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大坡池頻有入侵物種「泰國鱧」遭凍死 專家:寒流助除害
台灣近期受連續3波寒流侵襲,其中台東縣池上鄉溫度低至攝氏4.1度,導致大坡池內來自熱帶的泰國鱧凍死。據了解,泰國鱧幾乎沒有天敵,所以大量繁衍,導致生態浩劫,為此生態專家周五(15日)形容寒流是除害最強助力。
據台媒日前報道,今年截至1月13日,便已有6天達到「寒流」等級,追平去年全年紀錄。而據早前報道,全台都有疑因天冷導致內科疾病引發猝死案例,曾短短48小時已累計多達126人死,更有一名警方執勤時倒地休克,經送院搶救後不治。
而池上鄉「台東池上禾穀坊」微氣象站周四(14日)錄得攝氏4.1度低溫,連日來都有民眾發現大坡池出現翻腹浮在水面及池邊死亡的泰國鱧。有長期在該處釣害魚的民眾表示,自從寒流來襲就開始釣不到泰國鱧,推估死亡的泰國鱧凍死的。
泰國鱧又名線鱧,其體型巨大,耐污力驚人,不但可生活於受到農藥污染的水體,從一般河川中下流域、湖泊、池塘以及水庫等流域,甚至是受嚴重污染的下水道、大排水溝也有其蹤影。
洄瀾風生態公司的生態專家范力仁表示,泰國鱧源自泰國、越南等熱帶國家。最初,台灣引進這種魚是為了食用,惟後來因魚肉臭土味濃,漸被業者、民眾任意棄養,進而令其大量繁衍,導致生態浩劫。他指,泰國鱧非常有機會是被凍死,又提到宜蘭縣雙連埤此前也發現過該魚,結果一次冬天便全部消失。
范力仁最後指出,沒想到今年的寒流竟然成為了池上鄉公所移除害魚的最強助力,同時希望人類在未來別任意破壞環境,破壞這一大自然防禦機制。
據了解,大坡池水中生態在近代開始遭外來魚種泰國鱧及琵琶鼠魚(坊間又稱為「清道夫魚」或「垃圾魚」)入侵,其中泰國鱧會吃小魚,琵琶鼠魚則專吃魚卵。
據早前報道,由於民眾棄養、放生活動等原因,琵琶鼠魚進一步入侵台灣各地河川,威脅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生態專家張嘉宏介紹指,琵琶鼠魚會以嘴巴刮食湖底藻類、青苔,甚至連其他魚類的卵都不放過,每隻琵琶鼠魚每日能吞食3000粒魚卵,間接影響台灣原生種的魚類。
保育團體抓捕琵琶鼠魚(點圖放大):
去年12月26日,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李建昌為此與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在碧湖公園開記者會,並在現場設網捕抓琵琶鼠魚,至少捕獲超過80條琵琶鼠魚。至於前述池上鄉公所,亦自4年前起舉辦害魚釣除比賽,民眾每釣1公斤害魚可獲贈50元新台幣(約14港元)的池上鄉公所消費券。
(中央社/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