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Apple新機大戰火藥濃 中美科技博弈滲入民心爭奪已見分曉?
緊接在華為(Huawei)Mate 60 Pro系列新機「未發先售」造成轟動之後,美國蘋果(Apple)公司於9月13日在加州總部舉行了秋季新品發布會,最新的iPhone 15智能手機與Apple Watch正式亮相。無論在市場、媒體或輿論,華為PK蘋果的新機大戰,都是熱議的焦點。換個角度觀察,其實也是中美科技博弈已滲透進入民心爭奪層次的一種象徵。
華為顛覆西方對晶片戰爭的主流看法
在眾人引頸翹望下,華為公司終於在9月14日官宣,其秋季全景新品發布會即將在9月25日14時30分舉行。9月25日,這個日子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相當難忘,對華為企業來說更是刻骨銘心。兩年前的這一天,現任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獲釋,從加拿大搭乘專機返回中國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她下機以一襲紅衣在停機坪向世人宣告其歸來的畫面,令中國那一夜尤為沸騰。
14日華為也在微博發布了一部不到30秒的短片,畫面從海洋表面穿越到達深海,最後以一行字幕寫着:「最大的阻力,給我們最大的動力」,為25日的新品發布會造勢。該影片塑造的意象,無不令觀眾代入美國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發起科技圍堵,而中國正以自身的努力突破重圍,「重返榮耀」。
華為Mate 60 Pro新機所搭載的7納米5G晶片(又稱芯片),確實令西方世界感到震撼。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國際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曾於2022年出版《晶片戰爭》(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一書,從而走紅於學術界與輿論場,近期作者還特地到台灣與台積電(TSMC)創辦人張忠謀進行對談。
米勒在書中曾大膽判斷:「中國政府顯然已經考慮到,與其反擊美國,還不如接受華為將變成二流的科技公司」(參見台灣天下雜誌繁體中文版,第376頁)。華為新機的種種技術突破與橫空出世,顯然「打臉」了這一位專研「晶片戰爭」的美國學術新星,某種程度也是對西方主流看法的實質顛覆。
衛星通話功能遙遙領先成為最大優勢
加拿大半導體資訊分析公司TechInsights發布文章指,華為Mate 60 Pro搭載的海思(Hisilicon)晶片,「標誌着海思重返具有競爭力的5G智能手機晶片舞台。」「雖然海思/華為實現了突破,這對中國半導體行業來說是個好兆頭,但我們必須承認,其他行業已經開始迅速轉向採用更先進的4納米和3納米工藝製造的新晶片設計。因此與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製造工藝相比,華為/海思仍需繼續追趕」。
TechInsights的提醒,在蘋果iPhone 15得到了印證。iPhone 15 Pro/15 Pro Max內建全新的3納米A17 Pro晶片,官方表示A17 Pro是目前市場上最快的處理器。儘管如此,日媒《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市場對iPhone 15反應冷淡,路透社(Reuters)以略帶嘲諷的語氣稱iPhone 15最大驚喜是「蘋果沒漲價」,CNN則認為蘋果改用Type-C介面,只具象徵意義;至於市場上的看法,多半認為iPhone 15「創新不足」。
《香港01》記者特別前往華強北探訪,商家普遍認為,就算iPhone 15上市,但華為新機不見得會退燒,價格也將維持高檔一段時間。主因在於,華為新機在價格與衛星通話功能擁有兩項優勢,尤其是後者「遙遙領先」蘋果。
內地網路也掀起實測華為新機衛星電話的熱潮,還有網民在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新疆無信號牧場等區域,實測用華為新機撥打衛星電話,顯示可暢順無阻通話,並稱華為新機為關鍵時刻的「 救命機」。此舉讓華為終端BG CTO李小龍在微博發聲警告:「最近有一些用戶使用Mate 60 Pro的衛星電話功能在民航飛機飛行階段通話並錄製視頻傳播,這是違反相關飛行安全規定的。請各位用戶切記在飛機飛行階段一定要開啟飛行模式,遵守各項飛行安全法規。」
華為新機衝擊蘋果在中國既有市場
華為新機熱朝至今難以退燒,其中一個原因是好消息頻傳。9月13日,華為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部分華為供應鏈企業已感受到市場回暖,並期待華為出貨量繼續提升拉抬行情。TechInsights則預計,華為智能手機整體今(2023)年出貨量預計將達到3,500萬部,按年增長36%,到2023年底,Mate 60 Pro在中國的出貨量預計將超過100萬部;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更新的預估則認為,華為手機在2024年的出貨量有望達到6,000萬部。
華為與蘋果新機行情兩相對照,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稱,有美媒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的說法,指中國中央政府機構官員已被禁止使用iPhone和其他外國品牌設備,消息一出,蘋果股價連跌兩日,市值蒸發2,000億美元。該文章還引述投資公司奧本海默(Oppenheimer)一名高級分析師的估計,受Mate 60 Pro影響,蘋果在2024年的iPhone出貨量可能會減少1,000萬部,相當於iPhone去(2022)年總出貨量的4.5%。
不過外交部已對外媒稱中國政府將禁用iPhone的傳聞做出回應,發言人毛寧表示,注意到蘋果手機出現一些安全問題,但「中國沒有禁止購買或使用包括iPhone美國蘋果手機在內的外國品牌手機的法律法規或指令。」毛寧也指出,中方希望所有在中國運營的企業嚴格遵守中國的數據安全法規。
中美科技較量已進入民心變化階段
華為的亮眼與蘋果的黯淡,或許可以視為中美科技戰的一個階段性結果。台灣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發表新書《晶片對決》,他以台灣觀點在書中指出,美國半導體產業走向「抗中保美」,但「這兩條路最終都走向絕路」。他分析,美國的防堵只能拖延大陸半導體的發展,卻無法阻止其進步,全面封殺的做法,只會促使大陸加大力道推進技術的突破發展。以華為新機給出的技術亮點來看,尹啟銘的預測可謂是一語中的。
華為與蘋果新機對決背後的晶片大戰,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做出解釋,從一般用戶的視角,包括使用習慣分析、相冊分類、拍照與觀看影片等功能,都說明了我們需要愈來愈先進的晶片製程,並為如此高昂的技術買單。作者樂觀地表示,當前中國國產晶片雖然還不能和最強的晶片相比,但是已經實現了不錯的性能。「也許再過幾年,先進晶片也不再成為問題」。
蘋果與華為相繼舉行新品發布會,相信相關話題勢必會再延燒很長的一段時間。《香港01》始終關注中美科技博弈其中的中國技術進展,近日駐台首席記者張鈞凱接受了美國華人網路節目《八方論談》主持人史東專訪,提到了中美科技戰已進入了新的階段,使用者在華為、蘋果或其他品牌手機的選擇,正意味着民心的變化。中美科技較量是否已見分曉?華為PK蘋果的新機大戰,或許已經看到了些許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