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專訪四】甲一生涯最終章? 新手媽媽回望排球得失與可貴

撰文:楊宇翹
出版:更新:

有人問:「業餘運動何必認真?」
早上讀書工作,晚間練習鍛煉才返歸,是現實的做法,亦是業餘的玩法,是香港排球模式。
興趣?熱誠?夢想?凝聚力?究竟香港女排一眾的「認真」,包含的又是什麼?
就讓我們聽聽四名「媽媽」的心聲,說說業餘運動何必不認真?

有些事,要回望才看得透。

4年前我認識了香港一群排球女生,她們在場上左飛右撲,堅持亦快樂,一雙手一雙腿一個排球,讓我明白青春確實要活得無悔。

然而逾1460日後,陳悅悅、張敏莉、龍子弘及吳雨桐四名甲一女排冠軍球員,一雙手一雙腿一個排球依然,堅持亦快樂;惟左飛右撲變成「左顧右顧」,排球為主軸的生活變成新手媽媽的日後。

陳悅悅(右起)、張敏莉、龍子弘及吳雨桐四名甲一女排冠軍球員,今天亦齊齊成為新手媽媽。(余俊亮攝)

*本地排球強強對決 即買會長盃兩日門票*

如說她們的排球生涯已完結,也許有點不盡不實,產後復出例子眾多,而養生波從不缺乏,只要你肯總有方法止「手痕」。

惟此時此刻回望,在業餘排球場上的得失,究竟有幾多震撼幾多可貴?擁有的,當中有幾多讓懷裏寶寶明白?

(註:本文由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以受訪者第一身形式撰文)

(再註:龍子弘、張敏莉及陳悅悅先後於7月、9月分娩,採訪為6月進行)

左飛右撲變成「左顧右顧」,究竟不再以排球為主軸的生活會變成怎樣?(余俊亮攝)

陳悅悅給寶寶的話

芯攸你好:

你知道嗎?那天媽媽只吃了一件西餅,其後你卻趕着出世,正等待雞蛋仔外賣的我匆匆到醫院催生,經歷15小時的痛楚及飢餓,你正式登陸這世界。

由穿羊水到陣痛再走進產房,一切全靠一件西餅,難以想像吧?

親愛的,日後要面對難以想像的事多不勝數,有些抵擋不了它的來臨,有些卻是自找出來;但謹記,縱使苦惱或感到身不由己,身邊仍會戰友與你一起努力、一起捱下去。

陳悅悅,葵青女排的自由人,2016及18年曾取下會長盃冠軍。(余俊亮攝)

以「難以想像」形容媽媽的排球生涯也恰到好處,那時候我起步較遲,幸中學時有「姐姐」們帶領着,媽媽感受到排球中勝利帶來的優越感。2007年加入葵青女排,是我一生最可貴的事,在那裡,媽媽擁有了知己、戰友、習慣、生活,切切實實感受到排球追求的遠於勝利的優越感。

陳悅悅女兒芯攸9月出生,至今兩星期大。

葵青啊,我與姨姨們(謹記在她們面前叫姐姐啊!)一起由甲二奮鬥,升班甲一後我們嚐過高低起趺,什麼冠軍、失諸交臂、5局落敗、9人排球......當你以為走入低谷可能是反彈的前奏,相反亦然;然而「難以想像」,才叫樂趣、才是排球中的純粹。

陳悅悅笑言本身未有復出念頭,惟看到葵青接二連三的受傷,開始泛起復出可能。(余俊亮攝)

與你爸爸婚後有一件趣事,去年媽媽以亞運為港隊告別賽,所以訓練時特別上心。那時候爸爸剛好碰上晚更工作,因此我訓練後凌晨回家之際他已上班,然而爸爸早上下班回家後,我亦外出工作了,兩公婆同一屋檐下卻未能見面,難以想像吧?


媽媽的排球道路上,偶爾會有辛酸苦惱,但我感到的是無限快樂。要記住啊,辛酸的是事件本身,感受是一種情感投射。返工放工趕去訓練舟車勞頓,但踏入球場看到一起奮鬥的同伴,你就會明白留戀的,是那種與隊友堆砌、包容下的歸屬感,一種無法取替的心靈滿足。

聽起來虛無縹緲啊?長大後你就會明白。

【女排專訪一】學業?訓練?精英賽? 中學生的排球想像與現實

【女排專訪二】「當打」有期限? 大專生的夢想交戰

四名排球員,分別效力葵青、國際及協興。(余俊亮攝)

張敏莉給寶寶的話

親愛的千詠:

人類的心理狀況很奇妙,有時候當你全情投入一件事,心裏欣喜之際亦會泛起內疚,而內疚的起源也許是來自一份溫暖,如你爸爸無條件地支持我的排球生涯。

媽媽是很愛排球生活,與悅悅姨一樣以往「校隊+球會+港隊」的全餐訓練是生活基本,瘋狂得很滿足。這3年,媽媽贏過甲一聯賽、馬拉松及會長盃冠軍,是全程投入的一種證明,既是與葵青女排營造的人生印記。

張敏莉,葵青女排接應二傳。(余俊亮攝)

你知道嗎?「取捨」就是人生命題,亦是你未來的必經階段。

媽媽選擇了排球,捨棄的是嬉戲玩樂私人時間,甚至一些與爸爸拍拖的光陰;如今媽媽選擇了家庭,排球就不能再是首選。

張敏莉女兒千詠,3星期大。

別人問:「始終要由甲一退下來,可惜嗎?」

我不覺可惜,因為此詞包含遺憾,但媽媽的排球生涯可說是無悔無憾。當然,看着別人左飛右撲,媽媽偶爾會「手痕」,畢竟生涯從未試過遠離排球這麼久。在剛剛過去的甲一聯賽,看着葵青姨姨們(再三提醒在她們面前叫姐姐!)接二連三受傷,一支球隊沒有自由人兼僅餘一個快攻手的狀況,令我不禁想,假如能為隊友分擔一些重任,局面又會變成怎樣?

