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講古.摩洛哥|由家族羈絆到阿拉伯文化圈 就是最美麗足球
數今屆世界盃球場上最美麗的風景,我會說是當摩洛哥淘汰西班牙及葡萄牙後,這支北非勁旅的主將們與家人一起的畫面:夏基美親吻母親、保法爾帶媽媽起舞、耶辛尼保奴與兒子嬉戲⋯⋯
阿拉伯文化很強調家庭的羈絆,這也是摩洛哥挺進4強的秘訣。
文:胡蘇
睇世界盃資歷40年,做了體育傳媒超過20年;愛足球,也愛說足球的故事。
法國國家隊成員起碼一半擁有非洲血統,「球王」施丹及應屆金球獎得主賓施馬來自阿爾及利亞家庭、當家球星麥巴比則有個喀麥隆父親;摩洛哥卻相反,國家隊彷彿非洲中的歐洲隊,今屆26人中有14個於國外出生,包括生於西班牙的夏基美、在荷蘭出世的薛耶治與蘇夫恩岩拉伯特等一眾主將。事實上,摩洛哥人口約3700萬,而海外僑民則有420萬,僑民的國腳佔比不合比例地多。
說起摩洛哥的足球「起源」,也是因為歐洲國家。在1912至56年間,摩洛哥是法國與西班牙的「保護國」,當地不少足球球會就是在那個時候成立;之後,摩洛哥皇室重奪主權,卻沒有摒棄殖民遺物,尤其是國王哈桑二世(1961-99在位)非常熱愛足球,不單直接介入該國足總事務,他更成立了AS FAR球會,坊間稱為「國王部隊」(King's Team),在1960年代雄霸摩洛哥聯賽,到現在也是前列勁旅。
哈桑二世99年駕崩,其子穆罕默德六世雖未及乃父對足球那樣狂熱,但仍繼續是AS FAR的班主,而且也很支持國內足球發展,例如摩洛哥足總在2014年開始有系統地挖掘有足球天賦的海外僑民,讓他們披上摩洛哥的戰衣。摩洛哥並非以民族主義掛帥,也沒有逼人愛國,反而是利用重視家庭這個阿拉伯文化來凝聚人心,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們為了「籠絡」在荷蘭出世的阿積士新星Mohamed Ihattaren,不惜負責其父的喪禮費用,當中還包括將遺體運回摩洛哥安葬。
有拉力,也有推力。2011年「阿拉伯之春」引發阿拉伯多個國家政局動盪,利比亞、敍利亞等至今戰亂頻仍,一批又一批的難民潮,令歐洲不少地方都產生或增強了排外情緒,這也是一眾球星選擇代表父母所屬國家的原由,例如曾代表荷蘭U21的薛耶治,最終選擇了摩洛哥,除了因為他有個摩洛哥母親,「我們那時很窮,母親是唯一仍鼓勵我繼續踢波的人;我深明母親為我承受了幾多,我的足球就是為她而踢」,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始終不習慣被喚作「marokkanen」,意謂荷蘭出生的摩洛哥人,或許類似香港人叫印度人「阿差」那樣,說者無心,聽者卻難免感受歧視。
星級右閘夏基美的故事也相近,在西班牙出生,還加入了皇家馬德里青年軍,更獲得施丹賞識,看似平步青雲,但他一直卻有一種非我族類的感受,「就算我有西班牙身分證和護照也沒用,他們看到我的阿拉伯名字、看到我的摩洛哥人面孔,他們有心或無意都好,都會做出種族歧視的事情」。(註:夏基美的故事詳見:世界盃人物誌︱摩洛哥之心夏基美 淘汰西班牙的「最熟悉陌生人)
摩洛哥的苦心經營,差點給上任教頭夏利賀錫(Vahid Halilhodzic)搞垮,這位70歲老帥執教經驗豐富,但之前於科特迪瓦及日本掌帥時,都是帶領球隊取得世界盃入場券後,未踢正賽便遭辭退,這與其管教球員作風過於嚴厲不無關係。夏利賀錫認為一眾「海歸派」態度散漫,沒有為國而戰的準備,於是殺一儆百,而針對的對象則是頭號球星薛耶治,他公開指責薛耶治詐傷不肯為國效命,也曾批評薛耶治桀傲不馴,有傳他還說過:「其實應該由其父親管教他,可惜他已不在。」如果屬實,難免薛耶治怒火中燒,不止因為他9歲喪父,而且在阿拉伯文化裏,侮辱家人是不能接受的事。
還好,摩洛哥在世界盃前踢走了夏利賀錫,而以另一個僑民、出生在法國的列格古接掌帥印。列格古深明僑民的心態,首先他便安撫了薛耶治,讓他歸隊,而更重要的一步是,他申請了額外的預算費用,讓一眾國腳的家人可以一起隨行到卡塔爾;有隨團記者便說,摩洛哥入住的酒店,與其說是備戰基地,更像是溫馨的家庭夏令營。事實上,這班海歸球星,不少只能說出蹩腳的阿拉伯語,與其說他們對摩洛哥有深厚的國族認同,倒不如說他們很願意為父母或家人的故鄉而戰。
摩洛哥先後淘汰兩牙歷史性躋身四強,歡呼之聲由卡塔爾橫跨至西撒哈拉,從巴格達、貝魯特、加沙走廊都是慶祝的喇叭聲、汽車響咹聲;美麗的約旦皇后Rania在twitter致意,時有爭拗的鄰國阿爾及利亞也放下成見為摩洛哥的佳績喝彩,半島電視台則報道說:「阿拉伯人集體慶祝摩洛哥取勝,與長久分隔阿拉伯諸國的政治歧見形成反差。」或許摩洛哥的家族羈絆已慢慢擴大到整個阿拉伯文化圈,卡塔爾的Al Bayt球場將成為他們的主場,成為他們挑戰上屆冠軍、也是過往宗主國的一大助力。
摩洛哥球星薛耶治曾代表哪個國家?
薛耶治曾代表荷蘭U21上陣。
摩洛哥將於4強與哪支球隊對壘?
犘洛哥將於4強對前宗主國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