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選舉最後關鍵6天 盤點各候選人「拉票」招數

撰文:袁愷勳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大選暨立法委員選舉即將在1月11日登場,各種選舉活動也不停的加温,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各個陣營都在想辦法「拉票」,也就是「把民眾的票拉到我這邊」。

拉票動作從有選舉以來就有了,有的很古老卻仍然被不厭其煩地使用,有的卻比較新鮮。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https://taiwan2020.hk01.com/

候選人站在車上沿途掃街是常見的拜票方式。(洪嘉徽/多維新聞)

肥皂箱

來自英國傳統的「肥皂箱」,候選人會站在木箱或是台階上面發表演講,通常是闡述自身政見或是批評目前的政府施政,有時也會攻擊對手候選人。

在戒嚴時代的「黨外時期」,「肥皂箱演講」可說是非國民黨的「黨外候選人」發表政見的唯一機會,黨外候選人逮着機會就會在公眾場所發表反政府的演說。國民黨政府通常會借警察之力將聚集民眾驅散,有時逮捕,但在必須繼續進行選舉的前提下,很難事前預防這種突發性演說。

隨着時代的前進,黨外演講能聚集的人潮也越來越多,在解嚴前夕,「美麗島律師世代」(許多人加入了後來的民進黨)參選地方選舉,舉辦的演講動輒數萬人前往相挺,實際上已經不可能單純動用警力驅散。而這種大型戶外演講會,也是後來「造勢晚會」的前身。

菜市場

菜市場是民間人潮聚集之處,特別是與平常與政治無關的平民百姓也會大量聚集,因此反而成為候選人重點拜訪之地。候選人會在菜市場現身尋求民眾支持,增加自己被民眾記住的機會,因為平時對政治不關心的民眾,若去投票只可能會投自己認得的臉孔。

另外台灣選舉從戒嚴前的菁英、學者型候選人印象,到解嚴後尋求「草根」、「庶民」的感覺,「出現在菜市場」這一單純的事實,也能為候選人「了解民間疾苦」的印象加分。

候選人到菜市場尋求對政治不關心的民眾的支持。(中央社)

但是像菜市場這種與政治絕緣的生活場域,有自己的一套日常守則,如果候選人不瞭解這種守則,反而可能會增強「不懂民間疾苦」的菁英感。國民黨候選人洪孟楷就被耳語,說他進入菜市場拜票居然穿時尚馬靴,洪孟楷還必須特地澄清那是「平價雨鞋」。

選舉小物

過去台灣選舉買票、賄賂之風不絕於耳,在台北市曾有候選人公然在大橋下發送電鍋與平底鍋給民眾以尋求支持,「一票伍佰」、「一票捌佰」的價碼盛傳在大街小巷。

為了杜絕賄選歪風,台灣法務部在2000年代初訂立「30元法則」,只要候選人投放超過30元新台幣(約1美元)的贈品,就將被移送法辦。在此原則之下,候選人便轉而大量發放單價便宜的贈品,例如肥皂、原子筆甚至炒米粉等等,但最常見的還是單包面紙,成本極度便宜(一包約兩元)且具有實用性,也容易在外包裝上印有候選人資訊,因此成為最受歡迎的選舉小物。

值得注意的是,「30元法則」僅是檢方移送查辦的標準,有罪與否仍賴法院的判決。

在30元標準下推出的撲克牌贈品。(陳舜協/多維新聞)

垃圾車

台灣採取垃圾車定點巡迴制度,民眾必須在指定時間將垃圾交給前來的垃圾車收走統一處理。因此與「菜市場」相仿,這也是一個爭取平時不參與政治的民眾的好機會,與鞏固自身本有支持者的造勢晚會相反。

因此會有候選人特地跟在垃圾車後面沿途「掃街」、「拜票」。但是與可以主動出擊的菜市場等場域不同,這種行程必須跟在垃圾車後面走,時間非常的受限,大多是用競選車輛跟在後方放送錄音的方式。

但由於最近台灣年輕人越來越厭惡音量過大的競選車輛,再加上慢速前進的車輛也會增加交通堵塞的程度招來惡感,也有候選人選擇用徒步奔跑跟上垃圾車的方式,顯示其「誠意」。顯然,這會帶給候選人極大的負擔,但只要有一人採用,在「軍備競賽」之下,同區候選人們也不得不跟着跑了。

不過,自從有候選人為此受傷住院後,已鮮少有人願意採取這種「苦行」拜票。各種拜票方式,也就在歷史洪流下進行「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