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安倍對台史:從濫觴、孺慕到深水不涉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在奈良輔選演講時驚傳遭人近距離槍擊,傷重不治,事件震驚國際。對於這位一向被認為「最友台」的日本首相,台灣朝野政要當日陸續發表聲明,嚴厲譴責暴力行為之餘,也為台灣痛失「重要國際摯友」而嘆息。
為了「答謝」安倍生前對台灣的「貢獻」,蔡英文9日對外宣佈,台灣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7月11日降半旗1日,表達最深哀悼和感謝。安倍原定本(七)月赴台訪問,紀念李登輝逝世兩周年,業成未竟之旅。輔以台灣輿論在事發當日稍早群起「集氣」為安倍祝禱,直至安倍離世當晚台網霸滿屏幕的哀悼,從台灣官方到民間,再到安倍念及李登輝政治舐犢之情來看,這位號稱台日斷交後「最友台」日本首相的驟然離世,對於民進黨政府近年積極經營台日關係發展的努力,必然造成一定挫傷。
眾所皆知,安倍出身知名政治世家,且兩度擔任日本首相,其在 2006 年第一次擔任首相開始,便展現對台親善立場,卸任後也多次以國會議員身份訪台與台灣藍綠政要頻密接觸,留下不少身影。
細究致成安倍「友台」背景,日本存乎自身政治與經濟利益需求,乃至配合美國在東亞區域戰略與台海政策走向是外生結構根本,濫觴「一家三相」的「家族傳統」,則是安倍內生意識的潛在引導,家族內兩位前首相的對台態度,深刻烙印安倍從政路上的對台認識論——其外祖父岸信介「反共」立場鮮明,外叔公佐藤榮作迄今仍是最後一位在任期間訪台的日本首相,都致使安倍很早就認識到台灣的「特殊性」。兩者相輔加乘,都使得台灣在安倍眼中,不論是作為日本尚美主義下跟打的一張外交牌,還是權衡中日矛盾間用以叫價北京、與之親善的籌碼,安倍對台政策的相對友善,都更像是地緣揉合血緣關係下的一場必然。
在地緣政治與血緣意識承繼之外,安倍與台灣關係的締連,「李登輝因素」不可或缺。《李登輝秘錄》作者河崎真澄曾指出,安倍對於李登輝在台的政治手腕與行動,多次給予極高評價。河崎更形容,李登輝與安倍晉三的關係有如「師徒」,兩人在「國家正常化」的概念理解上有相當交流,李登輝甚至在2010年時還鼓勵安倍「再當一次首相」,並建議應主導日本修憲、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以加強日本自身的嚇阻力,減少對美國依賴。外界評價兩人私交甚篤,基本創建在雙方政治意識一拍即合的基礎上,故而顯見安倍不顧舊例也要打破日本首相不見台灣卸任元首的政治默契,於李登輝赴日期間也要登門拜訪。
這些根植於安倍從政前半時期的「際遇」,都轉化成為台灣朝野對於安倍政權友台固化的期待。確實安倍在2012年重新入主相位後,同樣基於美國扈從角色,以及中日關係彼時因釣島國有化爭議降至冰點緣故,於2013年與馬英九政權簽署《台日漁業協定》,反身加強與台灣關係,此事充分彰顯前述安倍對台認識觀的具體操作。
隨後台灣政黨輪替,安倍與蔡英文政權將如何互動更被台灣內部「高度期待」,最為台日政府聯手炒作台日友好的「佳績」,除了安倍暗助、台灣枱面高捧的日本援台百萬疫苗外,政治上莫過民進黨不顧台灣社會反彈開放福島五縣食品入台、換取了安倍卸任後主張「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美日同盟有事」立場,並將之高懸入堂美日峰會加以言說。
儘管台灣內部普遍認定蔡英文政府治下的台日關係,只會好而不會壞,但這等印象卻也一定程度迷惑了台灣內部理解日本對待台灣「功能本質」的目光。就以安倍驟然離世對於往後的台日關係會否帶來影響為例,在台的日本研究學界多認定「不會影響日本自民黨長期的友台立場」,續而主張「安倍率先將台海有事與美日同盟連結起來」,此思維已得到日本政壇確認。
然而,這等評論不啻停留在台灣之於日本長久以來的地緣利害角色而定,與台灣單方面期待台日關係與日本「動真情」與台發展更實質關係,兩者間並不成為因果——台日關係間的民間友好固然會讓台灣官方心有所本,日本政壇對台表現親善,也多是應自身地緣政治所需,方於外交語言上展現一二,但凡涉及台日高層政治環節,如經貿與政治議題,實質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即包含彼時的安倍政權在內,日本對台政策從來都是虛實區別、「有禮無體」,在表態與行動間切換自如。
諸如發言挺台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歡迎」台灣以獨立關稅區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到不吝讚揚台灣自由與民主成就,這些「有禮」的言語饋贈,日本對台從不嘴軟。但一旦論及行動,如台灣有意申請加入CPTPP,歡迎語罷,冷水後至,「台灣入會不是日本說了算」刻成日本倏忽背向台灣的現實獨白。
質言之,哪怕是被台灣各界奉為「最親台」的安倍,都無能扭轉日本政客「日本第一」的政治天性,台灣寄予日本高度期望本身就是犯了一個天性上的誤解,先是誤解自己,然後誤識安倍、曲解日本,最終方錯認了整個台日關係。對於台灣社會竟會為一個他國首相逝世感到如此沉重,台行政院長蘇貞昌之女、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給出了一個帶有台灣盲點典範的回答:因為他(安倍)在我們(台灣人)心中早已是「自己人」。正是台灣對於日本政客從懷抱期待,到「昇華」成為「自己人」,當局者迷,方能不辨日本對台政策從來存在自利、禁忌與天花板,就連友台濫觴於家族意識傳承、與台灣政要多有交往的安倍,都做不到勇跨台日關係深水區的一步,便已說明了日本對台政策的侷限,也說明了台日關係發展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