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記者手記|防疫三級警戒下的一次看診經驗

撰文:鄭海森
出版:更新:

近日台灣疫情大爆發,新北市、台北市也已啓動第三級疫情警戒,外出時必須全程配戴口罩,營業場所必須落實「實聯制」、人流管制、保持社交距離等等。教育部也宣佈全台停課,市民亦被呼籲「自發封城」。

啓動三級警戒後,進入商場都需留下姓名與聯絡方式,採取「實聯制」。(吳逸驊/多維新聞)

許多台灣人終於親身感受當時大陸民眾面臨的恐懼。作為生活在新北市、工作在台北市的一員,記者日前去一趟診所時,也感受到不同的氛圍。首先,一踏出家門,看到的所有人都戴著口罩,彷佛回到2020年初剛出現疫情的時候。

在開車前往診所過程中,一路順暢,過去上班日每天必塞的擁堵路段,只有稀疏的車流,就像過年期間,冷清的大都會。抵達診所後,也順利在路邊找到停車格,在台北市的上班日,居然能夠如此輕易找到路邊車位,這還是真是第一次!

診所裏,醫護人員比看診民眾多,因為診所日前已電話通知更改門診時間,所有下午晚上的看診都取消,只有上午有看診,而且將預約平均分配到每個時段,大概半個小時只看2-3人,每個人都事先被通知哪一個時間點到,避免太多人排隊等候,增加群聚風險。

同時,看診前要先在門口填寫問卷調查,包括14天內出境記錄、周遭親友有沒有確診個案、身體狀況等等,量完體温,並用酒精消毒雙手後才能進入診所。診所一次只開放一組人進入,剩下只能在外面等待,這與過去大家可以在診所沙發上等待,又拉開了遠遠的社交距離。

由於疫情嚴峻,有民眾沒注意到門口提示直接走進診所,就被護士「請到」診所外,要她填寫完問卷後稍待。因為疫情突然大爆發,隱隱約約的緊張情緒,正縈繞在醫護之間。看診過程則沒有意外,見到熟悉而親切的醫護,拿藥走人。

回到家,先噴酒精消毒,已成習慣。午間,記者走到家裏附近的小吃街買午餐,許多店家貼有「疫情影響,停業一段時間」的告示,即便有開門的店家,也燈光昏暗,因為現在只能「外帶」,不能「內用」,乾脆關燈節省電費。

疫情升温,在確診者足跡熱區,現場都設有告示牌 ,要求民眾戴口罩並配合量測體温與酒精消毒。(中央社)

新冠肺炎帶給台灣民眾的新常態,終於要到來,但對於服務業而言,不啻於一大打擊,畢竟相較於被台灣政府視為「擎天柱」的半導體產業,服務業與傳產才是提供最多就業人口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