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版歷史課本被指去中化:三國武則天都消失 幾乎只剩秦始皇
台灣教育部推動的「108課綱」,自2019年起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小、國中及高中)逐年實施,今年是實施第二年,亦是國中二年級學生首次使用「108課綱」課本。
有歷史教師向傳媒表示,新版中二歷史科教材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遭指大量簡化中國史內容,中國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而漢武帝等人則匆匆帶過,三國、武則天等時期,以及《史記》和《漢書》更是隻字未提,引發爭議。
據台媒報道,有歷史教師反映,新版歷史科教材中,中國上古及中古時期大幅縮水,史前時代的北京人消失了,夏商周的朝代更迭被迅速掠過,隋唐以前的內容也縮減,三國鼎立和平民皇帝劉邦的故事,都不見於課本。但也有教師認為,新課綱「略古詳今」,讓近代史更豐富,且納入日韓、東南亞的素材,有助提升學生國際觀。
報道指,翻開新版中二上學期歷史課本,在「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中關於「從部落到封建」的一節,沒有夏朝,只講商朝到西周,600年歷史只用了300字。「從封建到帝制國家」的一節,也只用800字講述東周到漢末,着墨稍多的是秦始皇和法家之治,接着就跳到漢武帝提倡儒家和薦舉孝廉、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選官制度和唐代科舉。
至於唐朝及之前的2400年,政權交替例如周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末黃巾之亂、三國、魏晉南北朝等,新課本幾乎避而不談;《史記》、《漢書》也完全不提。
台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的消息,也引發大陸網民熱議,登上微博熱搜。大多數網民留言表達憤怒,稱此舉是從小就給青少年灌輸錯誤資訊,削弱台灣青少年與大陸的情感連接。還有人表示:「年輕一代台灣人搞獨立能怪他們嗎?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了」。
對於新版歷史課本引發爭議,台灣教育部長潘文忠周二(8日)出席活動時表示,過去歷史課本採取明確分域,分為台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但在未來國際互動趨勢下,新課綱強調分域間的關聯性。他強調,新課綱並沒有「去中國化」,而是要引導學生對所屬未來世界當中,由認識台灣,進而對中國與世界歷史產生了解,從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