,其隨口以建立「憲政慣例」帶過,基本也不具有現實性,殊為可惜。

總的來說,調整台灣既有憲政體制,並非不可行,總統權行使無節制的問題確實存在台灣政治運作之中,除了柯文哲今次「民選皇帝制」的批評外,諸如以台灣民選獨裁、新威權主義攻訐蔡英文政府的說法也所在多有。

但回首過往迄今三次針對限縮總統權的倡議,各政黨在訴諸社會支持與迎勢過程中,皆未考量台灣半總統制運作走到今天完全偏向總統制運行,背後實際蘊含相當大台灣社會期待與政治文化養成的成份,單單以反向內閣制的操作,不過易流於黨爭,也失之急切,以致隔三差五在大選前,每每遙望內閣制,終無改台灣把總統制走成了「民選皇帝制」的悲哀。而其中的循環反覆,其實也正好說明了,在台灣政黨與政客的政治認知中,存在了一類(準)輸家才寄望能從倒向內閣制預收政治利益,否則執政盡是民選獨裁的心理。在大選前,憲政體制改制每每被當成糖來炒,這是台灣社會無感,又政黨無恥與便宜行事所致,只要台灣社會繼續縱容,政客心態不矯正,縱有總統制與內閣制的制度調整,或都無改「民選專制」的缺陷流於台灣的政治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