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比藍綠輸贏更有意思 台灣大選三大重點

撰文:郭雪筠
出版:更新:

2020台灣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儘管突發的軍方黑鷹直升機墜落意外讓選舉氛圍稍冷,但似乎台灣民眾對投票給誰心中已有定論。選戰後期,藍綠各自歸隊的迹象明顯,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並非強而有力的「第三勢力」,自是難再掀起什麼波濤。若不是香港反修例風波所激發的「中共威脅」被不斷放大、激起台灣青年「下次可能無法投票」的「亡國感」,年輕一代對這種傳統藍綠對峙的局面恐怕沒多少興趣。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https://taiwan2020.hk01.com/

正因為「要不要跟對岸簽經濟協議?這樣算不算賣台?」這些老議題已被國、民兩黨炒爛,想以此刺激投票率,唯有再提升對抗的高度。所以,此次成為台灣選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次,候選人沒有以「兩岸政策辯論對抗」為主軸,而是一下拔高到「中華民國這個國家亡國與否」的「國仇家恨」,「不投我,你就是讓台灣人以後不能投票的幫兇!」

韓國瑜12月29日晚間在台中市大造勢,號稱有30萬人到場。(韓國瑜競選辦公室提供)

甚麼是民意?

這種猛招自然是一劑見效,也注定了不論誰當選,撕裂的傷口將比過去幾次大選更深。大選前夕,比起猜誰輸誰贏,有三個重點更值得探究:其一,是今次大選中十分奇特、也是最多人看不懂的—究竟什麼是「民意」?

在今次大選中,爭取連任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在民調上落差懸殊,就連綠營一貫難贏的艱困選區,民進黨立委人選也在民調中領先,這一情況連民進黨人都始料不及。到底,真實的民意是什麼?

事實上,「韓國瑜大輸」的論調在這場選戰中持續發酵,直到近期一次台中造勢才被打破—30萬民眾冒雨踏着泥濘,在現場支持韓國瑜,直到那一刻,「韓國瑜民意基礎仍強大」的論調又回來了。

民進黨的網絡作戰無疑優於國民黨,但回到現實,民調低落的韓國瑜的造勢場合卻永遠熱鬧,這是台灣選舉史上從未出現的奇景。

政治人物整天把「民意」掛在嘴上,但恐怕此刻的蔡英文和韓國瑜,都不清楚台灣的真實民意是什麼。互聯網時代下選舉政治中的「民意」是什麼?是熱鬧的網紅網民,還是有一票不可忽視、礙於「政治正確」未敢發聲的沉默大眾?

今後在任何兩岸談判議題中,《反滲透法》都會是一個不散的陰影。(資料圖片)

《反滲透法》後患無窮

其二,如無意外,《反滲透法》是此次民進黨在選舉前放的最後一大招,然而這一招的後續風波無窮。比如,台灣與大陸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即將在今年6月到期,尚不知能否續約。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影響力毋庸置疑,民進黨也表態不希望ECFA終止。若韓國瑜贏得選舉,談到ECFA續簽的議題台灣輿論必定沸騰,民進黨也會以「小心中共經濟利誘滲透」來攻之;若蔡英文連任,且不說會不會為了簽ECFA示好對岸,今後在任何兩岸談判議題中,《反滲透法》都會是一個不散的陰影,台灣往後將更深陷於統獨的口水泥濘中。

有人說,《反滲透法》不會針對經貿往來,只是防止台灣被滲透,這根本是廢話。蔡英文陣營發言人近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脫口而出「支持統一在國家來說算叛國」,但《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開宗明義就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連憲法都可「各表」,更何況意義寬泛的《反滲透法》?

《反滲透法》的通過,只是政治人物濫用權力的一個開始,後續爭端將非常熱鬧。

不論誰當選,「亡國感」都不會消失。蔡英文若贏,為鞏固民進黨未來的執政地位,也只能走這條路。(資料圖片)

亡國感不會消失

最後,隨着選舉落幕,不論誰當選,「亡國感」都不會消失。韓國瑜若贏,難以安撫青年;蔡英文若贏,為鞏固民進黨未來的執政地位,也只能走這條路。「亡國感」是因應選舉而被塑造出來,卻不會隨着選舉結束而消逝,因為現實就是如此—中國大陸的國際影響力不會減少,若台灣堅定高唱「就是不要管兩岸」,則斷交、經貿協議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在此次大選的辯論中,韓國瑜以「蔡政府未能洽簽任何經濟協議」攻之,蔡英文以「不能為短期經濟利益犧牲主權」防守,一來一往中,觀眾只覺得毫無新意,不過是以往反覆言說、吵鬧的老招數而已。此時此刻,只能祝福下一任台灣總統—不論你是誰,挑戰都將會更為巨大,因為將在社會的「中共恐懼」與兩岸的現實利益間左右搖擺。

上文刊登於第19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6日)《比藍綠輸贏更有意思 台灣大選三大重點》。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