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對話」與「中美對話」都走不通 蘇起:「武統」或將到來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台灣「國家安全會議」(國安會)前秘書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指出,如果台灣作為中美爭搶的角色能夠降低,中美間的緊張關係及爆發衝突的可能性都會減少,不僅首當其衝的台灣得以倖免於難,區域其他國家也會喘一大口氣。蘇起認為,降低台灣成為中美爭搶角色的最佳解方是「兩岸對話」,其次是「中美對話」,如果兩條對話的道路都走不通,「北京可能會認為其已窮盡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道路,剩下只有在它認為適當的時間採取非和平手段」。

蘇起是應「台北政經學院」(TSE)與美國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在9月 15 日共同舉辦「半導體政策研討會:為美國、台灣和合作夥伴制定雙贏戰略」(Semiconductor Policy Workshop: Developing a Win-Win Strategy for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and Partners)之邀,在會中以「台灣在美中競爭中的角色」發表演說。

美國對台容忍與中共自我克制

蘇起首先從1988年到2008年之間的歷史背景切入台灣與中美關係。他指出,台灣在那20年間經常採取政策主動迫使美中兩強做出正面或負面的反應,實例如「兩會商談」、「一中各表」、「康奈爾訪問」、「兩國論」、「一邊一國」、「正名」、「制憲」、「入聯」等等。國際關係史上極少類似小國撼動大國的例子,這是因為兩個原因形成了此一現象。原因之一是美國對台的容忍,包括了三個因素:

台灣「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在華府演講,強調「兩岸對話」與「中美對話」對台灣前途的重要性。(張鈞凱攝)

1. 美國支持台灣民主,當然包括容忍它一些脫線行為。

2. 美國希望台灣民主化能逐漸影響中國大陸的開放及自由化,甚至長遠的民主化。

3. 希望台灣成功的經濟成長模式能夠促進大陸與國際經濟的連結,從而緩和它的國際行為。

原因之二是因為中共的自我克制。北京的考量不外兩點:一是兩岸政府與人民的連結有助於未來中國的統一;二是向台灣學習其成功經濟成長經驗並吸收資金。

台灣變成「兩條狗搶的骨頭」

蘇起表示,曾經「一條尾巴搖兩條狗」的台灣,如今已成了「兩條狗搶的骨頭」。美國對台的態度調整為以下三者:

1. 戰略:台灣位在第一島鏈正中央。美國為了台灣安全也為了美國自己在西太平洋的地位,不容丟失。

2. 民主: 對美國有象徵及情緒價值。

3. 盟友可信度:作為盟邦領袖,不能失信。

蘇起認為,中共對「統一台灣」的考量趨於複雜,且看得出其急迫性。(資料圖片)

而中國大陸的考量也變得更為複雜:

1. 中國統一: 民進黨政府的台獨趨勢愈來愈明顯,台灣民意認同似也無可挽回, 所以台灣島正在漂離大陸。「丟掉台灣」的恐懼正在大陸各階層蔓延,習近平面臨成為歷史罪人的風險。

2. 戰略:美國海軍288艘軍艦擁有兩條又長又寬又廣大的海洋線,可隨意進出。解放軍海軍355艘軍艦卻被鎖在第一島鏈之內,只有兩個狹窄的巴士海峽與宮古海峽可供進出。而台灣恰好就在這兩海峽附近。隨著大陸造船業持續壯大,台灣的戰略價值只會更大。

3. 美台合作: 過去大陸內部的鴿派經常說,「統一不必急,因為台灣一直往下走,而大陸快速茁壯,操之過急反而會傷害到大陸的中華復興大業。最好耐心等祖國更加茁壯,台灣自然瓜熟蒂落」。現在已經聽不到這種鴿派聲音了。最多的論調是,「如果台灣與美國持續反中並強化其合作,我們耐心沒有用,反而中華復興大業先受損。或許長痛不如短痛來得好」。

蘇起說,中美兩強的競爭,結果就是台灣及其半導體產業變成中美爭搶的骨頭。

而台灣自己呢?蘇起認為,台灣是一根「不自在也不情願的骨頭」。幾世紀以來,台灣不曾像烏克蘭或東亞任何國家那樣經歷過戰爭的大規模死傷及破壞,所以對兩岸可能的戰爭完全沒有心理準備。而在台灣內部,蔡英文政府一直強調能夠「維持現狀」,原因是「中共不會打」、「美國會來救」。因此台灣民眾的威脅認知極低。政治人物都不敢提要恢復徵兵制、提高國防預算,或進行任何打仗的準備。他們怕一動起來,民眾就會害怕,對蔡政府的信心也崩潰。因此,台灣民眾的「戰鬥意志」非常低落。有的民調會展示不同的結果,那是因為碰到這類電話詢問,很多人會給出政治或道德正確的答案。

台人戰鬥意志低落的真實現象

但是,事實本身(從公開來源)會說話。蘇起列舉了多項台灣人不樂見,但卻真實發生的現象:

蘇起指出,台灣人「戰鬥意志」低落是不爭的事實。圖為9月14日蔡英文出席「2023年三軍士官新生聯合開學典禮」。(台灣「總統府」)

1. 台軍極缺幹部,尤其是作為空軍骨幹的上尉及少校階層的飛行員。他們很多人在服役期滿前就選擇離開,不在乎大幅加薪,甚至損失退休俸。

2. 許多陸軍連排長也嚴重短缺,以致士兵訓練欠佳。

3. 問題嚴重到某防長曾公開呼籲一般大學生在畢業後從軍,「只需十周訓練就授予少尉軍階」。可惜聽他話的人還是不多。

4. 申請加入軍校的年輕人持續減少,空官及陸官情況最不理想,不管如何降低錄取標準。空勤人員的分數遠低於地勤人員的錄取分數。

5. 自2016年起,十位從西點軍校、維珍尼亞軍事學院及其他美國軍事校院畢業的軍官全部在少校或上尉階層退役。其中兩位還沒服完十年的役期。

6. 台防部幾乎每年都無法招募到足夠的志願役士兵。

7. 絕大部分志願役官兵在服役期滿都選擇退役,而不是延長服役。這導致目前台灣三軍官士兵結構非常奇特,士官人數竟等於軍官與士兵的總和。

蘇起主張,2024大選過後,台灣新任總統應該主動走「兩岸對話」這條路,並不會傷及台灣的安全或尊嚴。(Facebook@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

台灣避免「武統」最後兩條路

對於台灣面臨的艱難處境,蘇起認為,如果台灣作為中美爭搶的角色能夠降低,中美間的緊張關係及爆發衝突的可能性都會減少;半導體供應鏈亦將得以保障,世界經濟將免除一大禍害。此外,必定首當其衝的台灣得以倖免於難,區域其他國家也會喘一大口氣。他認為「兩岸對話」是解決台灣當前困境的最佳解方,雖然確實不易,但應屬可行,畢竟政治問題都是「有志者,事竟成」。過去經驗證明兩岸可以對話,而且對話並沒有傷害到台灣的安全或尊嚴。他呼籲 2024 年大選後,台灣新任總統應該主動走這條路。

蘇起提出的另一個解方就是「中美對話」。他認為這相較於「兩岸對話」或許更難些,因為牽涉到內政,而且談判議題更為廣泛,但這條路不應被排除。

如果兩條對話的道路都走不通,蘇起指出,北京可能會認為其已窮盡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道路,剩下只有在它認為適當的時間採取非和平手段。「如那天到來,東亞甚至整個世界的地緣政治都將永遠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