張敏莉直言,懷胎初期感覺抑鬱,因為生活突然180度改變,未適應遠離排球生活。(余俊亮攝)

告訴你啊,媽媽是必定會繼續打排球,因為它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養份。不過,眼看甲組年齡愈來愈低,媽媽復出的話該只在低點點強度的排球吧;其餘的,就是「千詠時間」。

四名媽媽採訪當日接觸排球顯得份外興奮。(余俊亮攝)

吳雨桐給寶寶的話:

阿B女你好嗎?

9個多月了,我們很快很快就會見面。究竟你會像我或是爸爸?愛運動或是藝術?還是,與媽媽一樣成為愛寫書法的排球員?

吳雨桐,國際女排主攻手。(余俊亮攝)

媽媽真的很愛排球,小時候渴望勝出比賽,長大後才發現,每星期走進花園街體育館看到國際女排姐姐們(對啊,因為她們一直稱呼我為姐姐,所以我們要回禮)的笑臉,才是一直堅持排球的原因。她們為媽媽創造不同美好時刻,有5局反勝、有5局飲恨、有在伊利沙伯體育館捧起會長盃冠軍的喜悅。

吳雨桐現時懷孕9個多月,寶寶很快來臨這世界。(余俊亮攝)

相比起其他本地排球員,以往媽媽的排球日程里數更長。2007年加入國際,亦是澳門代表隊成員之一,那時候在港訓練後隨即要趕船過對岸再練習。

辛苦嗎?辛苦。但親愛的,你長大後定要明白一個概念:做人要有責任感。

吳雨桐為澳門人,亦是代表隊成員之一,有段日子她需在港訓練後隨趕船過對岸再練習。(余俊亮攝)

人可以偷懶,既可以放棄,更可以大條道理缺席訓練;但,這些從不是媽媽的選擇,因為排球是關乎12人的事。你缺席訓練看似只對自己負責,惟事實是一人缺席影響的可能是當日整個訓練部署,白白令隊友流失了一個配合戰術的機會,連帶影響的就是他人。

負責任,對人對己對夢想如是,這也是你終身學習的命題。

媽媽不是什麼偉人,但對於夢想還是有份執着。成為排球員、建築師、書法家,感恩當中幸運,更感激自己對每件事情亦投下最大的責任心。

吳雨桐多才多藝,是排球員、建築師亦是書法家。(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責任感啊,是對身處角色的一個醒悟,是對別人感受賦予更多諒解的過程。我是國際一份子,所以要盡能力出席所有訓練及比賽,就算在即將舉行的會長盃只能在席上支持,我也要是做最強打氣手;我是爸爸的另一半,所以不能永遠只顧打波、寫字,因此有你的出現。

究竟在港讀書是怎樣?哪區是校網?長大後回澳門做荷官也許更好?我不知曉。

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就是媽媽的終身責任。

取捨、包容、堅持、責任感,就是四名媽媽在排球路學懂而希望讓寶寶明白的事。(余俊亮攝)

龍子弘給寶寶的話

Hello Ambrose,

你愛皺眉,食奶、聽故事、影相,通通愁眉深鎖。仔呀,其實人生並不算太苦,至少天荒地老我與爸爸仍在。

在產房裏聽得最多就是「BB好大嚿」,而你的確擁有粗狀手腳,我想大概是遺傳了爸爸媽媽的運動細胞吧!爸爸啊,是甲一籃球滿貫的成員亦是隊長,去季他更取下聯賽亞軍,如長大後以超越爸爸為目標的話,門檻很高啊。

龍子弘,協興女排接應二傳。(余俊亮攝)

媽媽也是個甲一排球員,但香港排球有別籃球,我們未有任何職業隊。小時候會渴求勝利,享受掛起獎牌的感覺,但久而久之卻明白,什麼的利益從不是業餘排球裏的追求;惟感情,就是當中純粹。

龍子弘與甲一籃球員歐陽維江結婚,7月時誕下寶寶歐陽懿淳(Ambrose)。

你啊,請不要因遺傳着點點運動細胞而自滿。無論籃球或是排球,天賦才華重要,但無限毅力及堅持更重要。「6時起床上班、10小時候下班趕訓練、回家已凌晨、小睡覺片刻後重複運作」的模式,媽媽一直運行。仍有兼顧港隊訓練的日子是最辛酸,晚上6至8時一節訓練,接着咬口包衝上的士趕去9至11時的練習。辛苦,但不可以隨便放棄。

龍子弘認為,業餘排球沒有太多利益涉及,一班人繼續堅持為的是純粹的快樂。(余俊亮攝)

現在媽媽亦暫退下來,但絕非放棄面對難關;只是在人生階段,選擇新道路。你知嗎,媽媽在協興女排裏擁有一班好同伴,要離開當然不捨,惟隊裏後起之秀表現出色,交替就是時候;但只要球隊有需要,我也必定復出協助。

龍子弘直言希望生3個小朋友,好讓家庭變得熱鬧。(余俊亮攝)

究竟怎才是一個好運動員?你長大的過程中會充斥着不同的建議。

要爆發力?要耐力?要增強對抗性...... 但最重要的建議,就是握緊信念,繼續堅持,在仍未選擇退下來時「去盡啲」、「搏多啲」,生涯才得可貴。

究竟我們還能在甲一賽場見到她們身影嗎?我們拭目以待。(余俊亮攝)