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琵琶鼠魚」入侵台北 日吞3000粒魚卵威脅原生魚種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不少水族愛好者會飼養琵琶鼠魚(坊間又稱為「清道夫魚」或「垃圾魚」),用以清理魚缸內藻類等「垃圾」。但由於民眾棄養、放生活動等原因,這種外來物種正入侵台灣各地河川,威脅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
台灣生態專家張嘉宏表示,全台灣的淡水水域,都已遭琵琶鼠魚入侵,適合生長的中南部,災情更是嚴重。近日台北市議員李建昌發現,內湖區的碧湖公園湖泊內出現許多琵琶鼠魚,影響原生魚種,於是與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前往設網捕魚。
26日,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李建昌與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在碧湖公園開記者會,並在現場設網捕抓琵琶鼠魚,至少捕獲超過80條琵琶鼠魚。
保育團體抓捕琵琶鼠魚(點圖放大):
+2
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生態專家張嘉宏解釋,琵琶鼠魚會以嘴巴刮食湖底藻類、青苔,甚至連其他魚類的卵都不放過,每隻琵琶鼠魚每日能吞食3000粒魚卵,間接影響台灣原生種的魚類。張嘉宏又指,琵琶鼠魚繁殖季約每年5至8月,與台灣原生魚種繁殖期一樣,原生魚種的魚卵遭琵琶鼠魚吃到一粒不剩,並且一隻琵琶鼠魚就能產數千粒卵,長期增生下,數量增加到不可估計,原生魚種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李建昌指,琵琶鼠魚生長1年就可以繁殖,1年半身形就可以長到50、60厘米,進入一個水域最短不到5個月,就會引發生態浩劫,包括基隆河、淡水河域等都逃不過被侵襲的命運。李建昌表示,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今年9月間發現碧湖公園出現大批琵琶鼠魚,建議台北市政府規劃經費協助當地捉魚。
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人員在現場設捕攔網,透過圍網方式,捕抓琵琶鼠魚,也嘗試使用魚籠等方式捕抓。台北市政府公園處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宋馥華表示,這是首次結合民間團體一起捕抓琵琶鼠魚,協會現今使用捕抓琵琶鼠魚的漁網和陷阱,若效果不錯,評估在其他公園內試用,至於捕抓到琵琶鼠魚會交由環保局處理。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