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創辦人施振榮:日本力求完美致衰落 台灣曾被稱「海盜王國」

撰文:屈彥辰
出版:更新:

台灣企業重要人士羣集的「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三三會)當地時間4月21日舉行2021年四月份例會,邀請台灣企業「宏碁公司」(Acer)創辦人施振榮進行專題演講。施振榮開頭即點明台灣的產業轉型及升級,表示從危機意識來看,隨時都要為轉型升級部署,尤其應該要「超前部署」。
施振榮以民主政治為例,他表示,民主政治選票看的都是「顯性價值」,系統逼得領導人偏差到以「顯性價值」作為經營目標,加上管理系統KPI開宗明義要具體能夠量化,導致影響追求的總價值是顯性價值,但他認為「隱性價值」可能更重於顯性價值,顯性價值要先能夠掌握,否則大家沒有信心,研究發展、品牌經營等都是隱性價值,也必須考慮到「利益平衡」,這要特別強調,才有誘因讓大家一起來「共創價值」。他提醒,沒有「絕對平衡」,只有「相對平衡」,以及不斷調整的平衡。

台灣企業「宏碁公司」(Acer)創辦人施振榮在三三會的專題演講上,提到由於歐美已經拋掉製造,面對未來發展不得不借重台灣,借重大陸又不太放心,這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機會。 (吳逸驊/多維新聞)

施振榮提到一個心態是必須要有的,他説,很多人會説「到海外賺錢」,他認為應該是「我們到海外貢獻,他們給我們一些利潤,這是『價值交換』」。他強調,2016年宏碁四十周年的時候,他提出「創新矽島」,未來要創造價值就是要創新,創新的基礎跟核心是「矽」(silicon,此處應借代為半導體產業),台灣半導體世界領先,借重現有基礎,好好進行各種類別、各種不同的創新,且創新的空間很大,人類的創新跟科技有關,而未來的文明(發展)跟半導體有關。

施振榮認為台灣要發展成「全球研發製造服務中心」,這是為全球發展的定位,服務業則以「全球華人優質生活,創新應用示範重鎮」,以「華人優先」,把生活品質提升後,再分享到全世界,台灣有這個條件。

施振榮表示,他在創業的時候是以外銷為主,未來是以「內需帶動外銷」,很多內需是政府政策可以引導的,國防、教育等都是這種內需,能夠扶植現有產業轉型,政府也必須要提供誘因。

施振榮也提了他長期在資訊業界的觀察,他表示,過去研發是「死的技術」,面對實驗室就可以做,但未來研發是面對「人的需求」,每天都在變,是「市場推動研發」,現在很多軟體説是試用版,但試用版已經要收費,也有為了創造「零缺點」的軟體而不斷優化(的思維),他認為日本之所以後來走下坡,就是因為「這種思維」(指做到完美),有「漏洞」(bug)就有「漏洞」(bug)沒什麼了不起,他也感慨的説,各個部會(應)有發展辦公室,定期匯報給台灣行政院,做這事情(指「產業轉型」)短則十年、長則二十年,但「以現在的政治環境誰會管這麼久以後的事情?」

施振榮被問到宏碁成功關鍵跟經驗,他表示,過去「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MIT)的形象不好,台灣被稱為「海盜王國」,當年他儘量把自己定位國際,很重要的是靠創新,而在1986年宏碁跳一級是因為比美國科技大廠IBM還早推出32位元的電腦,那時候受到國際的認同,不斷創新跟經營品牌是很關鍵的能力。

施振榮説,美國、歐洲在軟體應用層面沒問題,但要做出新的整合方案卻缺乏硬體,必須得要找人合作,丟掉製造的問題已經顯而易見,歐美面對未來不得不借重台灣,借重大陸又不太放心,這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機會。他説,過去台灣製造業的國際化是以人工便宜的地方作為國際化的思考,而未來國際化的思考應該是以「市場作為思考」,製造業的未來做法將不是「整廠」(輸出),那是過去思維,現在是「整案輸出」,「整案輸出」到市場的地方,甚至就近找當地人投資,透過授權或合資,以掌握當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