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東風?觀望中的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日不足四個月,整體選舉動態在在野陣營整合未全之前,依舊撲朔。隨著國民黨籍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訪美獲得「評價之上」的成果,關於中美介選、台灣內部針對兩岸關係政策的討論,相信在不久的日後將更趨明朗。在此之前,來自台灣內部民意、北京與華府的觀望氣氛仍將濃厚。

整體而言,台灣朝野四位主要總統候選人迄今的選舉表現,堪稱保守,縱有發表兩岸關係見解,惟攻防不烈,也多輕聲細語,似唯恐言多必失,超出了「邊界」,得不償失。而塑造朝野候選人「邊界感」的限制根源,除了台灣內部選民意志,也包含了來自華府與北京的注視。根本來說,這場台灣總統大選目前體現了幾點特殊的確定與不確定的成份,而左右未來台灣選情的關鍵,則尚待多項不確定成份的塵埃落定,才足夠明朗。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中美兩強介入今屆台灣大選的程度明顯高於以往,但不確定的是中美偏好的候選陣營依舊懸而未決,未見明確屬意跡象。

從北京角度觀之,其統一台灣意志不渝下,自去年開展的常態性軍機艦掠台行動料不受到台灣大選而有調整,北京一改過去或為民進黨助選的顧慮,常態性軍事迫台展現反獨強硬立場,可謂底氣豐厚,自信表現立場供台灣選民「參考」、「選擇」,這是北京今屆介選現象之其一。

台灣軍方披露一張海軍紀德級基隆軍艦(DDG-1801)(照片前方)近期監控山東號(照片後方)的畫面。(台灣軍方)

其二,撇除北京絕不可能偏好民進黨籍的賴清德外,對於在野三名候選人,尤其國民黨籍侯友宜與民眾黨籍柯文哲的態度,北京迄今皆與之向好,並不因侯友宜發表拒絕一國兩制、提出「合憲九二共識」版本而有拒絕,對於不承認九二共識,但又稱不會完全拒絕九二共識的柯文哲,也保持開放態度,未見針對性批判。此態度一則留待台灣在野陣營整合結果,二則相符北京拒斥台獨勢力之餘,展開雙臂「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國家統一協商」的開放立場。整體而言,北京表現出積極介入卻不輕易表露選擇的姿態。

再就華府立場觀之,除了日前有智庫點名郭台銘當選將有害美國利益外,華府迄今並未釋放選邊的訊號。縱然蔡英文政府與美國政府保有一定政治默契,但顯然華府並未將此「零意外」的信任及於尋求繼任的賴清德身上。月前「疑賴論」風風火火即是一例,哪怕賴清德亟欲脫下「台獨金孫」的外衣,美方對其政治立場與一旦主政後可能帶來的兩岸關係變化,依然相當觀望。

反倒是侯友宜近日出訪美國明示「3D戰略」獲得了普遍的正評,一則承繼馬英九路線讓美國「無懼」,二則侯友宜具體以嚇阻、對話與降低風險等三點,直球表述兩岸關係政策立場,絕大程度讓華府「能夠接受」。綜觀操作「賴降侯升」的認知,輔以未能判斷、甚至以鬼牌形容的柯文哲,華府在這場台灣選舉的介入姿態,也明顯留牌以待,不急於一時,這也添增了台灣朝野主要候選陣營對博取美國支持的需求焦慮

9月17日AIT主席羅森伯格(中)陪同侯友宜(左三),全程參與了大華府地區的僑界晚宴。(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其次,可以確定的是透過候選人的陸續表態,台灣朝野基本已將台海和平、維持現狀視作今次大選共識,但不確定的是,除了非戰的公約數,針對兩岸關係基本定位與未來政治發展指向,各陣營只敢言說表面的結果,使得非戰共識淪為表態,無一具有操作性。

除了郭台銘孤身倡議一中談判外,觀察其餘三組候選人迄今的兩岸政策路線基本語帶保留,全然活在選票支持的「舒適圈」,未見破繭之論。原因無他,因為台灣多數選民仍處於觀望,並未凝聚一定強度的兩岸關係政策引導指向,以致候選人們也缺乏鼓舞,無法刺激出更強烈的兩岸政策辯論。就這一點而言,台灣朝野候選人的被動、不自信,以及不夠承擔,一目了然。

不同於2012年的台灣政經與社會氛圍支持,彼時的馬英九、蔡英文與宋楚瑜三人尚能針對ECFA進行大辯論,今朝的台灣社會與新聞關切焦點,縱然鎖定在台海能否維續和平,但基本也就點到為止,大多數台灣人依舊不想打,也不信打。各家的台海軍事衝突之說,等同一類紙上談兵,導入了不怕談,談了也不怕的怪圈之中。

台灣內部這般既確定追求非戰,但又不確定要提昇對和平對策提出具體要求的氛圍,相當程度削弱了候選人大膽提出具指引性的兩岸政策主張。觀察過去數月以來,候選人間的民調支持度變化,升降起伏基本繫於選民結構重組,屬於傳統的選民政黨認同偏好,以及世代選民偏好對政黨與候選人個人的轉移,系統上相當封閉,並非由外在的中美關係、兩岸關係變化,乃至陣營差異化的兩岸主張所驅動。這使得短視且唯選票是圖的政黨政客,缺乏積極誘因去加強相關論述。

簡言之,一如柯文哲在六、七月間支持度的雄起,絲毫與涉外主張無涉,單純是政黨基本盤、青年選民以及淺藍支持者匯聚所致,就柯文哲陣營本位而言,不需要太過主張,便可收穫支持,何樂不為。與此同時,賴清德與侯友宜陣營也基本存在類似出發點,前者多說容易太獨,後者多說易被戴上紅帽,保守地從既有政黨支持板塊拉扯支持度,成為一類不說也不破的默契。

侯友宜訪美行表現「加分」,積極經營對美關係,然而如何應對北京的統一進程,仍是侯友宜無法迴避的重大挑戰。(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爾如今,隨著侯友宜訪美開出明確兩岸主張的一槍,會否起帶頭效果,一改各候選陣營不敢明確定調自己的兩岸關係路線現狀,則有待觀察。

展望台灣大選後續動態,除了在野陣營是否整合這一根本性的問題外,台灣選民是否跳脫對和平議題的「有識無趣」,不再以觀望的態度回應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以及來自北京與華府介選力道加強,甚至表露心跡與否,這些目前尚不能確定的要素,都猶如未達的東風,一旦吹拂,眼下過於靜態的台灣大選春水只怕才有得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